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坝中学初2020届师生战“疫”纪实 <b style=""><font color="#167efb"> 每一次对瘟疫的抵御,都是人类面向自然灾害的抗争。人类有着波澜壮阔的瘟疫抗争史,在其中饱经磨难,备受打击,不断学习,终获砥砺。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值得我们以及今后的人类捧读。</font></b><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宣汉县教科局长康丕超同志2月19日到南坝片区督查防疫及开学准备工 作,在南中操场召开露天会,嘱咐我们老师在战“疫”中一定要上好“家国情怀、生命安全、生态自然、感恩奉献、知识文化”这五堂课。而我校一贯秉承“传承人文,化育天下”的教学理念,这五堂课在初2020届师生疫情期的教学中尽得体现。</font></b></div> <b>领导垂范,共克时艰</b> <h1><b><font color="#ed2308">一堂“家国情怀”课</font></b></h1> <b>华夏儿女,一路同行</b> <h3><b>众志成城,同舟共济</b></h3> <h1><font color="#ed2308"><b>一堂“生命安全”课</b></font></h1> <b><font color="#ff8a00">生命的道路很漫长,<br><br>沿途会有无数未知的意外,<br><br>我们也许会并肩而行,<br><br>也可能独自上路,<br><br>相信最终我们都会<br><br>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br><br>让生命更加灿烂美好!</font></b> <font color="#ff8a00"><b> “保护自我,做负责任公民”倡议书</b></font><br> <br> 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做出防控部署,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其实,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除了政府部门的决心、努力,每个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为此,我倡议:<br> 1、讲究卫生,利人利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少一个发病者,就少一个传播源。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个人防护,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且应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还应勤洗手洗脸,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卫生,少去公共场所。<br> 2、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菜市场商贩,请不要再乱卖野味了;如果您是一名“吃货”,请管住自己的嘴,别再乱吃野味了。相关报道称,从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调查显示,此前在这个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现象。而十几年前的SARS暴发,较大的可能也是跟乱吃野味有关,前车之鉴,教训已够深刻<br> 3、不要传讹,谨慎“转发”。疫情发生后,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已开始在自媒体上传播。所以,请您手不要“太快”,转发疫情信息之前多想一下——这个信息是不是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出来的?是不是有违常理?尤其是那些未经证实的过于“吓人”的消息、说法,更要三思。如果随意转发,甚至自己造假造谣,不仅会给社会添乱,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还可能触犯相关法规。<br> 4、遵守规定,不要侥幸。这一新型肺炎疫情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理论上,人停止流动,病毒就失去传播途径,疫情就无法肆虐——当然,在现代社会,让人停止流动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下人人归心似箭的春运时刻。但一些出行,的确也是可以自我调整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身在武汉。听从钟院士等的建议,的确会给个人带来不便,但在疫情还不是很明朗,又叠加春节人员大流动的非常时刻,这不失为控制疫情蔓延的一种有效途径。<br> 5、相信科学,要有信心。面对疫情,我们要严阵以待,严密防治,但也不要风声鹤唳,悲观沮丧。要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宣传科学的疫情防护知识——当年气势汹汹的“非典”疫情,不是也在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科学防治下被摁住了吗?权威专家说,“非典”以后,全国各地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门诊防控体系,也有一套治疗、抢救方法。“大家不要怕,被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武汉的一些患者,也已治愈出院。<br> 危机时刻,最能考验一个公民的素质。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责任感的公民不仅仅是受保护者,也是防范链条上的主动积极行动者。非常时刻,每个人牺牲一些不便,让渡一些权利,减少一些获得,可能就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千万不要觉得疫情好像离自己很遥远而漫不经心,各地患者数量还在攀升,麻痹不得!<br> 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才能把疫魔绑住。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br> <b>新冠肺炎,家庭预防篇</b> <h1><font color="#ed2308"><b>一堂“生态自然”课</b></font></h1> <b><font color="#ff8a00"> 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font></b><br> <br>尊敬的各位朋友:<br> 春天已至,“****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br>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br>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br>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br>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br>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br>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br>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br> 化用一句莎士比亚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作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br>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br> <h1><font color="#ed2308"><b>一堂“感恩奉献”课</b></font></h1> <b>疫情当前,感恩奉献</b> <b>敬业的老师</b> <b>感恩的同学</b> <h1><b><font color="#ed2308">一堂“知识文化”课</font></b></h1> <b>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b> <b>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b> <b>一线指挥员辛勤地付出</b> <h3><b style=""><font color="#333333">延迟开学,学不“打烊”</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333333">在线教育,落实是关键</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333333">学习“宅家”,五育不落</font></b></h3> <h1><b style=""><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ed2308">战“疫”尚未成功,诸君仍需努力!捧读战“疫”教科书,上好人生五堂课!</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