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成吉思汗</h3> <h3> 易中天第20卷取名《铁血蒙元》是有道理的,因为谈完了南宋就直接进入蒙古大汗兼中华皇帝忽必烈开启的元朝是不完全的,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越过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 </h3><h3> 2010年8月我们夫妇陪内兄自驾游途经乌兰浩特市,特地登上罕山之巅,拜谒了成吉思汗庙(成吉思汗陵在鄂尔多斯)。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展厅迎面看到的是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的半句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8个字,我想没有取全句主要是蒙古人的率真,和出于其后裔对他的崇拜。成吉思汗的确风扫残云般地征服过世界,光西路一线,就打到欧洲的腹地里海,包括俄罗斯,以及至今战火频仍的叙利亚、伊拉克等国;但他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很有思想、善于用人,这才成就了他的宏图伟业。比如,为了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他推行了体制改革,变部落为千户,并且打破氏族和部落的界限重新进行编组等等。我相信元史的说法:“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h3><h3><br></h3> <h3>忽必烈</h3> <h3><br></h3><h3> 如果说能把戴在成吉思汗头上“屠夫”的帽子摘掉,那么找寻建立大元朝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不是只会打打杀杀的论据就简单多了。</h3><h3> 从小看大,忽必烈自幼除了练习骑马射箭以外,还由汉族人做导师,它为日后忽必烈尊重汉人,主张汉化埋下了“伏笔”。</h3><h3> 书中除了介绍元朝在其统治的162年里如何继续开疆辟土,更着重记述了忽必烈的为人和治国之道;比如,他比祖辈更清醒,兼任中华皇帝的蒙古大汗不但要战绩,更要人心。他从祖辈过去一贯屠城的做法,转而提出并践行了攻破城池,不杀一人的口号,这在蒙古人的战争史上可是第一次。</h3><h3> 他是亲贵中的汉学家,又有一个吸纳了多元文化的幕僚集团;他善待汉人鼓励农耕,并且知人善任;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比较突出的是:设置各种衙门,按照汉族人的法律进行管理;之后又设立了派驻地方代行职权的分支机构——行省等,这样的体制后来为明清所借鉴。忽必烈的一大决策是定都北京,这是中华史上的一大转折;由此决计改修运河,以保证首都需要的运输任务。</h3><h3> 讲到多元文化,理学北传、科举恢复等举措效果是明显的,但元代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更为耀眼: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个天文观测站的世界知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与郭守敬在忽必烈手下同朝为官的波斯人札马鲁丁(他编制了《万年历》,编纂绘制了具有世界眼光的地理文献和大元地图)等等。</h3><h3> 跟科学技术交相辉映的还有“文人画”和元曲杂剧等等。总之,我想重复那句话——铁血蒙元留给人们印象的绝不只是打打杀杀。 2020年2月2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