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生于1954年2月1日的陈佩斯,今天66岁了。离别春晚舞台22年,每到过年,人们还是十分想念陈佩斯。</h3><h3><br></h3><h3>他的身上寄托着人们对于“笑”的记忆。《吃面条》、《主角和配角》、《警察和小偷》……一系列春晚小品,让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公众影响力。</h3><h3><br></h3><h3>同时,他退出春晚的经历,又极具中国艺术家的风骨。像个老炮儿一样,他不谄媚于权贵,固执地坚守“规矩”。</h3><h3><br></h3><h3>他活得太过于清醒——不圆滑、不世故,像坚硬的蛋,生生把石头磕出痕迹。人们常说,这样的人很难成功。</h3><h3><br></h3><h3>但偏偏,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人心,成为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h3><h3><br></h3><h3>熟悉陈佩斯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很随和。脸上总挂着笑,待人和善,很少与人争执。</h3><h3><br></h3><h3>看排练、接受采访、观看演出,他喜欢翘起二郎腿依坐在椅子上,一副小老爷的样子。这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相反是一种随性的洒脱。</h3><h3><br></h3><h3>很多记者也都提起,陈佩斯是一个坦诚的人。接受采访能说的就说,不能说的他也不藏着,大大方方地告诉你,“你懂的”。</h3><h3><br></h3><h3>因此在很多场合,陈佩斯身上都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h3><h3><br></h3><h3>一位网友回忆,曾在北京的一处饭馆偶遇陈佩斯,他喊了句:“队长,别开枪,是我,是我啊……”</h3><h3><br></h3><h3>这是小品《主角和配角》的经典台词,陈佩斯听见回过头来,照着小品里回了一句:“是你小子啊!”随后两人哈哈大笑。</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晚小品《主角和配角》</h5><h3><br></h3><h3>但在陈佩斯的父亲眼里,他的这个儿子有点“各色”。北京方言用它表达一个人特别、与众不同、有怪癖。</h3><h3><br></h3><h3>原因不仅在于陈佩斯的成长经历,还有他在喜剧道路上的选择。</h3><h3><br></h3><h3>在红色电影扎堆的时代,他搞喜剧。在春晚被相声占据的时代,他搞小品。当人们开始看小品的时候,他又搞话剧。</h3><h3><br></h3><h3>其实,变化的只是这个时代,陈佩斯一直没变。这辈子,他只是在做一件事——研究戏剧理论。</h3> <h3>1983年,陈佩斯29岁,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拿过文化部的奖,也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h3><h3><br></h3><h3>那一年,比陈佩斯小1个月的朱时茂,凭借前一年在电影《牧马人》中饰演的许灵均,红遍祖国大地。</h3><h3><br></h3><h3>那会年轻帅气的演员还不叫“小鲜肉”,报纸上称呼他为“一代女性的梦中情人”。</h3><h3><br></h3><h3>可能打死他都不会想到,38年过去,因为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他再次刷屏,同时诞生了2019年年度最感人语句——</h3><h3><br></h3><h3>“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立马给你送过来。”</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牧马人》剧照,主演朱时茂和丛珊</h5><h3><br></h3><h3>1983年底,当时的春晚导演找到了陈佩斯和朱时茂,希望他们准备一个节目上第二届春晚。</h3><h3><br></h3><h3>半年准备,他们拿出了作品《吃面条》。彩排时效果特别好,工作人员笑了整场。</h3><h3><br></h3><h3>放出节目预告却惹来了麻烦,有人撰文指责他们说:“这种节目还要推敲一下,不要流于纯搞笑。走入纯娱乐,春晚分量就轻了。”</h3><h3><br></h3><h3>演出当晚,面对在后台等了一整天的陈佩斯朱时茂,总导演黄一鹤跑过来说:</h3><h3><br></h3><h3>“没有领导点头,也没有领导摇头,我现在决定你俩上。但是你们俩上来,一个字都不能错。