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水仙的心情</h3><h3> </h3><h3>水仙花开的时候,林子便打来电话,约我到她家附近的盆景园看水仙花展。</h3><h3>也是心之所系,我赴了她的相约。</h3><h3>在走过一条条相偕成趣的园林小径之后,踏进古朴雅致的楼阁,面对的,便是一片娉婷映水,清芬淡雅的水仙花了。</h3><h3>林子知道我喜欢水仙花。执笔的这几年,我几乎把它视为我人生的一种凭借。每年的这种时刻,习惯于养几盆水仙花,在那温暖的厅里,让它静静地开放,让空气中有一种谈谈的芳香。那温润细致的花朵,从小芽尖儿开始,到越来越物重到款款绽放,整个过程是那样的慎重和认真。</h3><h3>水仙花是很美的,尤其在我眼里,那亭亭修长的身姿,那玉洁冰清的韵致,能在洁净的水里透出清香的花来。盛在精致的盆缸里,衬着晶莹的白石,仿佛是沁在清水上的一种安静温柔的梦境。古有诗云:“明月寒霜中静夜,素娥青女共徘徊。”可以想见水仙花之清雅、淡泊、幽闲与柔和的神韵了。</h3><h3>喜欢面对着水仙花的这种感觉,喜欢伴着花香而来的这份柔和清澈的心情。在那喧闹的年节里,藉着这水仙花,我们可以一方面尽情地投入这人世间最单纯、最繁复的热闹,而心里知道,知道在那静寂的一角,水仙花正细细地雕出一种寂寞,一颗安静细致、柔和澄澈的心灵来。而这种时刻,在我的心里,便是充满了一种小小的感动与珍惜。</h3><h3>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在忙碌与紧张的一天之后,在认真地扮演了种种角色之后,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拂拭掉心上所有的尘埃,怀带着一份清静柔和,与另一个自己静静地相对。</h3><h3>日子是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水仙花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种安慰与凭借。不是吗?如果在我们心里,有这样一片静谧美丽的柔荫,如果知道自已正站在这柔荫的一角,那么,这世间即便是有些许艰难,又能影响我什么呢?</h3><h3>我们就这么沿着案几一盆盆地看过去。林子说,她很喜欢这种气氛,就好像喜欢那个曾经典雅而又慎重的中国。我欣然地望她一笑。</h3><h3>整整一个冬季,水仙花在我的心里抽出一枝静的意象。</h3> <h3> 茶情种种</h3><h3> </h3><h3> 那次在北京游览大观园,行至潇湘馆处,见一联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是曹雪芹笔下饮茶品茗的审美情境,通过茶,潇湘女子的清雅高洁便如此地展现于眼前。</h3><h3> 茶,作为一种饮料,伴着我们古老的民族走过漫长的路,堪受古今文人的嗜爱。闲暇之时,煮泉品茗,于中国人是别有一番情趣,别有一番境界的。试想一盏滚水展开细芽嫩叶,杯里茶色碧绿澄清,茶香清幽淡远,慢慢啜饮,醇和闲适,难道不是一种极雅的文化享受?</h3><h3> 《红楼梦》 真是一部痴人之著,书中谈及茶的便有百十多处。“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可见雪芹大师懂茶爱茶之深。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宝钗三人“茶品梅花雪”写得便是极为娴雅精妙。妙玉不但精于择茶、选水,那天的茶是洞庭湖君山的银针茶,水是收的梅花上的雪,而且很讲究茶具的精美,她是“非用名器不饮”的。</h3><h3> 想这么些年来自己也是为茶所钟,饱享茶之情味。记得从小就看见父亲喝茶的杯里常泡着半杯茶叶,我总爱先倒上大半杯开水,然后从父亲的杯里兑一点浓茶,至呈出浅黄的颜色,大人们每每见了便教导似地说小孩子喝茶不好。本是为了解渴,为了让解渴的水里有那么点颜色和味儿,后来发觉茶能提神,隐隐地沁人心脾,便在解渴之外多了点心思。</h3><h3> 渐渐地喝出了茶的味道,便也于习惯中离它不得了。每天的工作也往往是从品茗开始,冲泡之后,静坐于桌前,一盏在手,目中有淡淡的绿,味中有微微的香,便会给一天的繁忙琐碎渗入几分恬适与情趣。逢上忙的时候,半日也喝不上一口,那满盏的茶立在案头,感觉中也是一种精神安慰。</h3><h3>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闲暇之时,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则更是一适意的妙事了。