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九洋——車山公谢赞英師父

【我从九洋来】

<h3>  庚子年二月初一,我邀桂营舅舅,桂忠,连禧,还有山头洋一个年轻小伙,一行五人,从月耀楼出发,一路西行,往半面洋小路去山墩村方向,走大约一小时路程,才到車山公谢赞英神坛。</h3> <h3>月耀楼的一口古井。</h3> <h3>路边的柿子树</h3> <h3>古步道</h3> <h3>半面洋风景</h3> <h3>半面洋村,以张姓为主,据说是熙岭张氏九世祖来九洋半面洋开基。</h3> <h3>半面洋的一口方井</h3> <h3>半面洋对面就是林厝村,本村以林姓为主,是九洋最早的一支先民,距今约有千年历史了。</h3> <h3>半面洋回望九洋仙顶山,感觉挺高的</h3> <h3>这是一块石碑,古地就叫石碑,上面记载了当时修路捐款人的名字,不过历史悠久,碑上很多字迹已经看不清楚了,隐约知道这个碑上刻着皇清,还有道光十二年五月吉日的字迹。</h3> <h3>林厝后山的风水林,</h3> <h3>从长坝头修到林厝的水坝,坝水清澈甘甜。</h3> <h3>远处是就是谢厝村祖山——文笔峰</h3> <h3>坝边青苔</h3> <h3>去山墩的古步道</h3> <h3>板栗林</h3> <h3>路边不知名的草药</h3> <h3>继续往前走</h3> <h3>有心人做的路标,一条路去猎神坛,一条去山墩,新乾,黄麻地,锅炉厂。</h3> <h3>继续前行,路有点陡</h3> <h3>前面的步道据说是古田石床村张鹏梅修建的</h3> <h3>又有一个分叉路,靠左边去猎神坛,右边直上是一片草甸,据说以前林厝的小伙子骑马到上面玩,上面视野极佳,可以看到三个县,分别是屏南县,古田县,政和县</h3> <h3>車山公谢赞英師父神坛,</h3> <h3>白灵将军</h3> <h3>車山公神坛全貌</h3> <h3>虔诚的古田信众捐资修建的車山公神坛,距今约120多年,車山公神坛保存完好,香火不断。</h3> <h3> 小科普一下!最早的車山公,即陈六公。关于他的传说,有一个流传最广的版本:六公名文松,汉代人,河南籍人士,与其弟陈文斌、陈文昌同朝为官。兄弟三人骁勇善战,屡建功勋。</h3><h3> 王莽篡权后,生性刚直的陈氏兄弟遭到陷害,被迫携母南迁至今福建建阳市南关外白鹤村,隐居山中。一日,兄弟仨外出耕作,猛虎入宅,噬其老母。兄弟三人矢志除害,一路餐风露宿,追到了闽候马岚山,与虎相搏。虎毙,六公也重伤而亡。当地民众按照他的遗嘱,就地掩埋,垒石建庙,以猎神祀之。</h3><h3> 文斌、文昌逝后,也从祀于一处。六公的孝举感动了天上的玉帝,敕封其为“車山府陈六公”。按此说法,車山公为“車山府陈六公”的简称。而当时屏南属福州府,亦受到了车山公崇拜的影响,开始信仰車山公。</h3><h3> 由于时光久远,車山究竟是哪座山已经无迹可寻。但是屏南民间自有一说认为:闾山之法是文法,茅山之法是邪法,車山之法是武法。由此可见,古时候的屏南民间认为車山与闾山、茅山并列,皆属于民间道教之一派。由此看来。車山公似又是对車山派诸神的总称。</h3><h3> 而实际上,自古至今,屏南民间所祀的車山公并不只陈六公一人,更多的是本地神灵。据考证,屏南大小十多座車山公殿,除双溪北村、寿山白灵、黛溪樟源三个殿所祀为陈六兄弟外,其他殿中所祀,或以本地神为主,或专祀本地神。屏城里汾溪車山公殿为林四公殿(附祀陈六、陈七兄弟);代溪官岭为陈六公殿(附祀林四公);代溪九洋为谢赞英師父神殿,长桥本村为柳进山师傅殿;长桥长新村为胡万山师傅殿等等(因为車山之法为武法,此故,本地人又称車山神为师傅)。</h3><h3> 若说陈六公是外来神。那么本地神显然不同,不但有名有姓,有的还有后人。他们生前,或为神灵附体的巫师,或为本领高强的猎手,因某种机缘而得道成神。其中,以林四公的法力最高,最具代表性。四公姓林,排行第四,故名林四。据传说,现今屏城乡里汾溪村,明清时叫水竹乡,那一带原有七个小村落,称七星落堂,其中一个叫林厝尾,林四公就是那里人。林四原是一个艺高胆大的猎手。林厝尾后山有一个名叫长连头的地方,有一棵松树非常大,野兽经过树后常常了无踪迹。林四性起,欲砍倒它。但树太大,一天只能砍一半,头一天砍了一半,第二天又恢复成原样。一连几天就是砍不倒。最后,他白天砍一半,晚上干脆不回家,连人带铳就躺在那创口里睡觉,防止松树再复原。不料想,到半夜,一阵大风吹来,松树倒了,林师傅被夹死在那创口里。他由此得道,成了本地車山公。</h3><h3> 传说他得道后,有一次泉州洛阳桥重修,他和八仙一起建桥墩,每人建一个。眼看八仙的桥墩就建好了,林四公还在山上打猎。大家就起哄说:“八个八仙起八礅,单看车山事如何?”没想到林四公不慌不忙,一念咒语,一扬鞭,山上的石头都变成野猪,三只三只聚一起,纷纷滚下山来,滚到工地上自动叠起,一会工夫,一个桥墩就建好了,这个桥墩建得比八仙建的都宽都牢固。因此,他又得了个“車山转石林四公”的美称。</h3><h3> 关于陈六公还有一个传说:猎人在取得猎物后应用猎物的头颈、内脏供奉,供后再煮熟让众人品尝,称“赶汤”。谓車山公喜欢热闹,品尝的人越多越好。这也许是在当时恶劣环境下人们为了抱团挣扎求生而引伸出的一个说法吧。</h3><h3> 我想,車山公崇拜从早期人们的单纯的打豺狼、驱虎豹、获得猎果并分享的简单愿望,到现在如一切神祇一样,变成了保平安、赐福运的通用愿望,实际上反应的是人们从古代挣扎求生,到今天最求生活品质的生产生活状态的改变吧。</h3> <h3>車山公神坛四周长满木通果藤,待到收稻谷之时,可以采很多木通果哦。木通果本地俗名“米嗱”是我们当地老少皆宜的美味野果。</h3> <h3>  桂营舅舅在山上挖了很大头的山苍子根,山苍子的根很香,可以煮鱼,煮鸡鸭,煮猪小肠,煮猪肚,味道真的很不错。</h3> <h3>玩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往回走,</h3> <h3>林厝后山,风景真不错</h3> <h3>半面洋的另外一口古井,其实林厝也有古井一口,只是没拐下去拍照留念,待下次吧。</h3> <h3>九洋的气象监测台,远处的油菜花也挺美的</h3> <h3>去車山公谢赞英師父神坛的一段小视频,希望大家能喜欢。</h3> <h3>  喜欢我美篇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有好的家乡题材可以推荐给我!我们大家一起把家乡宣传好,把家乡的文化传承好!最后别忘了给我点个赞或者给我评论留言哦。感谢大家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