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寒假梁思诚和林徽因主要贡献学习研读

文馨若兰

<h3>思考题:梁思诚和林徽因两位先生他们一生最大贡献是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点?</h3> <h3>北辰班作业展示</h3> <h3>尹璐璐</h3><h3>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h3><h3> 一、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而林徽因从1930年到1945年,便和梁思成以及同事风餐露宿,顶雨冒雪,深入晋、冀、鲁、豫、浙等15省,190多个县,登上爬下,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赵州大石桥、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h3><h3> 二、参与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国徽图案的设计工作,许多新的构思是她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1952年,林徽因抱病参加,与助手一起完成了纪念碑须弥座的图案设计。</h3><h3> 三、在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应邀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梁思成任系主任,林徽因既当教师,又当助手。主讲《雕饰史》和专业英语,这是当时最早开设专业英语的建筑学系之一。林徽因还参加了由校长张学良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林徽因还参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194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之初,梁思成赴美国考察。林徽因承担起组织工作。吴良镛先生回忆到:“林徽因虽然经常卧病在床,却能运筹帷幄,是一位事业的筹划者,指挥者。在建筑系里,林徽因首次开设了“住宅概论”课,系统教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理论。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第一代建筑理论家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核心之回归。而这两所大学建筑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筑专业人才。还有一点,就是林徽因影响了梁思成选择了建筑事业。1924年夏,两人一同去美国学习建筑学。梁思成这样回忆:“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这是徽因对建筑事业做的另一个特殊贡献吧。</h3><h3> 梁林的青春年华大半在战争中颠沛流离,虽然著作丰厚,但还报他们的却是双双羸弱不堪的身体,重病缠身的林徽因,还有将生活过得举重若轻的梁思成。这代代相传的,是中国真文人们的精神。于那种艰苦的环境中,做学问、做学研、做学究,而耗尽是精力,他们也就是依赖着这精神方才撑下来的,我想,李庄那个地方,一定是老天留存给他们的最后一块栖息地,如此艰辛,如同炼狱一般,依然留下来了多种学科的奠基石,可惜,只是闪亮的刹那了。但是,梁林两位先生的这种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的精神将流传千古。</h3> <h3>王甜</h3><h3> 这则记录片从两位大师的一生出发,讲述了这群伟大的,满腔热情的青年人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个战火纷争,焦土遍地的时代,他们身处资源匮乏的偏远小镇,在贫病交迫的情况下,以研究学术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自己。在他们笔下,历史、考古、文学、民族文化……涓涓汇编成论文,成为日后这些学科的奠基之作。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个时代所有安逸的青年人学习。如今和平年代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已相去甚远,但每每想到他们在煤油灯下孜孜不倦的画面,心底总会涌起无言的感动。</h3><h3> 而林徽因先生之所以被称为先生总是有缘由的,她是不论何时谈起都能使人敬佩的伟大女性,是我国值得所有女性学习的典范,她的学习精神永不过时。大多数人学识胸襟不够,遭受苦难的眼界不足,如果有人仅仅以所谓风花雪月之事去议论是非,只能是无知与狂妄。林徽因先生从建筑,戏剧到文学无一不精。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夫妻俩还设计了清华的教学楼,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女生宿舍。为我们国家的建筑事业鞠躬尽瘁。走了15个省,190+县,为古建筑的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也不忘考察。</h3><h3>他们的人格魅力跨越时代,对自己学术的追求和热爱才应是他们流芳百世的原因。</h3> <h3>马宁宁</h3><h3> 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在建筑学上的天赋以及其钻研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万分。两人去考察各地建筑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却依然坚持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梁、林夫妇对建筑充满热情,为人友善亲和,结交甚广,既是高高在上的建筑学家,又是平易近人的百姓之在寻找唐构的过程中,林徽因和梁思成不仅收获了惊喜,还奠定了一份深厚的友谊。这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友情,从一个个乌黑的墨迹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h3><h3> 他们的优点在于不怕艰苦奋斗,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即使日本侵华,即使林徽因的弟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林徽因与梁思成仍然义无反顾保护日本京都与奈良的古建筑。也可以说在建筑师面前,所有的建筑都是平等的,只要建筑有价值。</h3> <h3>饶星宇</h3><h3> 两位先生做的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研究方面及艺术方面。