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题 我的教学改进设想

任丽梅

<p> 大安市烧锅镇乡中心校 任丽梅</p> 一、 我的研修主题 <p>  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p> 二、主题确立的依据 <p>1.分析学情确立主题</p><p>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所教的学生中,有绝大多数学生,上课学习不主动,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甚至提问时个别同学字、词都读不准,理解句子更不知从何说起。通过调查、了解、才知道这部分同学父母在外务工,由家中老人代管。平时比较随意、散漫,从来没有过课前预习。教师也忽略了对这些孩子的课前预习指导,更没有形成具体的策略方案。长期以来,导致孩子们不愿意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强,成绩差。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身上责任重大,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本学期,我将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入手,作为研修的重点。</p><p> 2.读课标确立主题</p><p>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统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乐于自主预习,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预习方法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p><p> 解读了课标之后,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依据学情、师情、课标、学生试卷的分析。本学期我的个人研修主题是: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p> 三、学习资料 <p>  主题确立之后,为了破解问题,找到课前预习指导的方法策略,我进行“点穴式”的学习,查找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实现主题研修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网上我学习了《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百度文库 2019-12-25 作者:马库吏、李新英)《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百度文库 2018-06-13 作者:李小丹)《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百度文库 2015-03-24 作者:韩伟)等文章。同时又阅读书籍《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窦桂梅)通过这样的学习,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了自己的长和短,才能改进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p> 四、改进教学的思路和设想 <p>(一)、老师教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p><p>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才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将教给同学以下几种预习方法:</p><p>1.生字预习方法:会读,会写,会理解,会应用。</p><p>(1)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画上读几遍。</p><p>(2)查阅词典、字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p><p>(3)用各种方法记住新字。(象形、会意、形声、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做动作、猜谜语,奇思妙想。)</p><p>(4)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p><p>(5)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p><p>2.课文预习方法</p><p>默读:</p><p>(1)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课文告诉我们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一个什么人,描摹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等。</p><p>(2)用横线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词语多读一次。</p><p>(3)用波浪线画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欢的句子或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p><p>朗读:</p><p>(1)读课题,思考:我想知道什么?</p><p>(2)大声朗读课文三遍:</p><p>第一遍重在牢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顺重新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p><p>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p><p>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p><p>3.摘抄:</p><p>(1)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如果还是不理解就摘抄到本子上,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p><p>(2)摘抄喜欢的和觉得写的好的词语、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句子,或者为什么觉得这些词语、句子写得好,并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p><p>思考:</p><p>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p><p>4.拓展:</p><p>(1)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p><p>(2)仿写句子或者段落。</p><p>(二)、优秀带个体——预习习惯的坚持。</p><p> 教师带学生预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学会了教师教给的预习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能自主的预习,能预习的到位,教师就要放手让班里学习优秀的学生总结出适合本班学生预习的方法,带领大家预习,促进预习习惯能坚持持久。</p><p>(三)、生生同进步——预习习惯的稳定。</p><p> 在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带领下,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欲望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全面放开,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独特预习见解,每个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使学生的预习习惯真正的稳定下来,成为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p> </p> 五、自主研修计划表 六、预期目标 <p>  1.到本学期期末,班级90%以上的学生能依据课标中的要求,学会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养成自主预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p><p> 2.本学期末,自己将读3——5本名著,读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探索、研修、研读中不断成长,积累大量的材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撰写教学案例,研修成果、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并在校内推广,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p> <p>  总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教给他们一些方法,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下形成预习的好习惯。当然,学生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我将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p>

预习

学习

学生

课前预习

习惯

课文

方法

句子

教师

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