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荔浦市“四有”好教师、优秀教师代表发言荟萃(六)

淡云轻风

<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提取“最大公因数”——做幸福教师</font></b></h1> <h3> </h3> <h3><br>尊敬的领导、老师们:<br>  大家好!看到这个标题,或许在座的很多老师猜测我今天是来讲一节数学课的。恭喜大家猜对了一半。我是荔城一小的一名普通数学老师,今天不是来谈数学中的“提取公因数”,而是和大家共同探讨“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学生良性互动的作用,提取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最大公因数”。 <br>  我从教23年,工作前10年在初中教学物理,后来调到一小任数学老师。在一小13年带了4个毕业班,前三个毕业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都排在全县前3名,优秀率排名县里第一;18年毕业的这个班连续四年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是全县第一名,班级66名学生53人被民族中学录取,录取率为80.3%。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就是提取“最大公因数”的结果。<br></h3> <h3>  教师与家长结缘,是因为学生。教师教书育人,希望学生成才,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影响下有所进步。家长更不必说了,从孩子一出生,便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尤其是当他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一个新老师,盼望自家孩子天天进步。而学生本人呢,更希望能聚家长、老师的宠爱于一身,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是个矛盾体,既想收获又不想付出太多。怎样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学生良性互动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浅浅的经验。</h3> <h3></h3><h1><b>  一、最大化取得家长们的支持</b></h1><h1><b>  (一)开好第一次家长会</b></h1> <h3>  新接一个班级,家长、老师互不认识。家长往往对新老师怀有极强的好奇心,早就多方打听、搜集了老师的各项信息,尽管如此,但他更愿意直接的了解新老师。 <br>  我们老师都是领证上岗的,而且我们还积累了许多带班经验,而家长除了有本生育证再无教育许可证,属于“无证上岗”。我们教师除了教孩子外还得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第一次家长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br>  每新接一个班级,我都会及时召开家长会,感觉效果很好,为后面正常家校联系奠定了好的基础。<br></h3><h3>  <b>1.声明战友及合作伙伴关系</b></h3>  每个班的第一次家长会,我都得首先声明我们跟家长是战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教育好孩子。其实在老师们与家长的接触中,真的不乏遇见一些特别的家长,当孩子回去跟他(她)说“我们老师怎么怎么好啦”,他(她)会吃老师的醋,以为你抢走了他(她)的儿子或女儿,心里老不高兴了,心想“我养了你这么多年,还比不上你老师教你几天”,结果他(她)以后就会在孩子面前拆老师的台,久而久之,后果便可知了。所以,我认为声明合作关系很重要。<br><h1><br></h1><h1>  </h1> <h3>  <b>2.跟家长提出明确要求</b></h3><h3>  我跟家长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在孩子或他人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大家听到这点,可能会认为这是教师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而采取的粗暴手段。其实,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因为孩子们是“尊其师而信其道的”。一个在父母口中全是缺点甚至品德上遭到怀疑的老师,他怎能信服呢? 我是这样跟家长们讲的:很多人把孩子比作白纸,在白纸上画什么,他便是什么。我并不认同这个比喻,在白纸上画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擦去,实在擦不干净,将废纸回收,经机器再造,一张白纸又出来了。可是我们的孩子能回厂再造吗?不能!教育的产品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用“宝石”形容孩子更贴切,家长们是这块天然宝石的拥有者,而我们老师,则是这块宝石的雕刻师,根据宝石的质地和雏形将他们雕刻成价值连城的成品。不管这块宝石的最终价值怎样,这块宝石都是家长的。试想,如果你逢人便说“我的那个雕刻师傅啊,水平差到了极点,就他那水平能雕出什么好东西!”听到的人有谁还会相信你的宝石价高物美?我们的班级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老是在人前抱怨孩子的老师,旁人自然也会认为:跟这样的老师教育你家孩子肯定不会优秀。