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学经典名句分享

墨熙楚辞

<h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h3><h3> 【 出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h3><h3>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h3><h3>  【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小小蝼蚁的啃噬,最后也可能会因此而坍塌决堤被摧毁;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h3><h3></h3><h3> 【 近义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等。</h3><h3> 【 小故事 大道理】</h3><h3>  一、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h3><h3><br></h3><h3>  二、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正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的蚂蚁吗?于是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长堤垮了,还淹灭了村庄。</h3><h3> 【 赏析】蚂蚁虽小,但是却可以决堤,为什么?因为日积月累的蚂蚁窝已经“腐蚀”了长堤的内部。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h3><h3> 【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有一些小缺点,小毛病,如果你不重视,不去及时改进缺点和错误,做到防微杜渐,而是任由它们发展,犹如一个人身上的衣服纽扣,一个纽扣扣错了,其他都会步步皆错。你最终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引来灾祸。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h3><h3> 很多人梦想着能够做大事,当个大人物,殊不知,在你做大事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处理。而且如果你处理不好这些小事,你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h3><h3> 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很小且残疾的动物——盲鳗。它的体型只有鳗鱼的一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但它对付海中霸王——鲨鱼,却很有一套方法。<br></h3><h3></h3><h3> 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形的吸盘,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当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时,鲨鱼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险。盲鳗一点一点地向鲨鱼的腮边滑动,不知不觉中盲鳗已经进入到了鲨鱼的体内。盲鳗进入鲨鱼的体内后,便开始大肆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盲鳗的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h3><h3> 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鲨鱼,这时候却无法抵制体内盲鳗那两排长长的利齿。就这样,鲨鱼被盲鳗从里到外吃得干干净净。</h3><h3> 这种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小缺点,不就是“盲鳗”吗?一个人有了缺点,哪怕是极小的缺点,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加克服,发展下去,也会演变成大的缺点和错误 。</h3><h3>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一个人堕落变坏,往往是从小事上打开缺口,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毁掉一个人一生前途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风气、坏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