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保协会研究院《即时推荐》(2020年第23期)

中国文保协会艺术研究院

<h3><b>【编前语】</b></h3><h3><b> 结识李强师兄,是种缘分。</b></h3><h3><b> 那年,山西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改选,我有幸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宗旨指引下,我们这群热心公益的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经常探讨交流工作,与李强师兄就这样邂逅了。</b></h3><h3><b> 他的博学体现在一次次会议现场的精彩发言,深深打动和吸引了我。</b></h3><h3><b> 会议间隙,我主动和李强师兄交换了联系方式。</b></h3><h3><b> “你要多喝点山楂和枸杞泡的水啊。山楂用炒熟的,最好北京同仁堂出品,这样有效还不伤胃。”看着因连日忙碌而有些疲惫的我,他这样对我说。</b></h3><h3><b> 彼时,李强师兄的真诚和善意令人感动。</b></h3><h3><b> 那句话说的好——有些人也许只认识一次却相处一生,而有的人认识一世还不如一次。</b></h3><h3><b> 就这样,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我们的交往多了起来,经常喝茶聊天,总有说不完的话,他的历史纵深和家国情怀,每每都深深感动了在场的人们。</b></h3><h3><b> 渐渐地,我才知道他是国家第二届韬奋新苗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国家一级项目管理师,是多所大学客座(特聘)教授、研究员;我才知道他担任着央企三家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书记等职,头衔多得“晃眼”。</b></h3><h3><b> 我也慢慢了解到:李强师兄多年如一日以“积小善为大爱”的信条,在湖北等地捐款捐物10余万元帮扶困难学子和“精准扶贫户”,并因卓有成效而于2019年8月荣获湖北省“宜昌好人”称号。</b></h3><h3><b> 但低调的他,让我竟一点儿也看不出那么多光环。</b></h3><h3><b> 在我印象中,李强师兄不喝酒,但有次喝茶却感觉他醉了。</b></h3><h3><b> 他说:“这些年利用业余时间研习出版了《黄金家族》等九种著作,传承传播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璀璨中华文明,是我的使命与责任。企业那边要辞职了,要更专注地研究践行文旅工作,做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益的事情”。</b></h3><h3><b> 本以为是句玩笑话,或许喝茶真把他喝“醉”了?!</b></h3><h3><b> 但之后不久,他毅然辞职。要知道,每年数亿收益的企业,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国企高管岗位和年薪待遇,他居然就这样挥了挥衣袖,离开了。</b></h3><h3><b> 难得的人才!</b></h3><h3><b> 旋即,艺术研究院第一时间将他的情况向上级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杨华山会长汇报,被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杨会长同意担任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在2020年民族论坛活动现场,华山会长亲自颁授证书。</b></h3><h3><b> 李强师兄多次讲说:大道为公,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玉汝于成。</b></h3><h3><b> 我与兄以此共勉。</b></h3><h3><b> 冀望更多如李强师兄这样的饱学之士加入我们,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的发展进步共同努力!</b></h3><h3><b> —— 庞 龙</b></h3><h3><b><br></b></h3><h3><b><br></b></h3> <h1><b>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2020年学术工作计划</b></h1> <h3>  2020年,艺术研究院将在协会正确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学术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五个一”学术工程,即:</h3><h3> 一、一个学术课题。结合协会和艺术研究院的职能定位,积极与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共同开发研究一个学术课题。</h3><h3> 二、一个城市文旅项目。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联系,争取实现承办一个城市文旅项目。</h3><h3> 三、一篇(批)学术论文。积极鼓励推进艺术研究学术工作,争取在CI或SCI或国家级网站发布发表论文。</h3><h3> 四、一个学术杂志。启动相关调研工作,考察有关刊物,适时考虑作为艺术研究院院刊。</h3><h3> 五、一次学术研讨会。重点针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工作,争取年内召开一次相关学术研讨会。</h3><h3>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抗疫。着眼于疫情结束后将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各位同仁一直在思考。这里推出2020年学术工作计划,旨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请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h3> <h1><b>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强介绍</b></h1> <h3>  李强,知名历史学者、作家。 