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这段时间读了多少书?说实话,很少,正儿八经称得上书的,只有一本半。虽然想读的书,一百本都不止。</h1><h1>曾经无数次幻想这样的日子,不参加社交、不购物、不出门、不上班、不化妆,呆在家里,好好读书,把想读的书都读一遍。<br>没想到这么快,梦想就实现了。所谓梦想,可能跟女神、男神差不多一个意思。得不到的时候,千好万好,一旦得到,手足无措。毕竟都是饮食男女,好运后面通常带着不止一个附加条件。</h1> <h1>我本来想重读一遍加缪的《鼠疫》。读了不到10页就放下了,低头看书是“疫”,抬头看手机还是“疫”,是不是太自虐了?!</h1><h1>又拿了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曾经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如今读来,竟然有了馊味。光这书名,就充满哗众取宠的“轻浮”——霍乱时期谁还顾得上爱情,大家忙命都忙不赢啊……</h1> <h1>“禁足”近三十天,我读得最多的书是菜谱,唯一看完的文学书是舒国治的《穷中谈吃》。读完以后,特别理解为什么家里的老人,在这种特殊时期,那么热衷于去超市抢食品。<br>我不是说他们这种行为正确,超市人群聚集,传染病毒的可能很大。我只是说,我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食物,或者简言而之,“吃”这件事,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将我们暂时从恐惧、迷茫、虚无中,解救出来。<br>另外半本,是东东枪的《文案的基本修养》。当发现读文艺作品容易胡思乱想,我决定读一点专业书,适当充实一下自己,别给闲废喽。<br>然而,注意力依然很难集中。为了克服“看手机停不下来”、“聊疫情无端伤感”这些特殊时期的常见病,我甚至开始边看书,边做思维导图了。<br>过去,忙中偷闲读书,是身体喧嚣,心灵宁静;如今这捡来的长假,身体很静,心里很乱。</h1> <h1><br></h1><h1>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当下的情况上,是玻璃做的,说碎就碎。</h1><h1>与灾难有关的每一个让人激动、振奋或者沮丧、气恼的消息,都能把它打碎一次。<br>跟闺蜜诉说我的苦恼,她劝我别自责。“这是一本特殊时期,社会为我们翻开的巨著。人活一辈子,可能很难有第二次机会,亲自翻开、甚至亲自参与撰写这样一本鲜活的著作,你就安心吧,去享受和阅读社会这本书。”<br>要不怎么说是亲闺蜜呢,一开口就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人到中年,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靠彼此之间的无限纵容和溺爱维系下来的。</h1> <h1>我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自律的时间久了,一般都会有个臭毛病,开始追求自律的周边产品:特立独行和众人皆醉我独醒。</h1><h1>当有公众号向我约稿,让我谈谈最近的情况,我说:“感谢这场疫情,让我拥有了这段静下来读书的时光,它是上帝的礼物,是中年人偷来的青春。”<br>但我做不到。我必须承认,自己的生活鸡飞狗跳,一地鸡毛;我必须承认,疫情送来的这场“禁足”,不是生命的礼物,而是人生的噩梦。</h1> <h1>我兄弟的家人,感染了;我姐妹的亲戚,感染了;我的朋友,做了志愿者;我的亲戚,医学院毕业,去年9月参加工作,上了一线。</h1><h1>朋友圈里的微商文案,鸡血满格地说,这场灾难告诉我们,人生要有plan B,随着一天天文案更新,鸡血上头,今早已经发展到了人生要有plan Z。但我怎么觉得,就算有26个plan,只要连快递员都不能出门,就是plan 0 呢?!<br>可能还是我不够强大吧,不仅无法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无法理解新冠时期的鸡血、鸡汤与鸡精。<br>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在普通的日子里,忙中偷闲读点书;我是一个普通人,需要一张普通的书桌,而世界之大,宁静平庸的角落,平凡庸常的日子,才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br>一场疫情,让我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种感觉相当踏实。终于不需要怀抱梦想启程了,只需要躺平等着,等到某一天,能化个普通的妆,戴串普通的珍珠,吃顿普通的火锅,度过普通的一天。<br>想明白这一点,我又能安心去洗凉皮了。在家呆着这段时间,书还是新的,锅碗瓢盆却都用旧了。沉入生活的柴米油盐,就是最好的修行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