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

风吹花田

<h3></h3><h1> 2019年10月14日从昆明乘坐西藏航空的航班去拉萨,按照我的乘机习惯,预约后面靠窗的座位,可以避开机翼,看到眩窗外的风景。</h1> <h1>  天气不错,可以看到云层下的山川大江,刻在山上的白道道应该是盘山公路,没查到航线图,但看地图猜想,这应该是过怒江大峡谷,那一定是怒江72拐。</h1> <h1>  一路上云层下时隐时现的雪峰惊艳、神秘,带给我不断的猜想:在这条航线上的雪山应该有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石卡雪山、白茫雪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南迦巴瓦雪山,我猜不出了这些雪峰应该是哪座山的。</h1> <h1>  拉萨的贡嘎机场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在飞机下降过程中,可以俯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从高山顶峰流下来的水”,在这一地段,它很开阔、也很乖,尽显柔美和婀娜多姿,被小滩涂和树木水草分割成千姿百态,在群山怀抱中撒着娇、旖旎前行。在这天蓝水蓝,天水相连之间,仿佛自己就是飘在那几朵白云上的神仙,想起仓央嘉措的那句诗:“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h1> <h1>  雅鲁藏布江大桥是西藏人民修造的横跨雅鲁藏布江的第一长桥,全长3797米,它不仅使天堑变通途,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雅鲁藏布江浑然天成,交相生辉。</h1> <h1>  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有50多公里的路程,期间路过拉萨河大桥、嘎拉山隧道。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五彩风马在山坡上飘扬,六字真言刻在山石上,山体或褐色或黄色裸露着沟壑纵横的胸膛,山脚下一簇一簇的树林里羊儿、牛儿悠闲的散着步。</h1><h1>&nbsp;&nbsp;我们到达拉萨市区住下,这次同行3人,我是第一次进藏,同行的同事一直担心我会有高原反应,我还是挺自信的,但也格外加小心,一切动作都放缓,只是夜里出现了睡不实,偶尔出现憋气的现象,第二天说给她们听,她们说我这是最轻的反应,三天后一切都会正常,还真是的,后来我再没有不适的情况发生。</h1> <h1>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金顶红墙的高大建筑群雄伟、深厚、壮观,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寺内是一个巨型的院落,大院之内又套着繁星般的小院,小院之间以小巷相隔,东西纵横,南北交错,大大小小的佛殿门楼就掩藏在红巷白墙之间。</h1><h1> 扎什伦布寺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西藏地区除拉萨布达拉宫外最为重要的寺院。它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扎什伦布寺是班禅的驻锡之地,是后藏的宗教和政治中心。</h1> <h1></h1><h1> 在扎什伦布寺,强巴佛殿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大殿。该殿是由九世班禅于1904年亲自主持建造的,殿内供奉的强巴佛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鎏金铜佛,像高22.4米,一只中指便长1.2米、肩宽11.5米,莲座高1.8米,总高26.2米,建造过程中使用大量了黄金珍宝,大强巴佛的造型生动庄严,精妙绝伦。佛教认为,五亿七千年之后强巴佛将接替释迦牟尼而成为佛教至尊,故称之为未来佛。</h1><h1> 由于店内禁止拍照,只能拍照室外人们进去的情景。</h1> <h1>  错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殿前有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大殿内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供奉的佛像除释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两边柱上还刻有建寺人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的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师徒和80位高僧造像等。</h1> <h1>  扎什布伦寺在其特有的地理优势下,展佛台更是与众不同。位于扎什伦布寺的东北部向阳面壁上,高32米、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在扎什伦布寺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展佛台上,僧众和信教群众要顶礼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求佛祖祛灾降吉,使人间安乐如恒。</h1> <h1>  当地人说:十一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就住在这栋房子里。</h1> <h1>  年楚河发源于西藏中南部的宁金抗沙冰川(靠近不丹),在日喀则与雅鲁藏布江交汇,该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美,自古是西藏发达的农业区,有"西藏的粮仓"之称,著名的江孜城就在流域的上中游。