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讲堂—学先锋战疫情 承小学子在行动

郭艳

<h1><b>  一、 “逆行”的白衣天使 </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段时间,最热的新闻一定是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看着武汉天河机场一架架飞机降落,看着各地一批批白衣天使踏上征程,看着一面面各大医院的旗帜飘扬……可以说,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这个国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振奋和激动了——“英雄出征”、“最美逆行”、“四大天团”、“到武汉去 ”,一个个词语点燃着我们的感动。 但光有感动是不够的。 我们不能健忘。17年前的“非典”,对白衣天使的礼赞,对生命卫士的致敬,言犹在耳。可危机过去,“医闹”、“伤医”、“杀医”的悲剧不断上演。</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一次,我们再不能让对医护人员的感情,像潮水一样来了又去。这一次,我们必须把感动变为尊重,把对医护人员的尊崇扎下根来。 我们为希望感动,更应该对希望背后的付出致以尊重。 我们看见的是——一身身“白大褂”齐聚武汉,人民感到了踏实,抗疫迎来了希望。我们看不见的是——所有去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战斗其实在登上飞机前很久很久就开始了。在中国,一位优秀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学习、严格培养、持续付出。当他们的同龄人已经在感受青春、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仍然在埋头苦读、辛勤积累。他们能够做成“救命”的事,能够变成被称作“天使”的人,因为他们是用青春在学习、用生命在工作。 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在至暗时刻的希望,是这群人用最美好年华的付出换来的。在人人都对病毒惊恐躲避的时候,他们却朝着危险的方向逆行。我们感叹,这就是英雄。我们看不见的是——所有去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成为英雄之前都经历了像平凡人一样的艰难选择。他们并不是天生胆子大、勇气足。相反,基于专业知识,他们比我们任何人都了解危险,都清楚后果。可以想象,他们在与家人告别时的那番沉重。但是,他们依然用最懂得危险的头脑选择了危险——不是“不害怕”,而是“我愿意”,这才是真正的英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怎样被感动;今后,就请怎样去尊重!<br></h3> <h1><b>  二、冲锋的解放军官兵</b></h1> <h3>  1998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洪水,20多万解放军紧急出动,参加抗洪救灾,是1949年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出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看着身边的解放军,老百姓很快就安了心。</h3><h3> 今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型肺炎,解放军中的医护人员,按照党中央命令,在除夕夜紧急出动,从全国各地来到武汉,整个负责“火神山医院”。这几天,当一架架军用运输机起降,一辆辆军用卡车飞驰,很多人都发自内心地喊出“解放军来了,我们不怕了!”。最近几天,大家都在讨论疫情的拐点什么时候能够出现?(拐点就是从越来越坏开始变为越来越好的时间)。疾病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不好随便说。但是,解放军出动了,全国老百姓心理上的拐点就开始出现了——那一身军装,那一个军礼,那一列军车,都是我们在危急苦难时最大的依靠。</h3><h3> 解放军总是战斗在最险的地方。人们总是习惯把解放军比作钢铁长城。这座长城总是屹立在最险要的地方。</h3><h3> 这次为了支援武汉,很多解放军叔叔阿姨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的晚上出动,连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告别,走上了战场。他们也想团聚,但他们更想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团聚。</h3><h3> 一位抵达“火神山医院”的解放军叔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肺炎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坚决护佑人民的平安健康!”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这就是军人的大爱。</h3> <h1><b>  三、身边的“守望者”</b></h1><h3></h3> <h3>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h3><h3> 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的是街道、乡村的基层干部,有的是社区工作者,有的是派出所干警,有的是小区保安,有的是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h3><h3>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岗位:不分白昼黑夜,无论寒风雨雪,在最贴近我们的身边筑起一道防疫的安全防线。</h3><h3> 虽然他们就在身边,天天在打交道,但我们和他们的交流并不多,测一下体温,看一下出入证,没有过久的停留,没有多余的话语。就是在发达的媒体、自媒体上,他们也不是主角。他们很少出现在新闻镜头前,很少用激昂的话语谈论他们的职责和使命。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基层工作者第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时,就已是永别。比如最近被追授称号的王春天(公安干警)、黄和艳(驻村干部)、姜娜(基层干部)……</h3><h3> 但是,当面对疫情,没有更多话语、过多声音的他们,用尽全力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逐渐走低的感染数据,媒体津津乐道的“最严防控举措”,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称赞的“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力度的动员”,……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坚守。我们要清醒地记住,“严防死守”不是喊出来的——“严”和“死”的压力正是扛在他们的肩上;“防”和“守”的战线都正是守在他们的脚下。<br></h3> <h1><b>  四、全球中华少年儿童大联唱,唱出震撼世界的少年强音</b></h1><h3></h3><h3> 来自武汉的李怡凝、雷天睿、黄子轩,唱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品格。 来自澳门的4岁的曹頌楹,认真地练习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看到了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 他们在武汉、在深圳、在哈尔滨、在澳门、在美国、在泰国,在世界各地,诉说着自己的牵挂,向武汉和疫情之下的所有孩子们,加油!<br></h3> <h1><b>  先锋们前赴后继,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我们共沐风雨,无所畏惧;我们紧握双手,共同期待;我们相信冬天必将过去,春天一定会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