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开

逆行者

<h3>  旭日东升,春寒料峭,嫩芽初上枝头,喜鹊登上高枝,燕子衔来春泥,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即将展开她万紫千红的画册。走进校园,迎面一簇金黄在眼中闪烁。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争先恐后向我们报告春的气息。</h3><h3>  </h3><h3> </h3><h3> ​​​</h3> <h3>  一丛迎春花,悄无声息地开放。她有着鲜艳的花朵,有着娇嫩的枝叶,有着生命的渴望。我瞬间对迎春花充满了敬意。因为心里有春天,所以花朵才开满枝头;因为内心有追求,所以生命才更加精彩。迎春花不畏严寒,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艳,也不在繁华之处炫耀,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有多寂寞,她总是早早地拥抱春天,迎接春天,用娇弱之躯奉献一缕清香,用朵朵小花装点辽阔大地,用生命之歌谱写新春的旋律。</h3><h3> ​​​</h3> <h3>  查阅资料得知,迎春花,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h3><h3> ​​​</h3> <h3>  话说1843年,一个叫罗伯特·福琼(RobertFortune) 的英国探险家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冒险之旅。这位植物采集者接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派遣,往中国进行植物采集。然而,他身负更重要的秘密使命——为东印度公司位于印度阿萨姆的种植园,寻找最优良的茶树品种以及获取中国人制茶工艺的秘密。在此期间,罗伯特·福琼还为英国引进了超过120种中国园林植物。1844年,他将一种在中国广泛栽培开着黄色花朵的著名园艺花卉带回了英国。1846年,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正式发表了这个来自中国的物种,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成为了这种花卉的学名,虽然没有什么香味,却因为能够在冬季开放,又和茉莉花同来自于木犀科素馨属,于是英国人称这种中国植物为“冬茉莉花”(winter jasmine)。冬茉莉,在中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是迎春。</h3><h3> ​​​</h3> <h3>  在迎春花被福琼“发现”、采集并介绍到西方花园以前,早在唐代,它就已经栽植于中国的城市之中成为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观赏花卉了。在民间,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一起并称为“雪中四友”,这种寻常易见的中国园艺植物,受到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们的渲染,身上也确有了几分的文艺气质。</h3><h3> 迎春花花如其名,明代高濂在《草花谱》中明白说道:“迎春花,春首开花,故名。”当第一朵迎春花开放的时候,气候往往还是在冬春交替的季节,迎春花开后才迎来了春天百花的盛开,所以,金黄灿烂的迎春花就像迎接春天的使者,北宋晏殊在《迎春花》诗中写下:“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h3><h3> 迎春花是一种落叶的灌木,它有着弯曲下垂的枝条,小枝呈四棱形。早春的时候,迎春花的花总会先于叶开放,花期后,迎春花才会从四棱的茎干上长出叶子,迎春花的叶是两两对生的三出复叶,每一枚小叶片顶端都是短短尖尖的,顶生小叶片比侧生的两枚小叶要更大一些,复叶的叶轴还有明显的狭长的翼。迎春花的整个复叶叶片略带革质,油亮发绿。到了落花季节,成片的迎春花又变得枝繁叶茂绿意满满。</h3><h3> 春寒料峭的时节,中国北方略显寂寞的早春色彩中,一大片金黄色的迎春花总是极为耀眼夺目。在长安的白居易就曾摘下迎春一枝赠友人杨郎中,还顺带附送七言绝句一首:</h3><h3>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h3><h3>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h3><h3> 迎春花的花朵通常出现在光秃秃赤裸裸的没有任何叶片的茎干上,学名的种加词“nudiflorum”,意思便是“裸露的花”。