说错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h3><h3><br></h3><h3>要出了事,你们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们说错了,你们担着;没有错,我担着。”</h3><h3><br></h3><h3>最终在忐忑中,两个年轻人走上了舞台,一演就是将近36年的经典——《吃面条》,也定义了中国荧幕史上小品这种艺术形式。</h3><h3><br></h3><h3>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吃面条》</h3><h3><br></h3><h3>随后陈佩斯开启了中国春晚小品的黄金年代。</h3><h3><br></h3><h3>他是小品《卖羊肉串》中犯坏的羊肉串小贩,投机取巧,插科打诨,为观众在除夕夜送上了最快乐的笑声。</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卖羊肉串》</h5><h3><br></h3><h3>他还是《警察与小偷》中,那个鬼鬼祟祟,有点蔫坏儿,又很善良的陈小二。穿上警察的衣服,和朱时茂尴尬的对话,笑料百出。</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警察和小偷》</h5><h3><br></h3><h3>他也是《宇宙体操选拔赛》中的大肚子教练,与他搭档的是李宁、李春阳、李大双、李小双等世界冠军,还有体操队年仅16岁的李小鹏。</h3><h3><br></h3><h3>那时李小鹏还是个稚嫩的孩子,刚入选国家队不到一年。没人想到,这个孩子,日后用16个世界冠军,成就中国男子体操队的10年辉煌。</h3><h3><br></h3><h3>小品《宇宙体操选拔赛》</h3><h3><br></h3><h3>从1984年开始,陈佩斯几乎以一年一部小品的速度,给观众送去了无数笑声的陪伴。可他和春晚的故事,停在了1998年。</h3><h3><br></h3><h3>那一年,陈佩斯搭档朱时茂,在春晚表演小品《王爷与邮差》。</h3><h3><br></h3><h3>登台不到三分钟,朱时茂的麦克风意外坠落。为了照顾搭档,陈佩斯只能时刻靠近他,借用自己麦克风,让观众听清楚朱时茂的台词。</h3><h3><br></h3><h3>这一靠近,原本作品的声效、动作、节奏全都变形,陈佩斯下台后哭得像个孩子。</h3><h3><br></h3><h3>他尊重自己的艺术,连续半年打磨作品,他无法接受作品的失败。</h3><h3><br></h3><h3>这个小小的舞台事故,成为陈佩斯与春晚告别的伏笔。</h3><h3><br></h3><h3>小品《王爷与邮差》</h3><h3><br></h3><h3>随后年中,陈佩斯和朱时茂因版权问题,与央视交恶。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h3><h3><br></h3><h3>如今离开春晚22年,几乎每到过年,总有陈佩斯上春晚的谣言出现,他也成为最被国人怀念的喜剧演员之一。</h3><h3><br></h3><h3>甚至离开越久,人们越怀念。</h3><h3><br></h3><h3>离开央视春晚之后,3年时间,陈佩斯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h3><h3><br></h3><h3>一代喜剧大师的隐去,总会伴有太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言。流言说他负债一百万,被迫在北京包荒山种石榴还债。</h3><h3><br></h3><h3>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他多次提到这是谣言,“北京的山上不长石榴”。他只不过是找了个僻静地方,寻一份安心和宁静。</h3><h3><br></h3><h3>一切回归最初的起点,陈佩斯重新思考了自己多年的演艺之路。蛰伏3年,他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话剧《托儿》。</h3><h3><br></h3><h3>彼时的话剧市场,已经沉寂多年,这项艺术形式几乎在中国销声匿迹。</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戏台》剧照 陈佩斯、杨立新</h5><h3><br></h3><h3>陈佩斯回忆当时的处境时说:</h3><h3><br></h3><h3>“省一级的话剧院,一进后台一股尿骚味:厕所的水阀已经锈住了,不知多少年没有打开过,一点一点给它弄开。先打扫厕所,再打扫舞台,然后才能演出。”</h3><h3><br></h3><h3>处境艰难,陈佩斯却站在舞台中央,踽踽独行。</h3><h3><br></h3><h3>那时有人劝陈佩斯,找个剧组拍电视剧,“4、5个月完工,弄俩助理,小火锅一点,慢慢悠悠吃上,你这样的腕儿,怎么还非要吃现在这苦?”</h3><h3><br></h3><h3>陈佩斯不干,他由舞台艺术成名,也希望舞台艺术被更多人认可。</h3><h3><br></h3><h3>最终,话剧《托儿》在全国巡演127场,累计票房4000多万,创造话剧市场神话。