最忆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夜与几位同学相约聚会,彻夜饮茶的情境。一间旧式的木板小楼,屋中间摆放着一盆红红的炭火,学友们围炉而坐,手里捧了茶盅,窗外清风朗月,窗内灯火人影,云雾茶氤氲出一室清淡的香,微茫之中徐徐共啜,吃些蜜饯和清淡的茶食,随着心径谈些闲话。</h3><h3> 很少能再有机会寻找那些失落了的日子了,可茶倒是一直喝着的。这次有机会与几位朋友去了趟成都,相随着领略了天府的茶馆,印象最深的是文殊院的茶园。长长曲曲的一段秀墙,青杉绿竹掩映着茶楼,煞是幽雅,沿廊摆放的竹制桌椅之间坐满了茶客,一色的四川盖碗茶,配着各式茶点。这儿茶园主人的冲茶技艺也是挺有招的,高高地举起长嘴铜壶,沸水隔着桌面悠悠地注进每只盖碗里,满盏后飘散出一股股沁脾的茶香。当我们将离院而去回头再望一望那茶园时,目光便被这风情画幅所挽住了....</h3><h3> 今年春天,一位知我爱茶的朋友送我一只精致的紫砂茶杯,外壳是青蓝的梅花,在白色底蕴下,显得更加素雅。“茶杯凝细孔,香岫起微云。”仅是把玩之中便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喜爱之情,更不言那小盅里精灵似的清清茶汤了。</h3><h3> 茶是心情,心情可饮。</h3> <h3> 纸墨意趣</h3><h3> </h3><h3>来到图书馆的时候,楼前的广场已聚集了不少文坛朋友。正是仲夏的阳光,辉映着“荆州书画印展览”的横幅闪着亮,开着各式粉红柔紫的花缽绕满台阶,多年的大理石看着非常洁白尊贵,让我想到大楼里收藏着的图书,想到那些敞亮的窗子,可以看到院子里去的安静的屋子,以及柔软的座椅和可爱的地毯。</h3><h3> 朋友们匆匆而来,都是忙碌之人,却也能在繁忙之外,执著于另一种内质深厚的艺术人生,也许,正是因为驰骤奔竞的倦累而尤为需要汲取一种澄明清淡的体验?</h3><h3> 在烟雾缭绕的开展仪式之后,与朋友们一道绕过回廊走进展厅,便有一种优雅清旷的感觉溢满心间。壁上悬挂着的字画古朴生动,漾溢出一片清气,而那厚重的陈列柜里内蕴各异的画扇与印石,将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体,传达出一种中国古文化的精神情味来。</h3><h3> 在一组“梅兰竹菊”的条幅前伫立着,我颇为那高洁清雅的气韵所感染。水墨点染之间,它们或拔节风生,或疏枝摇曳,每幅都各具姿质又交相辉映地流露出含蕴深远的意味,给人一种气韵生动、宁静平和的感觉,仿佛吸进一口好山好水间的清新空气。</h3><h3> 一位潜心篆刻的老师不时地阐释着那篆书的造型与方寸间的艺术,感受之中,我想起几天前得的那枚“兰黑紫砚”石印,寥寥四字,刻印出一种方室之中展阅抚摩、赏心悦目的美好情趣,而线条的婉转流畅,笔意的蓄含,以及那方石上浮动着的淡淡紫云,令人为之动容。</h3><h3> 我们沿着展厅慢慢看过去,品味赏玩之中,我与一位也喜欢画扇的朋友挑选出两柄折扇,古朴的褐色扇骨涵盖着意趣情雅的画面图:一虬曲梅枝斜斜地伸入画面,洁白淡雅的梅花闪闪历历,几竿朱砂竹穿插其中,构成一幅清灵秀逸的“双清图”。画的上方落着两行小诗:“郁勃梅花瘦,萧竹疏影横”,拓展出梅竹双清的风清意蕴;而我则更喜欢另一柄幽幽兰草画面,以浓淡墨写出的兰叶尤觉清雅,抽出清润的兰花,似有丝丝幽香在悄无声息地漫溢,感动的是那首行书题诗:“幽兰生空谷,无言自含芳。”真的很爱古人的这份至情至性。</h3><h3> 想到那次我学画梅花,快要完稿的那天晚上,我把画嵌在墙壁上,听着克莱德曼的《梦中的鸟》,夜已阑珊,优美的琴声流泻出来,充满了寂静的屋子,分明感觉着有一种纤柔温软的梅花暗香飘逸着绕林而来。</h3><h3>展望整个画厅,满壁的字画清灵苍翠,给人一种气韵生动、宁静平和的感觉。那墨色点染的远山秋水,那寥寥数笔写出的草庐高士,使人感受着大自然的空檬意趣,让你忆起烹茶洗砚的雅趣,让你听见陶公的咏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h3> <h3> 人间有味是清欢</h3><h3> </h3><h3>那是一个闲闲的暑期,与家人一道来到了这座湖水荡漾树木葱郁的文湖公园。夏日的清风带来些许惬意,路边的野菊暗香回旋。沿着湖畔,穿过一片茂林修竹,眼前便出现了一座竹寮茶居。这茶居宽敞通透,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形屋顶上覆盖着棕树皮,四周则是竹枝编织的矮篱,一派古朴雅致。