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急诊科抽调至医院隔离病房刚好一个星期了,这场于我无关信仰、无关奉献,而关系责任与担当的战争在我的世界拉开了序幕。</h3> <h3>从最初的激动、期待、忐忑到如今的忙碌、劳累、平静,短短的7天、168小时,程序化的操作规范,繁杂的防护流程,紧张的工作节奏之余自己的视角收获的是更多感动和温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前的自己一直没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如今,我懂了。动员会上,看着坐在身旁的十几位同事,我感觉我并不孤单。这份暖意从伊始就在身上流淌。我不是一个人在逆行,我还带着家人朋友的期盼、带着医者仁心的使命、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h3> <h3>到了隔离病房,第一天因为自己是晚班,我便早早地进入生活区域,尽管是病房临时改造的,但还是给我留下的“新”的印象。一切都是那么新:新的生活用品、新的床上用品,新鲜的水果和饮品,让我莫名想到了家的温暖。淡淡的消毒水,混合着医用酒精的气味也都那般亲切。</h3> <h3>终于轮到自己进隔离病房了,按步骤穿上几层防护服,系上口罩,戴上护目镜,穿上鞋套,满满的“生化战士”即视感。护士长刘丽华老师看着我,还总不放心,一再叮嘱我注意事项。听着她的唠叨,我一边打趣她婆婆妈妈,一边又不自觉地想起周杰伦的那首《听妈妈的话》。忍住那份感动,转身走向病房,我又被她叫住了。“来,在脖颈这贴上透明胶,这个地方容易撑破”。我就原地站着,任她亲手将胶带为我粘上,同时,在我的防护服写上我的名字。那一刻,这溢于言表的关切,让我的眼泪终于不听话地流了出来,神圣着,感动着,并温暖着。</h3> <h3>消毒、输液、雾化、巡视、记录,隔离病房的工作和平常在急诊科差不多,只是多了些对年老、年幼患者的生活护理,只是那身厚重的防护用品让我的行动变得有些笨拙而已。</h3> <h3>7个小时在忙碌中一晃而过,与夜班同事交接,赶紧脱下三层防护服,摘下严实的口罩,顾不上照顾脸上、鼻子上那“美丽”的印痕,狠狠地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那感觉真难忘,切身体会到湖北奋战的兄弟姐妹们的艰辛与不易。拿起手机,竟是满屏的信息。“加油!”“辛苦了!”“注意安全!”科室同事们发来的问候和鼓励,让我一下消除了疲惫,赶紧在微信工作群里回了句:谢谢关心,我挺好的,只是有点憋闷,适应适应就好了。“我们知道你累,但是你肯定会坚强的!”同事们统一的回复,又让我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是的,我会坚强的,因为这份温情、这份期盼、这份责任。</h3> <h3>当然,隔离病房的感动和温暖远远不只这些,曾经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在这里被击得粉碎。我记忆最深的是两个孩子。一个是高三的女孩,她的床头永远摞着一堆厚厚的书本,不作治疗时,她总是在安静地看着书,认真地刷着题。每次帮她打完针,总不忘充满阳光地笑着对我说:阿姨,谢谢你,你们真了不起,这次高考我会努力的,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医生!戴上护目镜,总起满雾花,她也总是担心我看不清,让我休息下,注意点。另一个则是一个八岁多的小男孩,一个人住着,从不吵闹,很独立,自己照顾着自己,和他妈妈电话时,永远是那句:我很好,妈妈不要担心!看着我,也总是那句:谢谢阿姨,我今天好多了!两个多么朴实的孩子,一个进取,一个坚强,都有那份对抗病魔的信心,那份对待医者的感激和善待生活的快乐。抗击疫情,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前行着。</h3> <h3>隔离病房,隔离的只是病毒,永远隔离不了爱。因为感动常有、温暖常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