</h3><h3>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h3><h3>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h3><h3> 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并且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奋斗一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惜再多苦痛,也会坚持下去,他们这种职业精神也值得我们在学习上借鉴。</h3> <h3>王变男</h3><h3> 两位先生做的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研究方面。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建筑的,一起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古建筑遗迹。她同丈夫梁思成还有同事们餐风露宿,顶雨冒雪,登上爬下,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通过他们让全国乃至世界所识,并从此得以保护。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对保护文化的重视,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林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h3> <h3>邹博文</h3><h3>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在现代中国的建筑方面。其实早在梁思成第一次见林徽因,两人在交谈过程中,梁思成是连建筑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于是她告诉他说: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他本身喜欢绘画,于是就选择了建筑专业。也可以说正是由于林徽因的缘故,梁思成才对建筑专业感兴趣。而他们的工作对于我国建筑专业这一领域可以说是奠基者了,通过几年的实地勘察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很多的古建筑得以更好地保存。他们对建筑事业、美好事物的真诚执着、对文学、艺术修养的不懈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是当代建筑师学习的榜样。而于我们,踏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h3> <h3>杨小艺</h3><h3>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情有独钟,我觉得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而且他们具有独到而长远的目光,他们早早地便认识到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他们在建筑方面都很有才能,可梁林两位先生在面临职业抉择时,却选择建立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我觉得这一点十分可贵和难得,要知道这一方面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他们的选择和举动对中国做出的贡献就更不用说了。</h3><h3> 同时他们还注重为祖国培养人才,梁先生曾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在梁先生去美国期间,林先生也是为清华建筑系操碎了心,病重的林先生还参与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们热爱自己的学术,并付诸一生去追求,同时也为祖国作出了伟大贡献,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更要懂得热爱和保护自己的文化,同时一个民族或国家只有不忘自己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h3> <h3>王婷</h3><h3> 梁思成、林徽因两位伉俪,是近代中国建筑学的先驱,对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艺术进行了总结与发扬;他们在沈阳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他们为古建筑的保护做出了贡献;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梁思成和林徽因设计的建筑有沙滩老北大地质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等。建筑群遵循‘“实用、牢固、美观”理念,此为梁思成秉承的建筑学思想。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她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情结的人。她和梁思成完全可以跟随其它大教授去台湾,但他们夫妻没有去。他们选择留在自己的祖国,他们可以为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h3> <h3>刘媛媛</h3><h3> 林徽因,梁思成二人的贡献,可以分为两大部分。</h3><h3> 第一部分是他们二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他们共同开拓建筑学科,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共同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他们都有至性致情的爹爹,一样的身世,他们共同流洋学习,有共同的爱国情怀。他们回国之后,从头开始研究中国的建筑历史,中国的古代木建筑。也是他们意识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仗量了古建筑的温度,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他们度过了贫病交加得五年。战争结束之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开办了建筑系。他们将最后的心血与情感全部投入建筑学。而正因为他们这个选择,也书写了他们人生的荣耀。</h3><h3> 第二部分,他们在人格精神方面, 让人们时常想起的,不只是他们在学术方面的贡献,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爱国杰出人才的奔波的身影。,还有世人赞叹的他们伉俪二人相濡以沫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他们二人留给我们的启示。我想最重要的的是他们那颗对学术的执着,他们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以诗书为伴,他们对亲人朋友真挚,对家人的宽容理解,对子女的哼哼教诲,对父母的尊重……他扪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他们个性传奇的人生。