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yle=""><i style=""><font color="#ed2308">自然和历史都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因为“冬天总是送给春天一些礼物”。<br><br>是的,这场疫情带来了全民的困扰,和尚未完全测定的危险,却也送给了每个人一些“礼物”。<br><br>在这个冬天,当全民族都静下来,这是一个国家开始进入深度思维的起点。</font></i></b> <font color="#167efb"><b><i>大灾难前的责任感,总是从悲悯生出。我们必须致敬的那些“逆行者”,我们必须感激的那些意外的援助,我们必须热泪盈眶那些放下个人安危支付灾难代价的行为,很多时候,不仅源于责任,而且源于悲悯。这群人,有一种难得的对人间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br><br>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i></b></font> <font color="#167efb"><b><i>责任,常指社会角色分内应做的事。<br><br>但在突发、复杂的疫情面前,我们很难针对不同社会角色说清谁应该做什么、谁是否尽责。与此同时,我们又在目睹、听闻以下事件时迅速将之与“责任”二字挂钩:<br><br>医生不眠不休地救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消毒、防感指南;企业捐助医疗、食品物资;个人、组织帮助解决医务人员交通、住宿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灾区的市民进行严格的自我隔离……<br><br>参与其中的个体,也将之谓为“责任”。大灾大难前的这些“责任”,总是基于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产生,具备人文关怀和公共之心,超然于利益得损,敢于打破角色界线,主动地走向利他、利国、利社会……它还有个名字,叫“公民素养”。</i></b></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做好自己,等待春暖花开!</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