在迎春花盛放的时候,它们每一个“祼露”的枝条上都开满了无数的金黄色的花朵,看上去就像一条条的金色腰带垂了下来,迎春花“金腰带”的别称到是恰如其分。北宋赵师侠一首《清平乐•迎春花》中道尽迎春好处:</h3><h3>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妆点枝枝新巧。</h3><h3>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h3><h3> 18世纪罗伯特·福琼从长江流域一带的庭园中“发现”和采集了迎春花,并将它引入到英国的花园之中,这是这位极具传奇的“茶叶大盗”在中国开启冒险之旅时,为英国花园顺手收取和收藏的一条“金腰带”。</h3><h3><br></h3><h3> ​​​</h3> <h3>  下面搜集了几首关于迎春花的古诗词共欣赏。</h3><h3> 迎春花</h3><h3> 宋代:晏殊</h3><h3> 浅艳侔莺羽,纖条结兔丝。</h3><h3> 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h3><h3> 迎春花</h3><h3> 宋代:董嗣杲</h3><h3> 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h3><h3> 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h3><h3> 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h3><h3> 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閒排日趱群芳。</h3><h3> 仲冬晦日仁常送迎春花至即邀共赏</h3><h3> 明代:范景文</h3><h3> 夕照流窗映薄纱,披风竹影妙欹斜。当寒故暖将为雪,未腊迎春早放花。</h3><h3> 雅节和谭敲响玉,清供佐酒剪芹芽。坐拈宗案重重扫,耳用闻香鼻味茶</h3><h3> 内阁前迎春花开有述</h3><h3> 明代: 黄佐</h3><h3> 春丛照眼见轻黄,玉署裁诗觉兴长。唐苑错教催羯鼓,汉宫徒自斗仙装。</h3><h3> 龙池日转才分色,凤阁风来细认香。何事偏承天泽早,结根元自五云傍。</h3><h3> 迎春花二首 其一</h3><h3> 宋代: 刘敞</h3><h3> 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h3><h3> 迎春花二首 其二</h3><h3> 宋代: 刘敞</h3><h3> 沈沈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h3><h3> 迎春花</h3><h3> 宋代: 曹彦约</h3><h3> 锦作薰笼越样新,迎春犹及送还春。</h3><h3> 花时色与香如此,花后娟娟更可人。</h3><h3> 迎春花</h3><h3> 宋代: 曹彦约</h3><h3> 睡入华胥日未曛,博山何在宝香闻。</h3><h3> 觉来但有南窗静,叶瘦花肥醉锦薰。</h3><h3> 迎春花</h3><h3> 宋代: 韦骧</h3><h3> 欺梅压柳肯相然,佳号迎春岂浪传。细叶茸茸垂绿发,繁英璨璨簇金钿。</h3><h3> 先时不入林莺妒,晚节唯容露菊鲜。绣在罗衣真有趣,不将红紫累婵娟。</h3><h3> 迎春花</h3><h3> 明代: 曹于汴</h3><h3> 轻黄不似首春时,果是青青但此枝。欲识花无与花有,且言春去竟何之。</h3><h3> 春暮看迎春花</h3><h3> 明代: 范景文</h3><h3> 春深方欲去,花始见迎春。避雪迟芳候,攀条怅美人。</h3><h3> 分黄邀柳伴,惬赏得茶新。持此留将送,相怜意更真。</h3><h3> 迎春花</h3><h3> 清代: 曾习经</h3><h3> 宣春小阁侍更衣,生物趋功入细微。愁里弄妆慵不觉,东风先与约黄归。</h3><h3> 迎春花</h3><h3> 清代: 王照圆</h3><h3> 顿觉阳和至,迎春早吐花。风来舒绿叶,律转斗黄葩。</h3><h3> 冻蝶惊新梦,寒蜂出旧衙。预知天地意,逐暖露光华。</h3><h3> 簪迎春花</h3><h3> 清代: 王照圆</h3><h3> 灰飞新节至,小苑发春花。迎暖分金蕊,横钗映鬓斜。</h3><h3> 早寒</h3><h3> 明代: 杨慎</h3><h3> 晓梦惊回闻早鸦,新阳出海散明霞。田陇初生戴星草,园林巳发迎春花。</h3><h3> 山脊炊烟穿高竹,渡口渔船依浅沙。篮舆有暇可乘兴,西崦东皋问煮茶。</h3><h3> 岁暮五首 其三</h3><h3> 明代: 李梦阳</h3><h3> 堂北融泥云气生,堂南枯树两禽鸣。冰霜眼过风须转,岁月心悬老自惊。</h3><h3> 辞腊酒怜比舍馈,迎春花欲上阶明。壮图回首今迟暮,点检应挨笑拂缨。</h3><h3> ​​​</h3>

迎春花

迎春

宋代

明代

春天

福琼

中国

花朵

早春

金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