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杏山镇中心学校心理防疫资料整理 ㈠</font></h3> <h3>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很多人觉得在家待不住了,但是又不敢出去。在家里转圈圈,耳边还会有家人的唠叨,心里还要惦记上班、上学的事情,于是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h3><h3> 事实上,你很可能低估了自己的“抗焦躁”潜力。是否会变得焦躁,不在于是否被隔离,而在于隔离时你会干什么!</h3><h3><br></h3> <h3> 这么多天抱着手机翻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有没有发现眼睛和大脑也随之变得疲惫不堪?其实,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是需要知道国家让我们怎么做。但是,没有选择地看消息,会让自己更疲惫。可以选择以下几点内容观看。</h3> <h3><font color="#ed2308"><b>㈠</b></font></h3> <h3>关注几个官媒,如“人民日报”、“新华社”。这里的信息最及时最权威。</h3> <h3><font color="#ed2308">㈡</font></h3> <h3>重点看官媒发布的科学知识,经历疫情也能长点学问。</h3> <h3><font color="#ed2308">㈢</font></h3> <h3>关注单位、学校、社区、村委会的通知。</h3> <h3><font color="#ed2308">㈣</font></h3> <h3>不要受个别事件的影响。网络上转发的一些个别事件特别容易引起个人情绪反应,但总体部署才真正对所有人有影响。</h3> <h3><font color="#ed2308">㈤</font></h3> <h3>每天关注疫情的时间不要太长,早、晚看看就可以了。</h3> <h3><font color="#ed2308">㈥</font></h3> <h3>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别忘了工作和学业,还有别的兴趣爱好,看点有用的。</h3> <h3> 我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尝试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我们不能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要更加关注内心的充实。认真地生活,在暂时“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h3> <h3> 编辑制作 王晓萍</h3><h3> 理论参考 心灵地图f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