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寺,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寺,俗称喇嘛庙。位于绮春园西侧,单设南门,后门与绮春园相通。正觉寺由山门、天王殿、三圣殿、文殊亭、最上楼、配殿等组成,<div> 1860年及1900年,圆明园两度罹劫时,因正觉寺独处绮春园墙外而幸免于难。</div><div><br></div><div> </div> 寺内建筑悉数为木质榫卯结构,没有用到一根钉子。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其特殊的柔性结构体,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充分体现了古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刚柔并济”的价值理念。 山门面阔三间,外檐刻有“正觉寺”三字,为乾隆御书,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合璧。 山门西边新立一块石头,上刻有著名书法家中石的“不能忘记” 山门东边的石头上有正觉寺介绍 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周围有许多古树。<div> 新建的天王殿是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202平方米,有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和金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div><br></div></div> 正觉寺三圣殿曾经是供佛的地方,殿内正中有楠木雕刻三世佛,均有木刻背光。中为如来,左为毘卢,右为无量寿佛,故名三圣殿 正觉寺庄重肃穆,气势恢弘,寺内古木参天,所有建筑均为官式做法,屋檐上翘,屋顶为灰色,墙壁呈亮眼的朱红色, <div> 屋顶内檐则用人工手绘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等,花纹蓝绿相间、繁复精细。<br></div> 三圣殿前有两棵古白皮松 文殊亭 最上楼是寺庙最后的楼阁多为藏经阁,相当于寺院中的图书馆。 配殿为喇嘛住所 院内各个院落均有古柏,有26株大小、粗细不均的古树。圆明园现存古树主要分布在正觉寺内及周边,它记录着圆明园的发展变迁,记录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繁衍生息、改造自然的历程。古树代表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古树是唯一能够证明曾存在过的古遗址的事物。正觉寺历经多次修复,不再让人感觉古老,但古树身上却印刻着逝去的时光。 寺内外古树以松柏居多,寺前也有几棵粗壮的古槐树。 木质结构的建筑,与寺内的古树,相得益彰,互相衬托,成为圆明园中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文化中“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境界。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完全地体现在古刹·古树的建筑与生态规划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的本性,林间有庙,寺中有树,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极致 正觉寺与“木”结缘,古刹因古树而厚重,古树因名刹而不朽。寺院种树寓意“佛荫”,也就是“福荫”,祈求佛祖保佑苍生。 正觉寺一进院东北角,有一株被称为“老神仙”的古树,由于其笔直挺拔,根茂繁盛,十分抢眼。经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进行科学考证,测定其年龄已有466岁。 一株古树一段故事,正觉寺内的“老神仙”是圆明园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正觉寺与绮春园后门相通,而又单设南门,独成格局 出了正觉寺后门,进入圆明园绮春园 正觉寺雪景 山门 钟鼓楼 正觉寺雪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