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国度~印度(一)

小燕

<p>有朋友去印度旅游回来,说印度神奇又神秘,值得一游。给我看的照片,极具异域风情,特别吸引人。</p><p>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源于小时候看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那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还有英俊、漂亮的男女主角,让我记忆深刻!直到今天说到印度,经典的拉兹之歌便会萦绕在耳畔。</p><p>(图片来自网络)</p> <p>印度是佛祖的诞生传教之地;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要到达的西天;是能歌善舞印度人的家园;是诗坛巨人泰戈尔的故乡;也是可怜的拉兹到处流浪的地方……</p><p>这个古老、美丽而神秘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数不清的壮丽景物,世界遗产众多。</p><p>相信去过印度的人都不会否认:无论是喜爱它还是憎恨它,都无法忽视它悠久的历史,你受不了那些脏乱差的街道,但还是会迷恋它几千年的古遗迹。</p><p>一直想去印度,因为恒河,因为泰姬陵,因为种姓制度,还因为宗教与风情....</p> <p>印度与我国接壤,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已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它的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比较发达,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这个国家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p><p>我们怀着对这个邻国的强烈的好奇心,去年的十月份决定,春节期间去这个神奇的国度看看,近距离接触这个“开挂的民族”。</p> <p>1月25日清晨(大年初一),我和女儿从南京绿口机场登机前往昆明,这次是跟团游,参加昆明的一家旅行社组团的印度之旅。</p><p>此次行程从加尔各答进印度,往西北经瓦拉纳西、阿格尔、斋普尔、新德里,之后再回加尔各答乘飞机回国,历时十天。</p> <p>然而,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此时,冠状病毒正肆掠中华大地,武汉已封城,疫情改变了十四亿人的生活方式。但当时的情况是,除武汉以外的地方防控还不是很严密,所以我们的行程得以进行。但这次的出国旅游和以往有所不同,行程是在忐忑与不安中开始的,临行前带足了必须的防护用品和药品,行程中也是时刻关注国内疫情,祈祷亲人平安,祈祷祖国度过难关!到了印度才知道,国内由于疫情发展迅速,在我们后一天出行旅游的人,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国游,旅行社全部取消了行程。</p> <p>昆明长水国际机场</p> <p>我们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乘坐的东方航空国际航班飞行近3小时于当地时间晚上9点左右抵达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时差比中国晚2:30小时。</p><p>来接我们的是地陪导游奥巴马,印度人。刚上旅游车,他很友好的给我们每位游客送上了美丽清香的黄色花环。奥巴马口才不错,中国话讲得很好,也十分喜欢聊天,服务热情周到。他曾在中国留学,老婆也是中国人。常年在中国和印度两地工作,是“中国通”。通过导游,我们一下子拉近了与这个邻近而又陌生国度里的普通民众间的距离,暗自庆幸遇到一个不错的导游。</p> <p>夜幕下的加尔各答非常热闹,不论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味道,各种交通工具不分先后场合一起按响喇叭指望着别人让路,至少100分贝声音,噪音挑战着初来乍到者的承受极限,加尔各答用这种方式展现着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站:废都~加尔各答</b></p> <p>位于印度东部地区的加尔各答现在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人口超过了一千两百万,不过其今天发展程度却远不如孟买和德里。但在前殖民时期,加尔各答是英国在印度的首都,百年前这里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在印度都是顶尖的存在。来到这座城市,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很多那时候留存下来的英式建筑。</p><p>印度独立之后,加尔各答由于靠近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地理位置敏感,经济地位随着政治地位的消逝而一落千丈,几十年的时间里,加尔各答再也没有重现过往日的辉煌。</p><p>在加尔各答,我们参观游览了伯勒斯纳耆那教寺庙、维多利亚纪念馆、泰戈尔故居、豪拉大桥等。</p> <p>一、伯勒斯纳耆那教寺庙</p> <p>印度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在印度都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因此而有“宗教之国”之称。其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其信徒在印度总人口中占比79.8%;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徒占比14.2%;信奉基督教的信徒占比2.3%;信奉锡克教的信徒占比1.7%;信奉佛教的信徒占比0.7%;信奉耆那教的信徒占比0.4%,其他还有占比数量更少的犹太教信徒和巴哈伊教信徒等。