而孩子在家长对老师的不断抱怨中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与其要面对这么多不利,反倒不如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正面解决问题来的好。 </h3> <h3>  如果你能让孩子产生幸福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能跟一个优秀的老师学习,那么他以后自然会将老师的话当“圣旨”一般去执行。孩子在学习上或者习惯上有需要老师帮忙教育的,老师的一句话比家长唠叨几天强百倍。当然,人无完人,如果家长觉得我们老师在某件事上有些不妥,请及时与我沟通,我完全接受这种方式。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误会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h3><h3>  事实证明,这招还是挺灵的,为今后我与家长接触奠定了一定基础,因为很少听到有家长负面的意见,我也自然乐意与家长沟通,其乐融融。</h3><h3> <b>(二) 让距离产生美</b></h3><h3>  教师与家长是合作伙伴不假,但我们不能任凭这种关系蔓延,最后被朋友关系取代。教师还是应该有教师的权威,可以让家长提可行性意见,但不能让家长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上指手画脚,因为他们毕竟是外行,家长们的意见大多是站在自己孩子的利益上的,他不能像老师一样积累了多年的管理经验,也不能像老师一样站在班级和学校以及孩子们长效发展的层面去考虑问题。与任何一个家长走得太近,都会影响我们在班上对所有孩子的公平性,偏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生,这对班级管理是极不利的。 </h3><h3>  有时距离会产生美。</h3> <h3></h3><h1><b>  二、彰显教师魅力</b></h1><h1><b>  (一)尊重每个学生</b></h1> <h3>  &nbsp;前面我讲到,学生往往是“尊其师而信其道”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我们会把学生当成了自己孩子批评教育,有时候稍不注意伤人自尊的话就会说出来了。但学生不会因为我们刺伤了他的心他就会改过或是感激我们,反而会在心里讨厌、憎恨老师,其他学生也会对老师的做法不满,从此恶性循环。我经常跟学生说“老师是对事不对人,我批评你是因为你这件事做错了,并不是因为是你做的才被批评”,他们虽然是小学生,却都很能理解我,而且觉得他们的老师很公正。</h3> <h1><b>  (二)适当展示教师特长</b></h1> <h3>  教师的一个小小特长,会让你在孩子们心目中高大许多,适当展示教师特长,不是在孩子们面前卖弄,而会让他更加佩服你。我没有太多特长,只是在读师范的时候粗浅学了一些绘画,上数学课不是经常需要画图分析吗,这时候可以小小展露一下。比如鸡兔同笼、观察物体、圆柱圆锥等等,我三笔两笔画好了,还挺是那么回事。学生会“哇”,目露羡慕崇拜的目光,很多孩子还会把“我们的数学老师会画画”的事写到作文里。<br></h3><h1>  <b>(三)&nbsp;遇见家长捡优点讲</b></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不是一味的奉承,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在不伤害他人的原则下怎样有效果就怎样做。我有一段时间跟家长谈及孩子时是用“虽然……但是……”造句的,而且但是的内容还特别多,效果非常差。可能在座的许多老师也曾这样跟家长谈过话。后来我反思了,遇见家长大多时候是偶遇的,他最想听的不是孩子的不足而是在你的眼中孩子是怎样的优秀。所以这个时候说缺点不如讲学生客观的优点效果好。听到了优点,家长自然会跟孩子说“今天老师表扬你了,我儿子可以哦,继续加油”,孩子听了也会打心里喜欢老师,因为这是从家长口中得到的老师的表扬。所以,孩子的不足及时发现及时提醒,过后只记优点少提缺点,尤其是见到孩子亲爸亲妈时更应该多表扬鼓励。 <h1><b> (四)小活动让孩子们更喜欢老师</b></h1> <h3>  在学校生活中,我喜欢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这得是班主任才有的特权,带上一届学生我正好是班主任。四年级时我刚接这个班,我组织学生课间跳大绳;五年级时每天早上我组织全班愿意打篮球的学生一起练球;每到一个传统节日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节日前我都会让学生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或建议家长委员会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节日礼物,如端午节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粽子,中秋节每人一个月饼,元旦节每人一个小面包,儿童节每人一个小蛋糕等。这在我们大人看来没什么,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同年级的其他班级没有这种待遇,而他们却可以拥有,班级幸福感自然就增强了,而给他们创造这种优越感的,是他们的老师,当然就更喜欢老师了,好些家长曾告诉我“我家孩子说我们林老师太好了,不仅教我们知识,还让我们有吃的有玩的 ,在这个班真幸福”。瞧瞧,小孩子就是好哄。</h3> <h3></h3><h1><b>  三、巧施技巧激发学生进步</b></h1><h1><b>  (一)上好第一节“眼神”课</b></h1> <h3>  &nbsp;新接一个班,第一节课,我一定得教会学生看懂我的眼神,因为小学生是爱动的,注意力极容易分散,我们的班级人数较多,每个班数学课特别少,一星期才几节,而且一小向来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允许占用其他课时学习数学。