茶客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使是眼下的三伏天,这儿也是一片清凉世界。</h3><h3>添妙趣的是,远远地便感觉到茶居里有清歌乍转,果然这儿聚集了一群爱戏的人们。他们中间,两位老人的左腿上柱立着京胡,琴音正清清亮亮地响着,一位中年男子正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介入了诸葛孔明空城计的角色。周围观众很多,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陶醉的状态。待唱到精彩处,便会有“好”声四起。又一段过门之后,人群中走出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子, 看脸相便知是青衣。见她头微颔,臂微抬,听了是《望江亭》“独守空帏暗长叹”,只觉得婉转、清丽、百折千回地绵延着。显然,这里是一群京剧的知音,他们每个人都要拣自已喜爱的段子唱一唱,实践一下对艺术的体验。看着他们轮番上前去亮一嗓,一个云手、兰花微颤、几步圆场、眼波流转,我不由心中羡慕不已,实在为他们的节奏与韵味所陶醉。</h3><h3>听着胡琴清亮流畅的旋律,看着这群颇具唱功的戏迷们,我不由深为这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尤其是那萦回婉转的韵味,真教人赏玩不尽了。俞平伯先生说得好:“我屏息而听,觉得胸膈里的泥土气,渐渐跟着飘渺的声音袅荡为薄烟为轻云了。”园林深处、湖畔水边,这清歌婉约的纯真至味,直到今日还欲去又来,低徊在脑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今当时光隐隐归去,当人性轻轻归来,蓦然回首,真正的境界,却是在这份淡泊宁静之处。</h3><h3>苏轼的《浣溪沙》里有一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这“清欢”二字,宛如一缕轻风中的茶香,让人心情怡然,回味悠长。它是一种清新恬淡的心境,也是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h3><h3>只是如今这个物质化的时代,清欢之味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喧嚣中,我们往往习惯了狂欢,把热闹喧哗一饮而尽,却让心流离失所。</h3><h3> 清欢,是花间树下的一段清唱,是独坐院中的一曲洞箫。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戴望舒笔下那把撑着的油纸伞,是席慕容笔下那棵开花的树。是烹上一壶清茶淡中有味的宁静与质朴,是闲暇时光在书的海洋里遨游的静心与思考。 </h3><h3>林徽因写过一句话,说人生都会经历悲欢离合 ,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静坐独处时,心沉下来,就像月亮沉入静静的潭水中一样,波澜不惊。这种味道,是一种绚烂回归之后的宁静,宁静得听得到远寺的钟声,听得到每一朵花开的声音。不管身处何境,不管经历多少岁月沧桑,要留一份宁静给自己,人生的清欢之味,是宁静中绽开的花朵,幽香浅浅,甘美自知。</h3><h3>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公园里湖畔边那群戏迷票友的清歌,可婉约多情,也可豪迈不羁;可宁静悠远,也可热烈喝彩,心中所景皆在现实中显现,真味无穷。这份清淡的欢愉,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那种平淡的洒脱。</h3><h3>是的,清欢,是一种至情至性的人生境界。</h3> <h3> 月光如水</h3><h3> </h3><h3>今夜的月,呈出一种沾了秋露的冷清。透明的清辉,在树间在草丛里流动着,颤颤地像水,很亮,也很柔。于是,一颗易感触的心,便再次游向了窗外。“明月寒霜中静夜,素蛾青女共徘徊”,由此可见属于月夜特有的那种神秘与美丽了。</h3><h3>这样的月夜,是不能等闲度过的,在这样的月夜里,许多忘不了的事情都会回来。这样的月轮,一直不断地在我的生命里出现,高高地从清澈的天空上端详着我,陪伴着我。