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丽江城

胡承军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踏上丽江的土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那种心旷神怡感觉油然而生。到了新城,就闻到了古城的香味,黛瓦木屋,小桥流水就在眼前。下了车径奔古城,好一幅高原水乡的画卷,从玉龙雪山流下的玉泉河水一路奔波,经城外自然缓冲休整,入一石桥后一分为三,即分为西河、中河、东河进入城中,再分解成若干支流穿街绕巷,遍布全城,形成了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门前即桥,屋后有溪,河中建楼,院中引水的奇特景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杨赛江南”的诗句道出了丽江古城那高原水乡的独特风貌。</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据史料记载,丽江古城始建于隋末唐初,辉煌于明末木氏土司时代。当时“民房群落,瓦屋栉比”,以至于出现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恢宏景象。在建筑规划上,纳西先民充分选择和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西靠狮子山,北依金虹山,南向大坪坝,高低与玉泉河相匹。整体格局是坐北向南,水流由西向东。其结果是北避寒风,南向阳光,使古城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和流水不腐,常流常新的清新环境,令人无不神往。古城居民依山就势,临水而建。架子房、木板璧,四合院、铺面门,黛瓦照壁、雕花缕凤,推窗亮格、明窗净几。门前小桥流水、柳绿花香,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情调。单就建筑风格与街面的排列而言,又有陕南依山临河而建的月牙旧镇的遗风。在建造时不知是纳西人借鉴了秦巴先民的智慧,还是月牙小镇借鉴了纳西人的风格,或许是同根同源的缘故吧。</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古城方圆约四平方公里,民居三千余幢,世袭相沿,至今无一改变她原来的风貌。在钢筋水泥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高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丽江古城近三万居民居然就连维修、翻新也能保持一致地遵循“修旧似旧”的不成文的规矩实属罕见。你说她是文物,然而她又是居民生活的居所、营生的铺面,变卖转让、拆解翻新任你主张。正因为这样,才保持了丽江古城的“原汁原味”,也正因为保持了古城的“原汁原味”,也才给返璞归真的人们留下了一片净土,一点回忆和一点希望。也正因为这样,也才给丽江那纯朴的纳西人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滚滚财源。旅游带动商机,商机带动百业。百业兴,万事兴。</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丽江古城之所以兴旺,首先是她始终保持了自我,利用了优势。他们的“自我”就是先祖留下的古城风格。你有钱,你盖高楼大厦。我有钱,我还是小桥流水;他们的优势就是以“小桥流水人家”为龙头的旅游资源优势。其二,你来玩,我敞开大门热情欢迎。你要走,我让你乘兴而归。这就是丽江人的精明。“五一”期间,我从昆明乘汽车至丽江,几百公里的途中只遇到一处公路收费站,一路没有见到上路检查、收费和割唐肉僧的“执法”人员或单位,即使是交警,也只是例行的巡逻或疏导交通,避免了常见的因强行拦车受检、罚款而造成的不愉快。在这里,路畅其通,车畅其行,物畅其流。还有,在丽江,无论在新城或是在古城,价尽你还,物随你买。没有粘着就扯不脱的感觉。你说哪里还有不乘兴而归的道理呢?</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丽江之旅,不虚此行,她使我感受到了古城那孩童般的纯真、自然和清新,以及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的美。</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1年5月29日•西安</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配乐:明镜菩提</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