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牵挂你的人是我</h3><h3> ――记一次特殊的“家访”</h3><h3> </h3><h3> 今年春节,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同时,也拥有了一个特殊的寒假。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大家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为了不使疫情蔓延,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都延期开学,但是“停课不停学”。进行“线上学习”已经两周了,孩子的状态怎么样呢?学习效果如何呢?被困在外地的孩子又怎么样了呢?妈妈去了“一线”,孩子在家怎么样?……每个孩子的模样在我脑海浮现。在特殊时期,虽然不能走进他们家里,但是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隔空”相会的。</h3><h3> 午休后,我把自己梳洗打扮了一番,开始打开钉钉,进入班级群。因为下午陈琛老师要给全体一年级学生上音乐课,我通知各班主任老师组织孩子按时进入钉钉直播,听音乐课。然后坐下来,写出第一次家访的孩子名单。还在老家的李沛霖,妈妈奋战在“一线”的贾熙哲,在家不太听话的某个孩子,近几天作业老大难的那个小男孩,毎天有大量练习的杨轩,书写进步非常大的祁圣翔、刘熙智,毎天大声朗读的任佳艺,晨读较早的马煜硕,可爱的冯浩铭……</h3><h3> 音乐课后,觉得孩子们休息好了,我先拨通了李沛霖妈妈的电话。</h3><h3> “你好!沛霖妈妈,还在老家吧?在家怎么样?”</h3><h3> “你好!周老师。我们在老家还挺好的。”</h3><h3> “孩子呢?再老家怎么样?”</h3><h3> “刚听完课,去撒尿了。他在老家还挺好的。毎天听课,写作业。来,沛霖,你看,周老师。”</h3><h3> “宝贝好!老师想你了!”</h3><h3> “周老师好!我也想你了。”</h3><h3> “在老家怎么样?除学习还做些什么呢?”</h3><h3> “在老家挺好的,听课,读书,玩儿。”</h3><h3> “生活挺丰富的!不错的!觉得毎天的作业多吗?”</h3><h3> “不多。”</h3><h3> “老师毎天看到你的作业很工整,真的为你高兴!老师盼着你们早点回学校。”</h3><h3> “我们也想回去了。”</h3><h3> “好吧,我们在家再呆几天,疫情过去了,我们就见面了。再见!”</h3><h3> </h3><h3></h3><h3></h3><h3></h3><h3></h3> <h3> '“贾熙哲,你好!一个月多不见,老师看到你长高了。妈妈不在家,你帮到爸爸了吗?想妈妈吗?学习任务能完成吧?……”<br></h3><h3> “熙智妈妈,您辛苦了!在医院不能回家,向您致敬!有需要我帮忙的吗?孩子有什么问题,请让孩子跟我联系。”</h3><h3> “谢谢周老师!您辛苦了!虽然不能到校,但是毎天还操心每一个孩子。”</h3><h3> 看到熙哲妈妈和孩子,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些医务工作者为了大家,舍弃小家,还有很多医务人员倒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战友抹去泪水,又冲向病房。</h3><h3> 我擦了眼泪,又连线了另一个孩子。</h3><h3> </h3><h3></h3><h3></h3><h3></h3><h3></h3> <h3>有些羞涩的范俊栋!</h3> <h3> “杨轩好!去哪儿啦?”<br></h3><h3> “道地下室玩儿去啦。”</h3><h3> “杨轩妈妈,辛苦了!毎天辅导孩子写作业,还给孩子加卷子练习。”</h3><h3> “范子开妈妈,孩子今天怎么样啦?”</h3><h3> “给你打过电话这两天好多了,你看在这作业呢?”</h3><h3> “谢谢您!毎天还得忙碌小组群里的事!”</h3><h3> “周老师,最辛苦的还是您!谢谢您毎天想着孩子!毎天辛苦地批改作业!”</h3><h3> ……</h3><h3> 不知不觉,视频了一个多小时。</h3><h3> </h3> <h3>多么温馨的画面!</h3> <h3>通过家访,我发现孩子们在家毎天都能按时上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呆在家里不能出去,没有那么烦躁。除写作业,还毎天读书,听故事,画画,锻炼,做家务,做游戏等等。孩子们说都想老师了。其实,我也想非常她们!</h3><h3> 通过这次家访,我也了解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他们也辛苦了!好多家长说这样的陪伴令人难忘!这样的“家访”让人感动。</h3><h3> 放下电话,电视上传出“牵挂你的人是我”的歌曲。是呀!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