</h3><h3>记得那年刚参加工作,学校配给我一间单身宿舍,是一幢三四十年代的木式建筑小楼,向东的一面恰好是满壁的窗子,窗外正对校园,空旷清幽,可望着月儿东升,清辉泻得满屋,甚是可爱。也许是因了这月儿的陪伴,那时的心境真是宁静,也正是这份宁静,让我结下了书缘,留下了一本厚厚的日记。如今这小楼虽早已拆迁无存了,然而那份临窗对月的至情至境,至今令我怀念。这么多年过去,我的这一习惯却依旧没有改变,仍爱十天半月一次地呆在阳台上望月,让自己染一身清辉,感受一种羽化的飘然。</h3><h3>也常想,如果没有月作伴,我们人类该怎样地寂寞呢?如果没有月,我们的文化能这样多姿多彩吗?</h3><h3>古人云,月亮是积水气之精而为,又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女人便也化为了作为大自然之精灵的月。这点,许是因了女人的与生俱来的月亮般的纯洁、善良、温柔与美丽。女人是月亮,她将清纯与慈爱的清辉洒向世间,于是天地和谐,万物怡然;女人是月亮,女人的生命是清澈而宁和的,她不同于太阳的火热与光灿,但求一份女性人格的美好与完善。女人的纯洁与温柔让男人寄托理想,而男人的坚韧与自信,则让女人投靠与依赖。</h3><h3>月光如水,月的皎洁与美好一直深受文人的宠爱。月是中国的爱神,月象征着纯洁与美满,月寄托着怀念与相思。忘不了那年的中秋前夕,与好多新老朋友们于银瀑灯下频频举杯,微微醉意之中,领略着人生的暖意与美好,心也不知不觉地醉去。若问心灵为何物,恰似如水明月光。第二天,竟也尤带醉意地拨通电话告诉朋友我为此的愉快心情。</h3> <h3> 秋日感怀</h3><h3><br></h3><h3> 古来秋色是淡泊致远的,色调淡然,远景明晰。轻静飘逸的落叶,撒下一路清明寥廓的秋意......</h3><h3> 因了这些飘洒的美丽小色块的雨,小城浓浓的秋意便给呈现出来了。落叶的风景,萧索的诗趣,在我的眼里,是远远要比早些日子装点街头的鲜花更有韵致和意境了。</h3><h3> 生命一年年地过去,对于美,却依然还是这样的执迷。记得年少时窗前的黄昏,凝聚视线的是一片摇曳暮秋的梧桐树叶。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又渗入冷冷的秋雨。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这种寥落苍凉的意境,慢慢地咀嚼,那也是一种享受,像读一首诗,一阕词。</h3><h3> 也许正因为如此,常常是只需要一卷微黄的书册,一盏荧荧的灯火,便足以够我拥衾坐看一宿秋雨飘摇的长夜了。</h3><h3> 曾经,一位朋友也在信中对我说,他是太陶醉于长阳里伙云下飘落漫天黄叶的漫步。</h3><h3> 是的,秋天的寥远明澈,转瞬即逝的梦幻气息,以及那绕于大自然与心灵飘忽空灵的神韵,是常常牵人情愫而令人为之低徊不已的。</h3><h3> 黄昏的时刻,牵着孩子的小手,散步到那片小树林里。绕湖的小路上,铺满了一层层的落叶,这些深浅不同的丰富的色块环绕着澄明的秋水,淡淡的暮色,给整个景点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的一切,还有着更深的蕴涵。</h3><h3> 牵着的小手脱开了我, 蹦跳着去拾那片片落叶。我也情不自禁地捡起几片,拿在手里细细地看着,它们的已经固定了的造型是那么美,脉络是那么细致。一位穿着鲜红衣裳的小姑娘手持一東落叶, 在秋风旋起秋叶的涡流里拍下了这一独特的镜头......</h3><h3> 这样美丽的秋叶和这样美丽的秋日的情味。</h3><h3> 是一个潇满秋雨后的早展,我习惯地踱到阳台上,雨后的梧桐树叶显得特别鲜亮。隐隐地,校园琴房里流传出典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我的心即刻敏感起来,萦绕这优美沉静的旋律,仿佛看见片片秋叶从林间的树冠上静静旋坠......秋的大树,秋的野花,秋的清溪。萧瑟中的古朴与安谧,雨雾后的淡泊与清高......</h3><h3> 这样的秋情。</h3><h3> 这样的落叶构成的秋意。</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安然,本名曾祥安。荆州沙市第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阅读时代》《泰山文化》《青年博览》《北美经济导报》《湖北日报》《人文荆州》《荆州文学》《沙市文学》等报刊,出版过散文集《不止一个秋季》《沙市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