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城 南 充之《环子河与拉拉渡》

邓如意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位于西河与嘉陵江交汇的城南环子河段。出南充老城墙的大南门,顺着文峰街一直向南,穿过南门坝即到。</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由于交通不发达,拉拉渡是人们南进北出南充的唯一水上通道。</p><p class="ql-block"> 拉拉渡虽名义上是渡口,解放前纯属一个没有摆渡人和不收费的义渡。</p><p class="ql-block"> 拉拉渡的木质渡船首尾对称,不分船头船尾。船的两头各有一根长于河面的缆绳与河岸相连。过渡人上船后,用手拉动连接对岸的缆绳,渡船便会缓缓地平稳驶向对岸。</p><p class="ql-block"> 为了固定船位不受河水流动而偏移渡口,渡船的一边船舷上,固定有两根约一米髙,上端有叉的粗木棒,一根竹缆绳(俗称纤藤)横叉而过地固定在河的两岸。如果人到渡口,渡船却在对岸时,则可拉动船头的缆绳,无人的摆渡的船,便可拉过河来。这种靠人拉缆绳渡河的方式,人们俗称“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  关于环子河的拉拉液,曾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南门坝上有一位父母双亡,名叫“青藤”的青年,靠在这里河中捕渔为生。青藤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捕渔之时,若遇老弱病残者过不了河,便主动义务或搀或背着人们从浅水处涉水而过,深受乡亲爱戴。</p><p class="ql-block"> 一天,青藤正在捕鱼,忽听岸边传来呻呤之声,回j头一看,岸边草从中躺着一个白衣白发的老大娘。近前细看,原来老大娘左腿受伤,血流不止。青藤忙撕下一块衣衫为老大娘包扎好伤口,听老大娘说要过河去,青藤二话不说,忙背上老人从浅水处淌过河,又折了一根树技,让老人拄着回家。</p><p class="ql-block"> 青藤送别老大娘刚回到对岸,只见本地恶霸张歪嘴骑马带着一伙家丁来到河边,劈头便问:“你看见一只后腿中箭的白狐没有?”</p><p class="ql-block"> 青藤想了想,摇头说:“没有啊”</p><p class="ql-block"> “明明看见它中箭,逃到河边来了,怎么不见了呢?”张歪嘴四处看了看,带着家丁怏怏地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青藤所救的白发老人,正是化成人形的白狐。</p><p class="ql-block"> 白狐回家后,得知青藤孤苦一人,为报答青藤的救命之恩,便叫女儿惠娘趁青藤外出打鱼时,暗中为其收拾家务和煮饭。</p><p class="ql-block"> 开始青藤觉得奇怪,后来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了惠娘。惠娘被发现后受惊欲逃,谁知狐皮已被青藤藏了,无法变回原形。</p><p class="ql-block"> 在青藤苦苦挽留下,惠娘见青藤勤劳善良,又有救母之恩。便与青藤结为百年之好。</p><p class="ql-block"> 得知青藤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媳妇,张歪嘴既羡慕又忌嫉,常趁青藤下河捕鱼之机,来到家中对惠娘百般调戏,欲图不轨。</p><p class="ql-block"> 惠娘被张歪嘴纠缠不过,心中又羞又气,遂与母亲白狐定计,准备惩治张歪嘴。</p><p class="ql-block"> 一天,张歪嘴正在家中饮酒,寻思如何赢得惠娘芳心,忽见门口一道白光掠过,忙起身到门外一看,原来正是那只受伤逃掉的白狐。</p><p class="ql-block"> 张歪嘴喜出望外,忙提上弓箭,骑马带上家丁紧紧追赶。谁知到了河边,自狐又失去了踪影,只见岸边浅水中,有一条金色大鲤鱼在慢慢游动。</p><p class="ql-block"> 张歪嘴心想,猎狐不成,逮条鲤鱼回去下酒也不错。于是带着家丁扑下河中捉鱼。</p><p class="ql-block"> 谁知这条大鲤鱼,正是白狐变化而成,见张歪嘴下了河,便将鱼尾一摆,向深处游去。张歪嘴一心想捉鱼,哪知中计,一脚踩进深水洼,河水将身子淹没了大半截。不识水性的张歪嘴吓得大喊救命。众家丁正要前去解救,河岸上的惠娘见了急中生智,忙取下一只金耳环向张歪嘴抛去。</p><p class="ql-block"> 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对面河坎垮塌,河中水花飞溅,张歪嘴被垮下的岩石压在河底,一命鸣乎。河坎垮塌之处,变成如半边耳环的弧形状。</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感谢惠娘为地方除了一害,为了纪念,从此便将此段河流称之为环子河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歪嘴死后,青藤和惠娘虽然过上了无忧的日子,但惠娘见青藤每天除了捕鱼,仍经常背着老弱病残涉水渡河,心生怜爱之情,為了减轻青藤的劳累,惠娘将一片包谷壳的末梢挽结放到河中用气一吹,包谷壳瞬间变成一条木船。惠娘又找来绳索拴住两端船头,让渡河的人自己拉缆绳渡河,既解决了乡亲渡河难的问题,又减轻了青藤的负担。从此,拉拉渡一直沿袭下来。</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虽然方便,但每逢洪水,不仅水位升髙,而且水流湍急,常常封渡停摆。</p><p class="ql-block"> 解敌后,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拉拉渡纳入了短航社管理,结朿了义渡的历史,竹纤藤慢慢改为了钢丝缆绳,木质船也被铁壳船代替。虽然过渡收费,但50年代未,过河一次,也仅收费一分两分。</p> <p class="ql-block">  1993年,南充行政区划调整后,因体制改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环子河拉拉渡由集体管理改由私人承包。</p><p class="ql-block"> 1994年,嘉陵区蚂蝗堰村民刘桂清从短航社手中接过了环子河拉拉渡的摆渡权,成了环子河上拉拉渡的最后摆渡人。:</p> <p class="ql-block">  摆渡的生活是比较辛苦的。不仅寒来暑往,还得起早摸黑。双手天天在铁缆上摩擦,常拉得起泡破皮。為了保护手,不得不用木制拉手来代替</p> <p class="ql-block">  由于城市交通逐渐发达,南充人南来北往有了班车和公交车,环子河的拉拉渡渐渐被人们淡忘。虽然渡河仅需两毛钱,但过渡的人仍是十分稀少,有时竟空无一人。為了补贴家用,刘桂清只好在渡船上摆了一个简易烟箱,聊以度日。</p><p class="ql-block"> 好在刘桂清女儿十分孝顺,常利用为母亲送饭之时,为刘桂请助一臂之力。家人倒也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种清苦的日子设过多久。20世纪初,随着南充旧城改造,环子河拉拉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座平整舒适的便民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