</h1><h3><br></h3> <h1>  在江孜县城中心位置,有一座古堡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非常显眼,这就是著名的宗山古堡。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推进到江孜,向宗山猛烈进攻,中国守山军民坚守阵地达3月之久,打退了英军多次进攻,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宗山失守。电影《红河谷》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古堡现在已经成为了遗址,在阳光照耀下遗址显现出刚劲的线条,与斑驳的墙身衬托出古老的美感,更因为它是藏民族抵抗英国侵略者的见证者,让见到它的人心生敬意。凝视着依山势而建的坚固的古堡,仿佛枪声还回荡在遥远的天空。</h1> <h1>  在路上行走时,经常能见到高高的山顶上有一些古老的寺庙。</h1><p><br></p> <h1>  距离江孜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的江热乡班久伦布村有一座帕拉庄园,这里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藏族农奴主庄园,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的贵族庄园。1959年,帕拉庄园主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和达赖外逃,其庄园被国家没收,现已改造成博物馆,生动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h1><h1> 庄园主体楼高三层,建筑配套完整,设有经堂、日光室、会客厅、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庄园内陈列有主人的奢侈品金银珠宝、珍贵皮毛、进口手表、洋酒,化妆品等,还有用少女头盖骨做的镶金碗(挺瘆人的),庄园内还陈列着皮鞭、脚镣、站笼、镣铐、鞭子、牛皮筒等刑具,这些都是旧西藏贵族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可以了解到奴隶主的优渥生活和农奴的悲惨命运。</h1> <h1>  尼木县城去吞巴藏香村路上遇到的雪山。</h1> <h1>  吞巴村是个很小的村庄,但生产藏香的历史很悠久,是藏香发明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吞弥•桑布扎是松赞干布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贤臣,也是藏文字的缔造者。尼木藏香、雪拉藏纸和普松木刻(经文)雕版合称为“尼木三绝”。</h1><h1> 藏香制作的初步工序是要将藏香的主料柏树干混以当地的雪水,用水车研磨成木浆。小村里有多座水磨组成的,数公里长的水磨长廊,取材自林芝、昌都的松柏木,先把柏树干锯成去皮小段,中间打孔,后用木楔子紧紧插上,将木楔子嵌入水车摇臂,在水车带动下,柏木段在铺着石板的槽中摩擦,研磨成木泥。并制成方砖晾干,作为藏香的主要原料。再将各种天然藏药材和天然香料碾碎,制成粉末状,按不同秘方和柏枝粉末混合调成糊状,以手工在专用的制香器具上将糊状备料制作成条状,将制作好的藏香在室内阴干,即为成品。</h1><h1> 缭绕的香气自古就是藏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信仰里,假如没有了香气,就像饮食中缺少了食盐。藏香在藏民的生活里,就像母亲般无可代替。</h1> <h1>  从尼木出发去拉萨,在曲水拐个弯去羊卓雍措(羊湖),司机是个藏族小伙子,经常跑这条线,小伙子让我们叫他罗布,还开玩笑说,为了更好记就叫他萝卜炖猪吧,小伙子热情开朗,一路上他一直和我们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后来混熟了,他说他几年前是和弟弟一起去一家相亲的,我还说那是去看一对姐妹,他说不是,是看一个人,后来兄弟俩一起把她娶回家了,三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再后来,弟弟出去闯世界了,才又重新娶妻,组建自己的家,他说在他们那是很正常的风俗,小伙子说这件事时也是风轻云淡很自然的,以前只知道藏区有这样的事情,没想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年轻人也还延续着这种风俗。</h1> <h1>  路过雅鲁藏布江峡谷,&nbsp;在这一段的雅鲁藏布江,或冲出大山形成长长的峡谷,或流淌平原冲刷出宽宽的河谷。道路平坦,风光无限。路途两岸绵延不绝的唐古拉山脉风貌以及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展现了一道道世界屋脊的绝佳风景线。 天光云影和谐共生。</h1> <h1>公路在山间蜿蜒</h1> <h1>魅力大峡谷深邃无边</h1> <h1>穿行在高原草苔之间</h1> <h1>  尼玛堆和远处的山峰相互辉映。巨大高耸威严的山峰,象征着力量,权力和征服;哪些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尼玛堆则表现出信徒对命运的追求,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期待。</h1> <h1>  翻过甘巴拉山口,羊卓雍湖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她宛如一条蓝色的哈达萦绕在天地之间。清澈的湖水、巍峨的雪山、如洗的蓝天和白云融为一体,冰清玉洁,绝尘脱俗,站在那里仿佛置身于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整个灵魂都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让从尘世来的人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h1> <h1>  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简称羊湖,是一个高原堰塞湖,海拔4441米,面积648平方公里。