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背后的泪水和感动

玉如意

<h3>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已历经1个月。作为一个非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被很多人感动,也被自己感动。有的人如融化的春雪,匆匆地消失在这个迎春花盛开的春天;有的人还在以血肉之躯与凶险、狡猾的病毒在殊死博斗……<br></h3> <h3>(备注:图片拍的较早,部分同事的请战签名没拍到,抱歉!)</h3> <h3>  我们是县人民医院,是定点救治医院。现有的感染科医护人员巳不能完全满足抗“疫”需求。当我们的大内科支部书记号召大家写请战书时,我也不假思索地递交了请战书,按上了代表决心的红手印。</h3> <h3>  这一纸请战书绝不是空喊口号和所谓的走程序,更不是博人眼球的做秀。真正需要时,必须义无反顾地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不管是火神山还是雷神山,你都必须像伏魔战士一样英勇抗战, 所向披靡。</h3> <h3>  当我写到“我会安排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时,我泪目了。我也许是个称职的护士,但我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平时的家务活都由60多岁的寡母一手操持。回想她每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四点多起床,为我们一家五口洗衣拖地,带娃做饭。那累得直不起的腰,还有那被车祸伤过,走路都跛行的腿……如果我真的上了一线,如果我真的倒在了一线,我那可怜的母亲,她将成为一个孤苦无助的失独老人。我那可怜的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将再也没有机会享受平凡而又奢侈的母爱——没有妈妈对青春期的大女儿念“紧箍咒”,也没有妈妈教6岁的小女儿做加减法。</h3><h3> 作为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我不怕死。生,可为人民服务;死,亦可被人民所需要。只是,一个人不仅应身负社会责任,也应对家庭负责。我的家庭是千千万万个写请战书的医护人员的家庭缩影。自古忠孝两难全。</h3> <h3>  柳娜,我亲爱的同事,可爱的战友。当得知我代表科室报名参加防控任务时,主动请缨,要替换我代表科室出征。那一刻,我湿了眼眶。</h3><h3> 她也有一双聪明可爱,成绩优秀的儿女,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宝。她也害怕凶险的病毒,但是她依然坚守岗位。</h3><h3> 血透室是医患人员高度密集的科室,虽非抗“疫”一线,心理压力堪比抗“疫”一线。每周二至三次频繁往返家和医院的71位透析肾友,都是抵抗力低下的高度易感人群。</h3><h3> 在工作中,我也许是一个不够体恤下属,管理过于严苛的护士长;在生活中,我也许是个心直口快,心思不够细腻,做事不够周全的老大姐。但这一切都没有让我的同事心生嫌隙,也许会有怨言和不满。但是她们的心胸和胆魄,足以向我证明了她们的优秀。</h3><h3> </h3> <h3>  我们不仅有书记、院长的关心和爱护,还有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各项保障,更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抗“疫”的路上,我们怀揣感恩,砥砺前行……</h3> <h3>  我们感染科的张群护士长,在完成任务后的隔离期私聊我时,说她暗中哭了很多次。谁也不会想到,雷厉风行,英勇果敢,出色完成第一批次抗“疫”任务的她,也只是一个身披铠甲,故作勇敢的平凡妈妈。</h3><h3> </h3> <h3>  医院5号楼前的迎春花已次第开放,端庄秀丽,气质非凡,不畏寒威,不择风土。泪水和感动已将我们淬炼成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待花开满园时,我们定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h3><h3> 天佑中华,共克时艰,武油加油!中国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