</h3> <h3>祁雪</h3><h3>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h3><h3> 梁林二人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贡献不可磨灭,是因为他们的虔诚、辛劳和那份热忱而诚挚的情怀,没有他们的前瞻性的思想、实地考察的行动、长期潜心研究的定力,很多东西我们在当下不仅不会被看到,还根本无法知晓那些古老的建筑事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h3><h3>他们对中国建筑最大的贡献,还是那种为保护古建和修缮古建而亡命的精神。梁林二人保护的,远不是古建,而是鲜活的建筑历史、沉淀的建筑知识与人文的建筑情怀。</h3><h3> 新中国成立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带着极大的热忱投入了祖国的建筑事业。从中南海怀仁堂改建设计,到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国旗方案的初选,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可以说共和国成立之初,每一项重要设计几乎都倾注有梁思成夫妻的心血。很多古建筑因为二人的发现和调查发表而闻名于世,诸如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都因为梁思成等营造学社人员的努力而得到拯救和保护,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让西方人也称赞的中国建筑。建筑师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中国建筑的崛起奔波一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我们应继承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整合传统建筑和新式建筑的优点于一体,让中国建筑立于世界建筑之林。</h3> <h3>雷慧敏</h3><h3> 纪录片从两人父亲说起,讲述到两人离世,有太多感人的镜头,无比令人动容。我被林的美貌,健谈,倔强吸引;被梁的爱国,奉献,坚韧感动。</h3><h3> 梁林两位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他们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梁思成对林徽因呵护倍至,林徽因不仅是梁思成的秘书,更是建筑史从业人员,传统文化工作保护者,还是以文艺方式对学社成果进行科普的传道者。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纪录片刷新了我对林徽因的认识。</h3><h3>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人生也没有白经历的情,每一场都是修行。一路经历,一路领悟,心态决定一切,一切又都是最好的安排。</h3><h3> 从纪录片中,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梁启超给梁思成的书信中,满满的父爱跃然纸上,他的教导使梁思成的前途不再迷茫。梁思成林徽因对学术那种执着,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谋生,而不是在生活,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满目都是六便士,从不曾抬头观月。我敬佩梁林他们有理想,并且愿意为了理想献身,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生为华夏女儿,希望我们心中保持家国情怀,不论何时何地,不忘初心。</h3> <h3>景苗苗</h3><h3>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新中国时期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们二人少年时期都曾在国外求学,学成所归后为祖国保存了许多即将消失的古建筑。他们结婚之后,立即投身到拯救建筑的工作中来。开创建筑系,培养建筑系优秀的人才。林、梁二人全国各地到处跑,去全国各地去勘察,探究。西安大小雁塔,应县木塔,河北石桥,敦煌莫高窟,都有夫妻二人的踪迹,他们为祖国的建筑事业付出了一生的时间。</h3><h3> 林徽因与梁思成后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梁思成的主持下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也参与进去。而后,共同参与了国徽的设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转眼间,佳人已陨,才子已逝。两位学着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奔波在建筑艺术途中的锲而不舍、一丝不苟,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人民英雄纪念碑依旧安静的伫立在天地间。厚重古朴,上面记载着近代为中华民族解放英勇赴死的先烈。</h3><h3> 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更是为现代青年伴侣做出了好的榜样,亦随着岁月的流逝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里,受万人敬仰,百世流芳。</h3> <h3>杨蕾</h3><h3> 我觉得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他们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并帮忙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国徽的设计。</h3><h3>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是在美国留学,并在一起研究建筑学,结合了东西方文化。当时梁思成先生他学习建筑的条件相对于林徽因先生的条件好一点,嗯,林徽因先生他学习建筑主要是靠那些兴趣社团,并且他所得的成就也是斐然的。学成回国后他们,仔细研究中国的建筑学史,就是在战乱时期颠沛流离那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坚持不懈的研究建筑。对于一个很好的建筑学家来讲,画工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把研究所得的成果画在图纸上并装订起来,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禁不住把那些精美的画品给收藏了下来。</h3><h3>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患有肺结核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先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工作当中。林徽因先生是于1955年去世,这无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心疾首的事情,一代才女的逝世就像一颗彗星划过心悸,留下一抹美丽的痕迹,给世人无限美好的回忆。