而从甘巴拉山口这个位置看到的羊湖,顶多能占到羊湖实际大小的十分之一。沿湖有许多湖汊,如蜘蛛爪脚,伸进群山之间,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它的全貌。羊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h1><h3><br></h3> <h1>  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h1><h1> 羊卓雍错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湖水随着光线变幻,演化成千变万化的蓝色,和天上瞬息万变的云组成各种千姿百态的画面,如梦似幻,羊湖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你有多少时光,她就有多少风情。</h1> <h1>  从山口下到湖边,近距离的接近这静谧的圣湖,碧波微澜,湖边白牦牛在悠然的散步,回望刚才还在脚下的高高的甘巴拉山口已被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几道金色的光直射在波光粼粼的圣湖,仿佛那一刻身在仙境,自己也幻化成了神仙。</h1> <h1>  据说,转世的活佛,也要问过羊卓雍措的湖水,冥冥之中,她知晓了一切。大活佛可以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措诵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h1><h1> 关于羊湖,还有许多传说和神话。每一个故事都赋予了羊湖神圣的色彩。正因为这样,她才显得更加迷人。</h1> <h1>  “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是藏族民歌对羊卓雍措的美丽赞誉。</h1><h1> 每年都会有虔诚的修行者和佛教徒来此用1-2个月的时间来转湖。转山转水转佛塔,据说在这里转湖一次,相当于人们到拉萨朝圣一次,佛也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我也期望以后有时间来转湖,看遍这湖光仙境。</h1> <h1>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依山面河,绿树掩映,高耸的金顶在蓝天的映托下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h1><h1>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拉萨的哲蚌寺与色拉寺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直接控制的寺院,在格鲁派中的地位很高。色拉寺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h1><h1> 我们去时正赶上建寺600年庆典,寺内人山人海,僧人们或穿梭在人群中,或站成一排维持出一条甬道,护卫着甬道中行走的级别高的僧人,站在甬道边的藏民有的虔诚的双手合十,有的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人民币新票,看不懂都是什么仪式,问了几位藏民,很友好的和你微笑,但是语言不通。本来听说色拉寺辩是最值得看的,辩经场面宏大,过程激烈,连色拉寺的门票上都臼着辩经的场面。但是由于庆典肯定是看不到了。我和同事想转转寺庙,大殿也都进不去了。</h1> <h1>  抬头看见寺庙的后山在阳光下很是耀眼,好不容易打听出上山的路线,我们拾阶而上。上去台阶后看到了很多天然的巨石,上面有佛像彩绘和藏文箴言,色彩艳丽醒目。</h1> <h1>  由山脚向上走,见到的第一间房子是当年发明藏文的地点,当年吞弥•桑布扎大臣奉命创造藏文,他便依据印度的梵文,创造了现在西藏统一使用的藏文,在他潜修了很长一段日子,在由房子出来后,就向藏王及人民报告工作成功。藏王要求大臣示范使用藏文,他便写出了六字真言,这几个字成为了历史上西藏文字首次被正式使用(另一说法为藏王向大臣学懂藏文后写下此咒)。这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咒。这是&nbsp;菩萨&nbsp;留下的咒语,念出来是:唵嘛呢叭咪吽。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h1> <h1>这是在后山拍到的寺庙的前景</h1> <h1>  色拉寺正后方的山腰上有一座黄色的房子,屋内墙上有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奠基人玛尔巴大师的手印,不过这房子不易从色拉寺到达,必须绕路数小时才能到达。听说爬到色拉寺后山的山顶可以俯瞰拉萨市,还可以看到雄伟的布达拉宫,尤其是夜景更是美轮美奂,但山路非常难走,要用7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h1> <h1>  西藏最有名的两位和亲公主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这两位大唐的公主带去了汉民族的文化,对西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她们被藏人奉为“绿度母”,拉萨每天都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部大戏在上演。</h1><h3></h3><h1> 这是金城公主的剧照!</h1> <h1>  布达拉宫是在拉萨西北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的一座宫殿,宫殿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尽管早就在人民币、各种媒体上见过布达拉宫,但是你真真切切的看到他时,还是被他高高在上的王者之气所震撼。