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青年志愿者战“疫”实录(五)

文明商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strong style="color: inherit;">青春抗“疫”志愿行</strong></h1> <h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近年来,商河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教育实力稳步上升,培养出了一大批遍及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学子。团县委发出“商河青年,请出列!”的招募令,归巢返乡的“青鸟计划”商河籍学子们踊跃报名,同为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出不一样的青春风貌。</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style="color: inherit;">张德新:</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起身行之&nbsp; 用行动贡献青年力量</strong></h3> <h3>穿上红马甲,戴好口罩,拿起测温仪,山东师范大学的张德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豪门庄园小区门口,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逢人必检,人车同检,测量体温,核验证件、劝导外来车辆人员等。这些举措最大可能地杜绝了输入性病源,为小区居民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h3> <h3>第一时间响应!张德新是最早一批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的青年学子。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热血沸腾的壮举,有的只是对家乡的一颗拳拳之心。</h3><br><h3>“作为商河籍的一名青年学生,为商河防疫工作贡献力量,既是责任,也是义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乔可鑫:</strong></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风雨无阻 用坚持展现青春风采</strong></h3> <h3>作为志愿服务队伍里为数不多的一名女生,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乔可鑫已经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值守了六天,有晴空万里,也有雨雪交加。</h3><br><h3>父母都已在各自单位的抗“疫”一线,目睹家人为抗击疫情坚守的她,在看到团县委招募令时,也选择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和他们站到一起,直面疫情!</h3> <h3>从在小区中张贴告示,到为往来车辆消毒,即使再累,乔可鑫也依旧不断坚持。“青年人要做黑暗中的炬火,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话。</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style="color: inherit;">王硕:</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笑对挑战 用热情诠释青年担当</strong></h3> <h3>檀都小区门口,一个身着“志愿红”的爱笑男孩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叫王硕,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大娘,来,咱测一下体温。”话语间透露着那份独有的热情,一股亲切感与信任感,油然而生……<br></h3> <h3>即使面对着较远的路程,每天骑车上岗的王硕直到现在也没有一天迟到缺席。或许在门岗耐心劝导、认真测量并不困难,难的是不断重复之中的那份始终未变的热情。<br><br></h3><br><h3>希望不管在哪里,这个爱笑的男孩,都能找到他的诗和远方……</h3><br><h3>在这场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它淬炼的,是一根根年轻的脊梁,挺起的,是一个盛世的国家。</h3><br><h3>“17年前的非典,我们少不更事,世界保护了我们;17年后的今天,我们责无旁贷,当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h3><br><h3>这群脸上还带着稚嫩笑容的年轻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到来的时刻,冲在第一线,以自己兢兢业业的付出刷新着人们对于他们的定义。</h3><br><h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因为有你们,这个冬日不再寒冷。</h3>

商河

青年

志愿

抗疫

张德新

乔可鑫

疫情

小区

学子

团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