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个物理教师,职业习惯总让我不经意间将自己看到、听到的,同自己熟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比如“惯性”这个东西,在我看来,和我们的思想上、行为上就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拿我们的素质教育来说,从当初提出时,再到各地怀疑、观望、尝试、总结、再尝试......之后就显得有些玩味了。我们看到的各地素质教育之花,一时间似乎开满神州大地。必须承认,部分地区素质教育的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们不能掩目捕雀,还要看到的是部分地区在搞了多年之后,便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余下的,似乎只有嘴上并不服软的口号。其实,任何道路上,允许我们走弯路,毕竟事事需要考究、验证,但因为一些弯路,一些失误就全盘否定,又回归原点。那就有些矫枉过正了。我想这就是人的思想“惯性”作祟吧!</h3><h3><br></h3> <h3> 想一想时下,瘟疫肆虐,举国上下,共克时艰。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只能宅在家中,总是在想着做些什么。看到上级的“停课不停学”部署,教师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之后,却发现各地曲解了其中意思。地方教育部门感觉委屈,身为教师的我们当然更觉委屈。我的学生们被迫宅家,作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似乎更应该时刻担心自己学生的学业是否受到耽误,这理应算得上是尽职尽责,非常完美!但,真的应该仅仅如此吗......我们似乎又犯了思想“惯性”的毛病,亦或说应试教育的“惯性”老毛病。<br></h3> <h3> 前不久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在面对直播时,所发出的一声声直抵内心深处击打着灵魂地责问,敲醒了当下一众教育人。大家还记得这些问题吗?“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九个坚持”已深刻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其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h3> <h3> 那么今天我们正经历的这场全民抗疫大事记所给予我们的每个教育人、每个学生、乃至每个中国人的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德育大课堂。自古教育先于教学,作为教育人的我们,此刻绝不能陷入思想“惯性”怪圈:只看到我们学生们在文化成绩上的些许得失,而忽视这场灾难教育。</h3> <h3> 此刻想一想,自己心中赖以自豪的成绩,实则是自我加持的光环似乎立即黯淡了许多。想到了曾经一则则刷屏的新闻:北斗卫星导航的泄密事件;去年乱港分子发动的香港动乱...... 心痛之余,我们教育人决不允许我们的孩子做国内的“香蕉人”啊。<br></h3><h3>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信仰、职责、担当、奉献……看到那些在灾难面前闪耀出的光芒。更要学会感恩、敬畏、遵守……我们理应把灾难当成教材。</h3> <h3>最后,引用郑厅长这段话作为我和我的同事、学生共勉。</h3><h3><font color="#ed2308">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font></h3> <h3>撰稿人:周小洁</h3><h3>审稿人:郝进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