先后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新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长期从事历史学、谱牒学、姓氏学、基因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研究。现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韬奋新苗奖(第二届)获得者,“读书会”签约名家与网络平台内容顾问。现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韬奋新苗奖(第二届)获得者,“读书会”签约名家与网络平台内容顾问。</h3><h3> 从小受环境熏陶,并对古代史特别是中国边疆民族史、北方游牧民族史有浓厚兴趣和积累,涉猎了古今中外大量资料,并多次赴国内外各地进行考察。</h3> <h3>  李强1991年大学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文学(第二)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政工师、国家一级项目管理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职称和资格。</h3><h3> 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将历史地理、姓氏谱牒、宗教民族、分子人类、方言口语与经济思想史等交叉边缘学科有机结合,作为“辽宋夏金元”断代史代表性人物,应邀在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内的大学和央企进行学术讲座。</h3><h3> 李强改变了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历史学者一味站在汉人角度记述历史的方式,而采取了完全以少数民族皇(汗)室为主轴的历史表达新方式和历史观察新视角。李强还根据古代游牧民族的种族特征,有机结合分子人类学、姓氏学、谱牒学、传播学等交叉边缘学科来研究和讲述历史,使听众顿觉耳目一新。</h3><h3> 李强熟稔辽夏金元断代史,遍访名山大川,为祖国各地旅游文化资源的推广不遗余力。先后踏访三晋、燕赵、荆楚、巴渝、河南许昌、河北定州、河南新县等地,还结合文物再发现了“元代八思巴文圣旨碑”等文物。李强致力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常年在大学、机关、央企等地做讲座报告。李强秉承“积小善成大爱”理念,先后为广西、西藏、湖北、北京等地中小学和图书馆捐赠助学款、图书、学习用品等,长期践行公益活动,并影响、呼吁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h3><h3> 2020年1月,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h3> <h3>  2017年4月7日,中航大蓝天修身文苑系列文化专题讲座首讲 在图书馆小报告厅举行,文化历史学者李强以“从诚信到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为题主讲。</h3><h3>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李强多年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潜心研习历史外,还以“独立公益志愿者”的身份关注、支持教育事业,多次拿出自己的稿酬,向广西河池地区某小学、湖北荆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西藏拉萨郊区某小学以及一些特困家庭学生捐款、捐物、赠书。</h3><h3> 谈及湖北省的巍巍大观,李强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道:拜谒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慕仙风道骨;畅游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绿色生态系统、钟灵毓秀的神农架,知天地变迁;览胜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察鬼斧神工。走在千湖之省、江汉平原上,家国情怀油然而生。</h3><h3> 据介绍,几年来李强已数度造访湖北,曾前往拥有“中国十佳地市级博物馆之首”美誉、藏有国宝级战国丝绸和吴王夫差矛的荆州博物馆,曾前往拥有中国最大古乐器陈列和藏有越王勾践剑的湖北省博物馆;登临始建于三国吴时期,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以及中国现存四大古城垣之一的荆州古城;膜拜被誉为“荆楚佛教丛林之冠”(明神宗敕赐“荆楚第一丛林”匾额)、汉传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的当阳玉泉寺,其“三绝”隋代铁镬、唐代吴道子石刻观音像、北宋铁塔更让李强先生流连忘返。</h3> <h3></h3><h3><b>主要作品</b></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强的《大辽帝国》、《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等在内的“辽夏金元”断代史著作,是当代中国大陆籍历史学者中为数不多的佳作,曾得到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学者娜尔吉佳和已故中国蒙元史史学家朱耀廷先生的高度评价。</h3><h3> 李强《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380千字),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h3><h3> 李强《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220千字),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h3> <h1><b>主要论述</b></h1><h3><b>经济管理</b></h3><h3>1、李强:“电呵,电”(6000字),《山西青年》,1989年第9期</h3><h3>2、李强:“一些农民为何久未脱贫”(1500字),《光明日报》,1995年1月16日</h3><h3>3、李强:“中国丝绸让人欢喜让人忧”(3000字),《中国民航报》,1996年</h3><h3>4、李强:“西进序曲”(5000字),《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1期</h3><h3>5、李强:“西进!