</p> <p>耆那教的信徒数量虽少,但却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其产生的时代是印度传统宗教中最早的,由勒舍婆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而真正的奠基者,24祖师中的最后一位筏驮摩那与佛教的创立者佛陀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耆那教反对种姓制度,强调业报轮回,主张通过极端苦行的方式来得到解脱。从影响力来说,耆那教虽远不及佛教,但在印度本土却能够绵延至今。</p><p>佛教注重沉思内省,其艺术强调宁静平衡。而耆那教则崇尚生命活力,其艺术追求动态和变化。</p><p>加尔格答住着众多的耆那教徒,有很多耆那教寺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伯勒斯纳特庙。它建于1867年,用彩色玻璃、镜子和大理石装饰而成。寺庙的主殿和附属建筑,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装饰富丽堂皇,雕刻精美细致,内部空间纯净敞亮,给人富于变化、热闹欢快的感觉。仿佛走进童话世界。</p> <p>与伯勒斯纳耆那教寺庙一路之隔的一座风格迥异却也十分漂亮的锡克教寺庙。</p> <p>二、维多利亚纪念馆</p><p>加尔各答在前殖民时期,是英国在印度的首都,有着很多那时候留存下来的建筑,一些主要建筑都保存相当完好,其中最能反映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筑要数帕吉勒提河东岸的维多利亚纪念馆和不远处的圣•保罗教堂。</p><p>维多利亚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加冕印度女皇而建,于1908~1921年间建成。这座集欧洲文艺复兴与莫卧尔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出自英国设计师威廉·爱默森爵士之手,纪念堂选料精美的汉白玉,整体建筑恢宏大气,雕琢精细,是加尔各答最漂亮的建筑。</p><p>维多利亚纪念馆的前方有很大的一片空地,感觉有几万平米。如今,这里是加尔各答人休闲娱乐、青年男女约会的重要场所。</p><p>我们没有进入建筑物里面参观,只围着建筑物走了一圈,到这里游玩的年轻人很多。</p><p>(图片来自网络)</p> <p>参观之时,遇一群当地的学生,他们见到中国人感到很新鲜。看你在拍照,就毫不胆怯地围过来争相与你合影。孩子们都不大,一脸的天真无邪,那笑容是如此的纯真!</p> <p>站在旁边的这个姑娘瞧着我们热热闹闹的照像,也羞羞的邀我与她合影留念。</p><p>其实,印度人对中国人挺友好的。</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加尔各答圣保罗大教堂</h3> <p>三、泰戈尔故居博物馆</p><p>泰戈尔故居在老城区一个小巷的尽头。其占地面积大约有好几千平方米,从大门口一眼望去,只见正前方和左侧的红色二层楼房构成了L型的建筑主体,与之相衬托的是一块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上面点缀着乔木花卉盆景。这座漂亮的深红色楼房,是他祖父留下的产业,这里是泰戈尔出生与逝世的地方。主馆在二楼。</p><p>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在这里,这既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也是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泰戈尔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加之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带来的勤勉及广泛阅读,成就了他日后的世界著名大文豪的荣耀地位。</p><p>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和政治论著,创作了1500多幅画作,谱写了难以统计的诸多歌曲。1913年,他凭借着《吉檀迦利》这部作品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p><p>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这座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p> <p>院子中央矗立着一座泰戈尔的半身雕像,他的眼神注视前方,手里攥着书稿,神态凝重深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落叶之静美”... 时光流逝,他留下的那些经典浪漫的诗句仍然闪耀着隽永的光芒。</p><p><br></p><p>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p><p>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p><p>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p><p>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p><p>......</p><p><br></p><p>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p><p>......