几年后梁思成遇到了与他后半生,相伴度过的,善良的林洙,在梁思成先生受批判的那些岁月里,他所写的那些文章都多亏了林洙的帮助,才得以保留下来。</h3><h3> 两位先生他们穷极一生都把自己献身于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当中,那种专注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那种艰苦奋斗和在艰难的岁月里,也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就是他们值得人们尊敬和崇拜的地方。</h3> <h3>陈倩</h3> <h3>贾悦悦</h3> <h3>贾雯雯</h3> <h3>靳银银</h3> <h3>致远班作业展示</h3> <h3>马静</h3><h3> 林徽因左手文学,右手建筑,作为近现代第一代女建筑家,在建筑、工艺上面做出了宝贵探索和贡献。可以归纳为实践、理论和教育三个方面。</h3><h3> 实践上她和梁思成实地考察,测绘了许多古建筑物,并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h3><h3> 学术上大胆创新,探索现代建筑理论</h3><h3>教育上她参与创办了东北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等</h3><h3>梁思成投身建筑也是她所影响的。</h3><h3> 梁思成的贡献主要是在二战中向美国提出了保护奈良和京都的建议,我们的古都才得以免遭滥炸而保存下来。和对保护北京文物古迹做出的努力。</h3><h3> 他们两人热爱祖国,热爱事业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对待学习也正是这样,要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去努力。</h3> <h3>高玥</h3><h3> 林徽因最大的贡献是在建筑学上:1937年,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佛光寺大殿,她首次在理论上定义了中国建筑的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点意义是更为重大。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后,还发表了许多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h3><h3> 梁思成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他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支持者。</h3><h3> 他们的优点有:为国家做贡献,以大局为重,先强大自己,再强大祖国。我们也一样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h3> <h3>闫娅娇</h3><h3> 梁思成的前半生,尤其是抗战前的一段时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术都是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就连北京著名的“太太的客厅”,他也是男主人。抗战期间,从北京到长沙、昆明、李庄,因为战争的缘故,抗战情势危急,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艰难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得到蒋公的保护,虽然很困难,但是都还是生活的艰难,心灵和思想都还是畅快的。</h3><h3>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h3><h3> 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h3><h3> 他们最大的优点是: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要向他们一样热爱祖国。</h3> <h3>王银馨</h3><h3>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 ,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h3><h3> 梁先生应该算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先驱,其在中国建教育方面的成就不亚于格罗皮乌斯。中国现在著名院校的建筑学院很多老先生都是梁先生的徒子徒孙。</h3><h3> 为梦想,为国家,他们奔走于各地,也交外国好友,生活过的好不精神。虽辛苦,却时时乐在其中。只因那些政治运动,一切都改变了。</h3><h3>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国争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h3> <h3>答世华</h3><h3> 从建筑,戏剧到文学无一不精。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夫妻俩还设计了清华的教学楼,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女生宿舍。为我们国家建筑鞠躬尽瘁。走了15个省,190+县,为古建筑的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也不忘考察。</h3><h3> 在那个战火纷争、焦土遍地的时代,他们身处资源匮乏的偏远小镇,在贫病交迫的情况下,以研究学术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自己。在他们笔下,历史、考古、文学、民族文化…涓涓汇编成论文,成为日后这些学科的奠基之作。这样的精神值得这个时代我们所有青年人学习。如今和平的年代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已相去甚远,可每每想到他们在那个偏远的小镇里,在一盏微弱的煤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研究的画面,我都有一份无言的感动从心底涌起。</h3> <h3>祁娟丽</h3><h3> 林徽因,一个涉及建筑,艺术,文学,戏剧等广泛领域的一代才女,在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h3><h3>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还担任过: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h3><h3> 他们在战乱不断的年代,用自己的力量,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1928年,梁思成夫妇回国后,到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是作为中国人力量与智慧,他们的优点太多,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那种为国争光,不怕吃苦的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