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眨眼,2019已经逝去,2020年已经度过了两个月。</h3> <h3>2020年心里颇不宁静。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美军跑到伊拉克莫名其妙地炸死了伊朗将军,澳大利亚的火着了好几个月,考拉也成了濒危物钟,蔡英文竟然能以最高票当选,科比因为大雾坠机离开人世,在杀医凶手刚被判了死刑的时候,又一位杰出的眼科大夫在工作时被人砍伤……这些每件事情都能议论好久,上一件连感叹和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就马上发生了另一件事,心里当然难以平静。2020年的发生的事就像印刷厂的稿纸,这些事也就是在其中的一页上仅仅写了几个字而已。
回首过年期间,我正在天津度假,没有想过太多事。每次打开手机上传旅行心情相册时,一连串得收到头条,浏览器里全都是武汉确诊了多少患者,又传染了多少人,各部门应对措施等相关消息。那时候情绪波动很大,旅行心情悲喜交加。当我在各条街亲眼目睹了戴口罩的重要性后,我也意识到这种疫情的严重性。短短几天,就连津城各条街都很萧条,在那期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同学催我快回去吧,我想去的地方我也走遍了,零花钱也恰恰剩下买火车票的钱了,我带着各种心情天津-德州-郑口这样度过了最后一程。此后,每天都是头条,浏览器,朋友圈等各种信息渠道有跟疫情相关的消息霸满屏幕……
病毒肆意传播,过年没有以往七大姑八大姨来家拜年做客的热闹气氛,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有以往那样在拥挤的人流里穿越的激情。微信聊天,朋友圈动态都或多或少地谈论这些。每天看到疫情分布地图用来标记感染人数的颜色越来越深,最严重的地方红得直发黑,被牵连的人数越来越多,受波及的地方也越来越广,心里自然是感到不平静。我也曾想过病毒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为什么就这样给过年抹上了一层阴影,而且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h3><h3><br></h3> <h3>这次疫情能让人想起那年的非典,仔细回想,发生在2003年的春天。掐指一算,那时候我3周岁生日宴刚过完,收到了很多生日礼物、红包等。那一年,我懵懵懂懂,无忧无虑,虽然不用去上学,但每天能在屋里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天线宝宝》《猫和老鼠》,在庭院里看美丽的花,看蓝天白云,跟朋友嬉戏,玩耍。那时候虽然也是非同寻常的时期,但回想起来,有说不出的幸福。但借着最近疫情的爆发,我看到了网上许多非典亲历者自述,那些故事流露出了真情,特别是医生和护士在战场上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抗击非典的成功令人慷慨激昂。
疫情能够引起很大的热议。在我曾经读过的书,查过的资料里我非常欣赏梁漱溟的这两句话:“不要自以为自己的每一种观点都是对的,这容易使人骄傲自满,犯主观主义错误。不要听到不同的观点就一味地反对,这容易失去机会明白错误的。”也许大多数人会对我写的主题产生疑问,在读的各位也有跟我年纪相仿的,也有60年代、70年代的长辈等,也许会有人都记得无论当年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会有报纸或网站上出现很多耸人的字眼,60后、70后的长辈和80后、90后的哥哥姐姐讲过,相比当年的非典,现在获得信息方便多了,尽管当今依然有人为了满足虚荣,显得自己“消息灵通”“说话权威”而煞有介事地把谣言造得满天飞,但人们有更多的渠道获得透明的消息,谣言没几天就不攻自破,而且顺着网线就能抓住造谣的人,不像小时候被那封城的谣言蒙了好几年,我觉得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我们后面是个问号。我们当中的大多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从零开始的坚忍表现,奋战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救死扶伤、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万众一心的伟大精神唤醒了迷茫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种严峻的考验,可以激发斗志,凝聚人心;巨大的压力,能够磨练意志,砥砺精神。这些坚忍的意志证明了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我们,我们的各种变化能使这个社会对我们刮目相看,所以我们这后面开始有了惊叹号。不管是我们这一代,还是60后、70后的长辈,80后、90后的哥哥姐姐,在疫情过后,我们怎样做人做事才能让世界更安宁,生活更幸福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所以我们的后面还是问号。在这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能够明白很多,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只不过带了几天口罩,在家里体重或多或少地往上增,信了社会上很多耸人的谣言。日子终将会回归以往,一切都还会像从前一样毫无波澜,我们会对病毒事件持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在认识上会有所提高,但不一定会达成共识,所以,我们的后面还有省略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