</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托儿》 剧照</h5><h3><br></h3><h3>有记者质疑是曾经的名气带动了他在话剧市场的成功。而陈佩斯却反驳说,“名气顶多能够带来10场演出,关键还是要靠作品”。</h3><h3><br></h3><h3>“他们不是冲我来的,是冲着笑声。因为我曾经给他们带来笑声,他们对我就有一种期待。”</h3><h3><br></h3><h3>记者又来询问他成功后的感想,他脸上挂着舒坦的笑,得意地说:</h3><h3><br></h3><h3>“虽然钱少且艰苦,但真金白银啊,咱站着就把钱挣了。”</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戏台》剧照</h5><h3><br></h3><h3>随后十几年,陈佩斯的第二部作品《阳台》被上海戏剧学院选为教学案例。第三部、第四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h3><h3><br></h3><h3>一部一部好作品后,陈佩斯终于在话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h3><h3><br></h3><h3>2015年7月,酝酿许久的话剧《戏台》正式开演,陈佩斯说,自己60年,就是为了等这部戏。</h3><h3><br></h3><h3>在豆瓣上,有网友这样评价这部戏。</h3><h3><br></h3><h3>“当一缕顶光打在陈佩斯身上,有种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明面上的喜剧,却透着深厚的讽刺悲凉,夹杂着一丝欣慰。</h3><h3><br></h3><h3>改朝换代瞬息间的事,经典却还是会在时光中找到共鸣而流传百世,今世的郁郁寡欢好像也已不再重要。”</h3><h3><br></h3><h3>《戏台》在口碑和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用作品证明了自己。</h3><h3><br></h3><h3>一如他在当年春晚小品中所说:“<b>你管的了我,还管的了观众喜欢看什么吗?</b>”</h3> <h3>太多人其实忽略了,隐藏在陈佩斯一脸欢乐之下的,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老派、认真的中国艺术家。</h3><h3><br></h3><h3>1954年2月1日,陈佩斯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他的父亲陈强,是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曾荣获建国以来的二十二大明星、百花奖得票最高的男演员、十大笑星……等奖项。</h3><h3><br></h3><h3>当时艺术界的奖,陈强几乎拿遍了。</h3><h3><br></h3><h3>1951年,陈强跟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他给在这期间出生的大儿子取名“陈布达”。</h3><h3><br></h3><h3>3年后出生的二儿子,取名“陈佩斯”。</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佩斯年轻照</h5><h3><br></h3><h3>15岁那年,陈佩斯跟随父亲到内蒙古插队,在那里度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4年艰苦生活。</h3><h3><br></h3><h3>尽管那时陈佩斯已经表现出了出众的艺术天赋,但因为“成分问题”,他先后报考艺术院校失败。</h3><h3><br></h3><h3>走投无路,陈佩斯一度以为自己要在内蒙古度过自己的一生。</h3><h3><br></h3><h3>陈强的徒弟田华知道了陈佩斯的事,碰巧当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招收学员,她向电影厂推荐了陈佩斯,陈佩斯才真正走上表演之路。</h3><h3><br></h3><h3>1979年,25岁的陈佩斯搭档父亲陈强拍摄电影《瞧这一家子》,终于一夜成名。</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瞧这一家子》剧照</h5><h3><br></h3><h3>《瞧这一家子》算是文革后的第一部喜剧电影,随后是中国第一部系列喜剧电影——“二子系列”。</h3><h3><br></h3><h3>《父与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儿俩开歌厅》。陈佩斯用4部电影,记录了改革开放之后,一对父子在时代背景下的生活。</h3><h3><br></h3><h3>有怒有气,有喜有悲,生活的琐碎中尽显陈佩斯的喜剧天赋。