</h1> <h1>  人们要通过之字形楼梯到达布达拉宫的宫殿。</h1> <h1>  布达拉宫最初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修建的一座宫殿。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也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h1><h1> 布达拉宫主要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周围的白宫主要为达赖喇嘛的活动场所。中间最高的红宫是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 红宫内有五世以后历世达赖喇嘛灵塔八座,尤为五世达赖法相庄严,气魄宏伟,其塔身近二十米高,用三千七百多公斤黄金筑就,令人叹为观止。城堡里的香炉香案法器及杯盏,基本非金即银,有人预估,整个布达垃宫城堡宫殿群用去黄金近三十吨,珠宝以十万计,银两无數。有这样一种说法:布达拉宫的财富可以抵三个上海市。但布达拉宫内成千上万的文物,诸如壁画、佛经、法器、金印,其任何一件都价值连城。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整个浩瀚的世界历史文化,其珍稀独一的国之瑰宝性质永远不可能用金钱衡量。</h1> <h1>  布达拉宫的外墙每年都要粉刷,那时会有很多信徒来义务献工,粉刷墙壁的原料是很特殊的,在白灰里添加牛奶、白糖、冰糖、蜂蜜和红糖、面粉、藏红花等原料。布达拉宫外围墙那些红色部分是用“白马草”(感觉有点像柳条枝)浸了药水做的,千年不腐。既可以减轻墙体的负重,又能吸附外敌的弓箭。这些奇特的秘方,普通的材料,让这恢宏的宫殿即接地气,又增加了神秘感。</h1> <h1>  进入布达拉宫内部,辉煌雄伟的建筑,无以伦比的装饰,琳琅满目的珍贵宝物,让你难以置信,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h1><h1> 宫内不允许拍照,没有宫内的照片。</h1> <h1>  布达拉宫是个神秘的地方,他内在的辉煌和外在的宏伟一起构筑了他的王者之气。藏传佛教更是让他的信徒们顶礼膜拜,这布达拉的金碧辉煌,是无数的信众们世世代代供出来的。</h1> <h1>  布达拉宫内的参观时间是有限制的,只能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快速看过一遍。之前没有做过功课,只觉得信息量太大太多脑袋塞得满满的,激起了很多好奇心,但又捋不太清头绪,这也是人们去了还想再去的一个原因。</h1> <h1>  走在布达拉宫后山,想起仓央嘉措,他曾是这个宫殿的主人,可在这个宫殿里独独没有他的灵塔,他的灵塔是在人们的心中,有人说,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仓央嘉措的情歌,此刻想起他的诗“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走在拉萨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300年前,在这条路上,就有他去会情人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那是冒着热气、充满温情的脚印;也还有他从这走出、去往青海湖畔的脚印,那是无奈、冰冷、诀别的脚印。</h1> <h1>  从布达拉宫往对面看,右侧为药王山,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是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位置之一,5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在那拍摄的。每天清晨,总有摄影爱好者在此聚集等待,拍摄布达拉宫的第一缕阳光。</h1> <h1>  布达拉宫的正对面是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这座广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拉萨市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观光的旅游景点之一。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远处的拉萨南山山顶上四个红色大字——“祖国万岁”,珠晖玉映,深情表达着西藏雪域儿女对党、对祖国的无尽感恩,声声祝福。</h1> <h1>  走出布达拉宫,看着依然刺眼的太阳时,才突然发现自己从那个神秘的世界重新穿越回了现代。</h1><h1> 从布达拉宫的后面看拉萨市景,山脚下在泛黄的绿树掩映下楼房林立,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h1> <h1>  夜色下的布达拉宫,散发着迷人的柔光,似幻似真,宛如天庭上的琼楼玉宇,令人情迷心醉!</h1> <h1>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所以拉萨有这样的一句话,“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萨城”。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门前天天有很多朝拜的人,他们神情庄重、表情凝重、目光虔诚,他们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只为大昭寺门前的一叩。</h1> <h1>  在我们的眼里拉萨最出名的是布达拉宫,那是西藏的灵魂,但是在佛教信徒眼里拉萨最出名的则是大昭寺。大昭寺所以成为藏族人民信众的佛土,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据说佛祖在世时,其弟子按其奶妈指点塑了8岁、12岁和25岁三尊金像并由佛祖亲自开光,8岁金像已遭毁损,今存于小昭寺,25岁金像远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内的12岁金像就变得十分珍贵。