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h3><h3>一、探究本课的重要内容。</h3><h3>1. 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h3><h3>(富有力度的动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省略号的运用,启发想象、体味、联想。拟人化的环境描写)</h3><h3>2. 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诗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所以,作者运用诗歌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h3><h3>3. 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h3><h3>(环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夸张、比喻)</h3><h3>4. “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h3><h3>(拟人;排比、铺陈、复叠;写延安的变化,一个“新”字,跃然眼前)</h3><h3>5. 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h3><h3>(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h3><h3>6. 诗歌结尾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h3><h3>(紧扣开头和题目;富有浪漫色彩;延安必飞速发展,大步前进;言简意深,情深)</h3><h3>7. 探究体会诗中真挚炽热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h3><h3>(激动、喜悦——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