</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子老爷车》 陈佩斯、陈强</h5><h3><br></h3><h3>同时,1995年陈佩斯搭档赵丽蓉,出演喜剧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拿下豆瓣电影8.3分的评分,超过当下大多数喜剧电影。</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子贤孙伺候着》片段</h5><h3><br></h3><h3>陈佩斯 (左) 搭档赵丽蓉 (中)</h3><h3><br></h3><h3>甚至在1999年,陈佩斯还搭档姜文、徐帆等人,参与动画电影《宝莲灯》的配音,成为一代人童年的回忆。</h3> <h3>从1979年初入电影行业到1999年,20年的时间,陈佩斯在荧幕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同时也用电影,刻画了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新世纪来临之前,人们的喜怒哀乐。</h3><h3><br></h3><h3>那也是陈佩斯最快乐的一段时间。他的电影获得市场的认可,票房成绩始终排在前3位。</h3><h3><br></h3><h3>2014年接受《易见》采访,主持人易立竞问,如何评价自己过去的作品,他得意地说:</h3><h3><br></h3><h3>“有很多问题,当时还在喜剧的摸索过程中,对喜剧的认识还不全面。观众觉得不过瘾是必然的,但不代表观众不喜欢。</h3><h3><br></h3><h3>我们当时的电影以十分之一的成本能够紧跟港台片,说明了老百姓对它的喜欢。</h3><h3><br></h3><h3>即便如今从学术的角度看,那时候的作品还很不成熟,但那个时候,也只能看它了。”</h3><h3><br></h3><h3>当时的喜剧没有选择,但中国人又需要笑声,他也就陪着大家走了那么多年。</h3> <h3>1998年离开春晚之后,也有人劝他重新回到电影舞台上。他却摆摆手说了再见。</h3><h3><br></h3><h3>很多人以为,陈佩斯走到今天,是一种被迫的选择,他却一一否认。</h3><h3><br></h3><h3>从小品到电影再到话剧,每一步路,有时代背景的助推,但更多的是他自己内心的选择。</h3><h3><br></h3><h3>站在小品的顶峰,他不愿意重复过去的生活。</h3><h3><br></h3><h3>“和老茂(朱时茂)一个月弄个小品,四处演出,一年半年赚个盆满钵满,还有意义吗?无非用钱来证实你的生存价值,没有意义。”</h3><h3><br></h3><h3>电影他也觉得不适合。他始终不认为中国的电影环境是一个好的环境,“投资太大,灰色的空间太多了,漏洞太多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h3><h3><br></h3><h3>主持人易立竞问:“以您的面子还拉不来投资吗?”</h3><h3><br></h3><h3>他淡然地回答:“我不愿抱着别人一起跳河。”</h3> <h3>如今,陈佩斯66岁了,多年摸索之后,他最终选择了话剧,这或许是他最后从事的一个喜剧领域。</h3><h3><br></h3><h3>他希望将自己的戏剧理论传播出去,于是自己盖房子,开办学员培训班,希望培养更多的“表演手艺人”。</h3><h3><br></h3><h3>到这个年纪,与他一同成长起来的那一批笑星,似乎也只有他心无旁骛地扎根在喜剧创作领域。不断拓展喜剧的边界,尝试更多元化的喜剧表达。</h3><h3><br></h3><h3>而其他人大多已坐享其成,不那么拧巴,也不那么跟喜剧较真了。</h3><h3><br></h3><h3>因此这条路走到现在,他说自己遭遇了一种没有对手的寂寞。</h3><h3><br></h3><h3>“独行并不独行,但确实没有对手。”</h3><h3><br></h3><h3>不少人觉得陈佩斯这样很装,一副清高又傲慢的样子,嘲笑他无论电影、话剧、小品,什么奖都没有拿到。</h3><h3><br></h3><h3>他却笑了两声,回了句:<b>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b></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佩斯 《戏台》 剧照</h5><h3><br></h3><h3>2014年各大卫视喜剧类综艺集中出现,很多导演找到陈佩斯希望他能够出山,或者担任评委,他再一次拒绝。</h3><h3><br></h3><h3>他说自己没有时间,要给自己的学员排戏,让他们能够真正有手艺,自食其力,“这些很重要”。</h3><h3><br></h3><h3>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是父亲陈强告诉他的:笑很重要。无论哪个时代,笑声都是人民的需要。</h3><h3><br></h3><h3>他希望自己能够心无旁骛地产出更多好作品。</h3><h3><br></h3><h3>因此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大道”。