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终逾越  有国才有家——实验小学全体老师给同学们的第二封信

美友918399

<h3>亲爱的同学们:</h3><h3> 距2月4日给你们写信,已过去17天了。冬去春来,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人们陆续返岗返工。正式开学还要等些时间,老师们给你们写第二封信,是想讲几点看法,供你们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启发。</h3> <h3>  一、&nbsp; 危难时刻,有国才有家</h3><h3> 这段时间,我们国家展开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抗“疫”战争。31个省区市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人民群防群治,一场阻击疫情的战斗在祖国各地打响。</h3> <h3>  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们看,全国3万多名医疗队员,冒着生命危险,驰援重灾区湖北,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搏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起了抗击疫情的“新长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汇聚湖北。</h3> <h3>  经过奋力救治,越来越多的康复者走出医院,多名危重症病人也获得新生。人多山倒,力众海移。在各种强有力的防控举措下,蔓延全国的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阻击。</h3><h3> 危难时刻,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危难时刻,是医务工作者、街道社区管理人员、警察叔叔和众多志愿者,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之门,护卫了我们的生命安全。</h3> <h3>  二、大灾面前,谁都不是看客</h3><h3>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波及全国的重大灾难。7万多人被病毒感染,几千人的生命,终止于本应充满欢乐的新年里。就像有人说的: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某个人身上,就是一座翻不过去的山。</h3> <h3>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抗疫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凡人善举:自发捐赠急需物资,主动接送灾区病人,自愿参与社区服务,坚持免费为医生理发……但是,有少数人隐瞒行程、病情,加重了灾情,受到了法律制裁。也有极少数干部不尽责任,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受到了严肃处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希望你们从小就懂得:一定要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对社会都负责的人。</h3> <h3>  或许你们已有所了解,这次疫情可能是蝙蝠把病毒传染给其它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不幸被捕获进入交易市场,最终把病毒传给了人类。</h3> <h3>  2003年,我们国家曾爆发过非典疫情,疫潮蔓延全球,导致8千多人传染,900多人死亡。据调查,那次也可能是蝙蝠把病毒传染给果子狸,而餐桌上的果子狸把病毒传给了人类。</h3> <h3>  17年里,我们掉进了同一条河,而这次的教训更为惨烈。警钟再次敲响啊,我们要善待动物,要遵循自然之道。地球就是一个自然村,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终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h3> <h3>  疫情发于武汉,起初我们觉得还挺遥远,但最终都成了灾民。经商的,做不了生意了;上班的,去不了单位,但比平时工作更辛苦了;我们不能去学校上课,只能在网络上忙碌了。</h3> <h3>  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寄出新书本;克服居家的各种困难,统计同学们的健康信息;积极录制视频课,组织大家线上学习;与大家开展网上互动,在网上批阅作业。大部分同学也能自觉居家,准时开展网络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并且还能积极锻炼身体。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叶毅老师还创作了歌曲《感谢你》,我们学校的同学深情演唱,传播抗疫正能量。</h3> <h3>  三、越过冬天,欢迎回到学校</h3><h3> 同学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越过寒冬之后,欢迎你们回到学校这个家。其实,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有三个“家”。</h3> <h3>  第一个“家”是我们的国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14亿人民,56个民族,大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要让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无论你是哪行哪业,都应有“位卑未敢忘国忧”的情怀。</h3> <h3>  第二个“家”是学校。这里有可亲可爱的同学,有严格慈祥的老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自由奔跑的天地。这段居家的时间,相信很多同学像老师们一样,无比想念学校这个可爱的“家”了。</h3> <h3>  第三个是自己的“小家”。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就在自己家里躲避风雨,这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温馨港湾。希望你们一定要懂得感恩,珍惜爸爸妈妈和其他家人给予你们无私的爱。</h3> <h3>  同学们,目前疫情警报还没有解除,不要放松警惕,出门依然要戴好口罩,回家及时洗手。开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希望你们继续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用眼卫生,学习之余,一定要少看电脑手机。要继续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是对同学们自我管理能力的考验,越是自律,收获就越大。 &nbsp;</h3><h3> 祝你们学习快乐,全家安康!</h3><h3> 想念你们的老师</h3><h3> 2020年2月2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