课堂效率尤为重要,老师不可能经常停下来提醒某个孩子注意听课,所以必须在刚接班时教会孩子看懂老师的眼神,什么是批评,什么是表扬。比如这个学期刚接的四年级6班孩子非常逗,我问他们:“林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搞得我好尴尬。尴尬归尴尬,课堂还得继续啊。于是我说“阿拉伯人会说话吗?”“会!”“埃及人会说话吗?”“会!”我说:“对啊,你们听不懂!这不代表人家不会说话!林老师的眼睛可会说话了,现在我来教你们怎么听懂我的眼睛说了什么!”学生就很认真的听、看老师讲解示范。然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表扬在老师眼神提醒下能改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整理课堂纪律了。经常会有老师问我,你课堂容量怎么那么大?这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感受到了你的快节奏,他自然会快步跟上。<br></h3><h1> </h1> <h1> <b>(二) 训练题多变式</b></h1><h3> 很多老师有很多套习题,大量的让学生重复做。我曾经听到一个教学质量挺好的老师夸耀自己效率高,说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完成两张试卷。我听后心里想“辛亏我的女儿没跟你教!”是啊,我们当老师的很多时候需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我这样做,可以吗?如果别人这样教我的孩子,我接受吗?大量的题海战术固然有一定效果,可是这样既累得学生疲乏,又累着老师自己抽不开身。倒不如寻找一些捷径。一位前辈老师说过:不要盲目做太多的习题,而要善于变题,题目就多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从中我很受启发,我尽量在平时教学中也这样做。比如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果园里有夏橙600棵,砂糖橘比夏橙多20%,砂糖橘有多少棵?可以变出好几道相类似的题:1. 果园里有夏橙600棵,砂糖橘比夏橙少20%,砂糖橘有多少棵?2. 果园里有夏橙600棵,砂糖橘比夏橙多20%,砂糖橘棵数是夏橙的百分之几?3. 果园里有夏橙600棵,夏橙比砂糖橘多20%,砂糖橘有多少棵?4. 果园里有夏橙和砂糖橘共600棵,砂糖橘比夏橙多20%,砂糖橘有多少棵?…….,当然如果你愿意去琢磨,可以变得更多。课堂上我还经常会问学生可以这么变,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就提高了,就不会出现大部分学生做错训练过但改变了条件的题了。</h3> <h1><b>  (三)用奖励激励进步</b></h1> <h3>  使用奖券激励学生是从上海名校学来的,当时听老师介绍经验时我很动心,心里又矛盾,心想:你们发达地区家长这么支持,我们小县城可能行不通。可能和在座的很多老师想法一样,县城里的家长支持,村里的学校哪行。不试,你怎么知道行不行!现在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回来后我还是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惰性,决定试一试,不成就不成嘛,到时候再调整。果然奖券一出,全班沸腾,学生眼睛都快望穿了,眼里的渴望我现在真没办法形容。我是这样操作奖券一事的:奖券是打印的,视学生表现予以适当张数的奖励,考试成绩好或有进步也可以得到不同张数的奖券,一张奖券值一毛钱。然后学生积攒起一定数量奖券可以兑换家长委员会提供的学习用品。学生天天盼着数学测试,一说等会考试,小眼睛就放光,偷偷的在下面拍手。原来我以为这个办法只能哄哄低中年级学生,哪知道像上一届学生考毕业考都还希望老师能奖奖券。有一次我正好奖券用完了,100分的学生本来应该是奖5张奖券的,然后我说“得100分的孩子奖一本软抄本吧(一本软抄本价值1元)”,他们竟然不干,说奖券凝聚着他们的荣誉,它的价值远远大于能换的物品。这件事也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再忙,我都会记得为他们备上小小的奖券,静候他们创造条件来取。&nbsp;&nbsp;&nbsp;&nbsp;</h3> <h1><b>  (四)“每日习题”促发展</b></h1> <h3>  在我布置的作业里,除了常规作业外,每天会有一项“每日习题”,这个作业是自主作业,学生可做可不做。每日习题是我挑选几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轮流出的,每天就一道,它是高于课本学习目标的习题,相当训练思维。每天轮流一个学生出题。第二天数学课前给时间让出题的孩子讲解题目,讲得不到位时我会补充。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负责出题和讲解的孩子更是荣耀,能力得到了锻炼,讲课就像小老师一样,连问话习惯都极像老师。所以如果有出差任务时,我布置好几天的作业,都能选出小老师负责讲解,也适当减轻了搭班老师负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通过家长、老师、学生几方面的良性互动,想办法让学生能力最大化提高的一些粗浅的办法,也就是我所说的“提取最大公因数”。仅仅是个人意见,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h3> <h3>编辑:林丽云</h3><h3>审核:黎青彦 曾小菊</h3>

老师

家长

学生

孩子

奖券

教师

砂糖

班级

我们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