<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疫情自荆楚爆发,进而蔓延华夏大地,古城卫辉也未能幸免。看守所防疫战持久而艰辛,各项防疫工作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全面展开“内控外防”战疫。按照公安部、省厅市局的紧急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十条禁令,严格按照战时纪律来管理,一日作息生活实行全员封闭管理制度,坚决拒病毒于高墙之外。当冠状病毒遭遇了看守所,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境象呢?朱所和洪指导同大家一起进入了封闭坚守生活。今天是进入封闭管理的第23天,当一缕晨阳升起时,一天的测温消毒、前置收押、隔离观察等防控工作便按一定的程序开始了。这些“硬件”工作当然是枯燥乏味的自不待言。有话说所有的看守工作都是一样的,而业余生活则各有各的特色。那就让我们看一下他们战时防控生活吧:</p> <p>B门,咽喉要道,老付在工作中</p> <h3>看守所的上空有艳阳高悬,但看守所的大院没家眷。有些需要女人干的活儿现在都需要由男人自己来干,这都不是问题:老田捏起了绣花针!再看张健修拉链,牙都用上了,铁嘴铜牙的不一定是“纪晓岚”,它有可能是张健。话说着,老田爱人打电话到监控室,找老田还忸怩不好意思,也不知是老田想老婆,还是老婆想老田,他没说。朱所非常理解弟兄们封闭期间对家里的思念之情。难怪张所经常戏称年轻人“狂躁”……</h3> <h3>朱所一个多月没见到他的孙子了</h3> <h3>理发基本靠谢涛,这也是仅次于防疫的第二个“头”等大事。孔所的新发型不仅显年轻而且倍儿精神</h3> <h3><br></h3>每一次交接班都是一次不小的“迁徙”,包袱细软样样俱全 <h3>老马电话报平安</h3> <h3>“战时纪律十个严禁”老李不敢忘,还在背呢!</h3> <h3>为方便大家在战时封闭期间的洗澡问题,所里新装了几个淋浴。迎面走来的是侯管教一副很享受的样子</h3> <h3>这是最年轻的所长,口才甚好,学识渊博。此时的高所却一言不发,步履匆匆地走过去了,不知忙啥</h3> <h3>乾坤学习还挺认真</h3> <h3>同志们说:张所不仅皮鞋亮,发型也很靓,两头都亮(靓)</h3> <p>闫所和他的硬笔书法。封闭期间的业余修练</p> <p><br></p><p>“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所收到夫人问安的微信,幸福之情洋溢在了这位参加过越战的老公安的脸上。可见美好而纯真的爱情没有保质期,此时的王所仿佛又回到了“洞房花烛”前那一刻:幸福、甜蜜期盼……</p> <p>高墙内的油菜花摇曳也芬芳。武汉的春天终将到来!</p> <p>大面袋能装饺子,没听说过吧。现在的在押人员也能吃上饺子呢。玉的、老李、老赵和老侯后勤保障能力能满足一个营的兵力。朱所为了调剂好大家的伙食,由张所带领同志们包起了韭菜肉馅包子,都说韭菜能壮阳,我看也能抗“冠状”(意代病毒)。是的呀,兵强马壮,自然百毒难侵!</p><p><br></p> <p>又一天过去了</p><p>落日余晖映射在监墙上</p><p>映衬着那一抹藏青蓝</p><p>寂静的夜并不平静</p><p>老闫的酣声打碎了我的清梦</p><p>我欣然再次入眠只当是海岸的涛声</p><p>比起武汉</p><p>此时的你</p><p>就在天堂</p><p>有那么多的军人警察为你站岗</p><p>守护着你的生命健康</p><p>应该有很大的欣慰</p><p>疫情不灭,警察不退</p><p>我们为武汉祈祷</p><p>我们为国家守夜</p><p><br></p><p>摄影:谢 涛</p><p>文编:刘孝俊</p><p>泗水亭长:据说刘邦曾任这个职务,后开创大汉千年基业。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长,这里作所长代名词解。</p> <p><br></p><p>附记:</p><p> </p><p> 阵地夜半交响曲</p><p> “嘈杂班”(年轻人多点)接替上去,“温和班”(年岁大的多点)退下来又搬进了会议大厅。夜暮降临,我们的呼噜如期进行,时而如凌晨鸟鸣清脆高吭,珠落玉盘,时而像半夜鹅叫抑扬顿挫,雨落石板,离我最近的曾经的仪仗队老兵的呼声显然没那么大(据说我的呼噜是间歇式的,也不太小),但他的呼声依旧还象海浪一样雷霆万钧万马齐喑,但远比不上西北角与东南角(以会议桌划分)的尖锐(豫东调与豫西调真假声自由切换),时而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象在对山歌,又象在吵架,时而“山川异韵,呼噜同频”,时而“岂曰无音,与子同唱”,当然也有风平浪静的短暂歇息,气若游丝。但不一会儿又鸾凤和鸣,顷刻间又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不知道打呼噜算不算是一种“体力劳动”、能不能“燃烧我们的卡路里”,时而铿锵激越,发出怪呼夹杂着梦呓,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如快马加鞭,时而似静水流深,有的呼噜象雾象雨又象风,有的呼噜似鹃似鹊又似莺,有的粗犷刺耳,有的婉转动听,有的龙吟虎啸,有的万马奔腾……这庚子年之春夜,并不十分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