</h1><h1> 藏族人民视佛祖金像为佛祖本尊,千里迢迢从各地到大昭寺朝圣,表现出的虔诚和执著,令人感到强烈震撼。据说朝圣者都是代表一个村或家族,他们用板车拖着行装,餐风露宿,不避雨雪,一路磕着等身长头,经年跋涉来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继续磕长头达数月之久,以实现自己内心长久以来的夙愿。</h1><h1>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长头时要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磕长头时的五体投地是为“身”敬;口中不断念咒(六字真言)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磕长头时要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h1><h1> 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藏传佛教密宗中修习"三密加持",旨在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而修持是其唯一途径。修持是密宗行者人密的前导,被视为密宗的根基,其目的在于通过清心和抑制欲望,达到忘我的境界。</h1><h1> 藏民挣了钱最大的心愿就是捐到寺院里给释迦牟尼佛像重塑金身刷金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无所不能的佛保佑他们的今世来生。</h1><h1> 寺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这张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是从网上下载的。阿弥陀佛!</h1> <h1>  来自藏区各地的藏民带着家族和村里人的祈祷和祝福爬山涉水达到大昭寺前,近距离的仰望他们心中最神圣最至高无上地位的释迦牟尼等身像时这就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心愿。对于信徒们来说,苦和累、甚至路上可能的死亡对他们来说都那么的微不足道。大昭寺里面有根柱子里供奉着那些死于朝拜路上的信徒的牙齿,称为“牙柱”。由于路途遥远和艰辛,很多信徒累死或病死在朝拜的路上,临死前他们会敲下自己的牙齿,然后由他们一起的亲人带上他们的一颗牙齿来到大昭寺,将它们嵌入牙柱里,以完成自己的心愿。</h1> <h1>  大昭寺外面即是古老和著名的八廓街,八廓街上有一道恒远不变的风景,藏民以顺时针的方向沿着大昭寺绕行,他们手拿佛珠或转经筒默念六字真言,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偶尔也会遇到三步一扣绕着大昭寺行等身长头的信徒,很多游客也受到感染,加入其中。无论是月亮阴晴圆缺,无论是太阳光芒万丈,总有断不了的人流在转。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虔诚,这就是一种信仰,一辈子至死不渝的信仰!</h1><h1> 到了西藏才知道: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h1> <h1>  在八廓街转经路上的东北角落里,有一座黄色的小楼,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叫玛吉阿米的酒馆,那是一个很旧的三层小楼,门脸很小,走到里面,在石灰台阶上上下的人们相遇时需要侧身而过,一层是厨房,二层和三层依弯曲的墙壁摆放着木凳木椅,昏暗灯光打在满有包浆的座椅上,感觉到了酒馆年代的久远,这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传说就是在这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出了他那著名的诗“在那东山顶上”,依稀记得那诗: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如果不曾相见,人们就不会相恋,如果不曾相知,怎会受这相思的敖煎。多年前,读到仓央嘉措的诗,被他空灵、炽热的诗句打动,读过他的传记,又为他的命运感到悲凉,也是因为他,对西藏多了一层神秘的向往。</h1> <h1>  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幻想着当年仓央嘉措会坐过这里吗,他坐在这里时是怎样的心情,其实这只是一种臆想,300年早已是人非物非,一切都随历史走远了,而和我一样来这里的人们只不过是为了了却心里的一个念想,但还是隐不住,又在想:如果他不被选为转世灵童,会在乡野间快乐的生活;如果当年在扎什伦布寺能够诀别的退戒,他会自在的成为浪漫的诗人,如果不是第巴·桑结嘉措被杀,他也许还会在政治斗争中痛苦挣扎,但他还可以叛逆、作诗......,但一切都在拉藏汗的胜利中结束了,他也在走向青海湖前留下了绝笔:“天空中洁白的仙鹤&nbsp;,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就回。”那是高贵的诀别,还是残败的凋落.....</h1> <h1>  窗外,依然有那么多藏人在虔诚的转经,如我一样寻找仓央嘉措足迹的游人也在朝这个写有玛吉阿米的黄色小楼纷至沓来,仓央嘉措的那句话浮现在眼前: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h1> <h1>  没到西藏,他是心头幽居的梦,别过西藏,他又是你心头永远的好,纯净的蓝天白云、圣洁的雪山湖泊、在那独有的苍凉与孤寂中清洁从尘世来的这颗心灵,在虔诚的信仰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仓央嘉措空灵、炽热的诗中感受美好和浪漫!</h1><h1> 西藏,我还会来看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