原因其一是:走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一片荒芜,根本无路可走。他希望自己踉跄着趟出一条路。</h3><h3><br></h3><h3>其二是希望自己和学员,能够永远坦荡地走在正道、大道上。</h3><h3><br></h3><h3>2019年年底,陈佩斯与朱时茂出现在北京卫视的春晚中,但并未表演任何小品,而是看着儿子陈大愚和朱时茂儿子朱青阳,共同表演他们36年前的经典小品《吃面条》。</h3><h3><br></h3><h3>镜头给到二人,陈佩斯胡子花白,朱时茂皱纹清晰可见。</h3> <h3>剧作家史航曾说:</h3><h3><br></h3><h3>“伟大的悲剧人物,只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想象。而伟大的喜剧人物,才是这个民族的灵魂。陈佩斯一直都在扮演真正的中国人,那些都是我们内心的面孔。”</h3><h3><br></h3><h3>一语中的。跟同时代的喜剧作品相比,他不营造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将人物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h3><h3><br></h3><h3>他希望人物本身在剧作中挣扎,那些心酸和悲怆,都能最终笑着说出来。</h3><h3><br></h3><h3>“阴暗面写透了,就能看到阳光”,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无愧于“喜剧大师”的名号。</h3> <h3>用作品陪伴观众走下去的这些年,他从没觉得自己像人们说得那般伟大,而是一个逐渐趋于平淡的状态。</h3><h3><br></h3><h3>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既能在一轮轮的话剧巡演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带动新学员成长,帮助行业进化。</h3><h3><br></h3><h3>又能在一份安静和淡然中慢慢钻研戏剧理论。他说这种状态是最好的。</h3><h3><br></h3><h3>曾有记者问他,若干年之后,有人提起陈佩斯,您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价?</h3><h3><br></h3><h3>他说:</h3><h3><br></h3><h3>很多年之后,一定不会有人记得陈佩斯。那个时候如果还有人老在提这个名字,证明那时的社会不正常。</h3><h3><br></h3><h3>我希望那个时候有人比我更强,强百倍、强千倍,而且有千百个这样的人。</h3><h3><br></h3><h3>让人完全把我忘了,那才最好。</h3> <h3>文章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陈佩斯在春晚舞台上,给我们留下的经典瞬间。</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 《吃面条》<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 《拍电影》<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 《卖羊肉串》<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 《狗娃与黑妞》<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9年 《胡椒面》<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0年 《主角与配角》<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1年 《警察与小偷》<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2年 《姐夫与小舅子》<br></h3> <h3>▽1994年 《大变活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7年 《宇宙体操选拔赛》<br></h3> <h3>▽1998年 《王爷与邮差》<br></h3> <h3>辞旧迎新中,人们在生活的大舞台上继续前行。陈佩斯,也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迎来66岁。</h3><h3><br></h3><h3>再见,小品演员陈佩斯。</h3><h3><br></h3><h3>致敬,中国喜剧之王。</h3><h3><br></h3><h5>部分参考资料: 凤凰娱乐《易见》专访:陈佩斯:我对名誉没有期待!</h5><h3><br></h3><h5>图片来源:网络、视觉中国、春晚小品片段、陈佩斯电影片段</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