西进!西进!”(3000字),《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3期</h3><h3>6、李强:“西进现象透视”(4000字),《市场经济导报》,1995年第5期</h3><h3>7、李强:“航空港—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3000字),《今日民航》,1997年第3期</h3><h3>8、李强:“飞机商的‘中国战’”(2000字),《人民日报》,1997年9月2日</h3><h3>9、李强:“波音空客引爆中国‘空战’”(整版),《经济日报》,1998年4月9日</h3><h3>10、李强:“知识经济与民航企业的知识管理”(2000字),《中国民航报》,1998年9月</h3><h3>11、李强:“民航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之管见”(3000字),《中国民航报》,1999年6月26日</h3><h3>12、李强:“浅谈组建企业集团”(2000字),《中国民航报》,1999年</h3><h3>13、李强:“关于国企公司制改造的一些思考”(3000字),《中国民航报》,2000年</h3><h3>14、李强:“再谈民航企业与知识管理”(3000字),《中国民航报》,2000年9月5日</h3><h3>15、李强:“民航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3000字),《中国民航报》2001年8月12日</h3><h3>16、李强:“现代物流,民航经济新的增长点”(3000字),《中国民航报》,2001年11月26日</h3><h3>17、李强:“在企业改制中规范人力资源管理”(2000字),《中国民航报》,2004年11月22日</h3> <h3><b>科研理论</b></h3><h3>1、李强:“三角中的一题多证”(1500字),《中学生数学》(中国数学会),1986年第4期</h3><h3>2、李强:“韦达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2000字),《厦门数学通讯》(厦门大学),1987年第2期</h3><h3>3、韩生锁 李强:“雷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给高校德育的启示”(4500字),《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1991年第1-2期</h3><h3>4、李强:“青年也需要更新观念”(1000字),《人民日报》,1993年</h3><h3>5、李强:“现在是什么时候了”(1000字),《半月谈》(内部版),1994年</h3><h3>6、李强:“虚假广告扫描”(4000字),《刊授党校》1994年第5期</h3><h3>7、李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000字),《刊授党校》1994年第8期</h3><h3>8、李强:“盗版:李鬼不让李逵”(3000字),《刊授党校》1994年第8期</h3><h3>9、李强:“星火勃勃振中塘”(3000字),《刊授党校》1994年第9期</h3><h3>10、李强:“大港这一方热土”(3000字),《刊授党校》1994年第12期</h3><h3>11、李强:“城镇化发展应重视内涵”(1500字),《光明日报》,1995年</h3><h3>12、李强:“我有一支英雄笔”(1500字),《光明日报》,1995年</h3><h3>13、李强:“21世纪:老年人会过得更好”(1500字),《光明日报》,1995年(当时被泰国《星暹日报》全文转载)</h3><h3>14、李强:“老果故事”(2000字),《经济日报》,1999年8月31日</h3><h3>15、李强:“中青年干部必须加强理论修养”(2000字),《中国民航报》,1999年10月2日</h3><h3>16、李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点滴谈”(3000字),《中国民航报》,2000年11月12日</h3><h3>17、李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方法”(4000字),《中国民航报》,2002年8月23日</h3><h3>18、李强:“试论民航企业的六大关系”(6000字),《民航政工》,2004年第5期</h3><h3>19、李强:“转变政府职能,维护民航系统性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000字),《民航管理》,2004年第9期</h3><h3>20、李强:“浅谈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4000字), 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5年第一版,国际书号:ISBN 7-5008-3273-7/g·573)</h3><h3>21、李强:“浅谈资产处置中的辩证思维”(4000字),《中国民航报》,2011年2月15日</h3><h3>22、李强:“企业待处置资产的工作特点、难点及对策刍议——以房地产项目为例”(10000字),《民航管理》,2011年第3期</h3><h3>23、李强:“物业管理的‘三感’、‘四文化’、‘三培训’”(1800字),《新物业》,2011年第7期</h3><h3>24、李强:“为什么外国人习惯称中国为‘契丹’”(1300字),《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第11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合 影</b></h1> <h3><b>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与历史学家李强合影</b></h3> <h3><b>历史学家李强向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赠送作品</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