&nbsp;</p><p><br></p> <p>泰戈尔曾在1924年4月12日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非常向往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东方大国,并十分同情当时中国人民的处境,曾写文怒斥英国殖民者的鸦片贸易。故居内展示了泰戈尔与徐志摩和林徽因等的合影,展示了泰戈尔与徐悲鸿的合影,还有徐悲鸿为他画的画像。而最为打动人的是一幅泰戈尔与爱因斯坦的合影照,一位人文科学界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一位自然科学界里程碑式的伟大科学家,他们竟然很巧合的走到了一起,并留下了这张极其珍贵的合影照片!</p> <p>四、加尔各答街景</p><p>参观泰戈尔故居后,我们走出小巷,来到了老城区的街上,随导游观光购物。之前在旅游车上看到的混乱无序,脏乱差的场面完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震耳欲聋的噪音污染、人流如潮、尘土飞扬、垃圾遍地、乞丐成群、贫民窟随处可见,仿佛贫穷、拥挤、肮脏等不美好的东西都会在这里得到印证,对比泰戈尔故居所体现出的贵族生活场景真是天壤之别。</p> <p>贫民窟</p> <p>沿街商铺</p> <p>街边厕所</p> <p>墙边随意小便</p> <p>公交车</p> <p>人力车夫</p> <p>载人的货车</p> <p>街边洗澡的男人</p> <p>加尔各答的老城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却又有些莫名其妙:这座由英国人建立的城市,有着恢宏大气的维多利亚纪念馆,曾哺育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级大文豪泰戈尔,又有着像伯勒斯纳特寺庙那样富丽堂皇的宗教建筑,而与其并存的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另一面。</p> <p>老城区也有很漂亮的现代化建筑。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现代有轨交通设施、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与陈旧的民居、破败不堪的平民窟竟然“和睦相处”,浑然一体,这真是一张不加梳妆打扮的印度城市的真实容貌!</p> <p>在加尔各答新城区,我们看到了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和绿化隔离带,以及规划有序的街区建筑。我们的午餐是在一座豪华的购物中心的餐厅里,环境优美,与先前我们看见的老城区的贫民生活场景相比,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p> <p>资料显示,印度人的幸福指数高于中国人。</p><p>从现实看,印度也是个贫富分化差距极大的国家,但这并不妨碍穷人过着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国家的不少政策,如福利政策,多倾向于穷人;政府官员更不会为了美化城市,而把有损市容的穷人赶出城市。富人多不会露富,在穷人面前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耀武扬威。因而,穷人没有很强烈的被剥夺感,仇富情结也不严重,使得穷人能够与富人和谐共处。</p><p>从信仰上看,印度人都有信仰。普遍的信仰自由,让印度人在信仰中获得尊严与活着的希望。印度人遵循的人生哲学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他们相信轮回转世,寄希望于来世,所以穷人少了对富人的嫉妒,多了今世的几分洒脱,活得逍遥自在。</p><p>印度人安贫乐道,追求来世幸福,所以幸福指数比较高。</p> <p>感觉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们仍然展现出豁然的笑容。</p> <p>他们很漂亮也很善良,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让人感动。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很难拍到这样陌生人的笑容吧,你愿意在街上被陌生人拍照吗?我肯定不能接受。</p> <p>感觉印度是一个很适合拍摄人文的地方,服饰丰富的色彩,脸部充满魅力的轮廓,让影像有表现力。</p> <p>都说印度是脏乱差,但这种说法应该是有范围的。记得高晓松讲到的印度,在他的印象里“印度是一个没有小偷没有骗子,人民也很平和也不浮躁的世界”。这也明显有些片面。很多人知道他打胡乱说,但就是爱听。</p><p>但要提醒重视的是,能培养出微软、谷歌CEO的民族必有过人之处。</p> <p>五、豪拉大桥</p><p>1月26日晚,我们从加尔各答乘火车前往瓦拉纳西,夜宿火车(二等空调卧铺),大家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印度火车”。</p><p>旅游车经过著名的“豪拉大桥”</p> <p>豪拉大桥是加尔各答最为知名的建筑,殖民地时期英国人修建。这座桥建于1936年,于1943年投入使用,长705米,桥高82米。当时是世界第三长的悬臂桥,今天仍然是世界第六长,是该市独一无二的地标建筑。距今已有接近八十年的历史,依然屹立不倒。雄伟的钢梁结构横跨在胡格利河上,气势恢宏壮观。</p> <p>豪拉大桥有两项世界纪录。一为天下最繁忙之桥,每天有不下十万辆车次及十五万步行者通过桥面;二为当今地球上负荷最重之桥。</p> <p>六、豪拉火车站</p><p>&nbsp;&nbsp;殖民地时期,印度的铁路系统很发达。1853年,全亚洲的第一条铁路在印度建成,比日本早19年,比中国早23年。如今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印度的铁路系统非但没有延续当年的辉煌,反而因为种种奇葩事迹,如“火车挂人”,在网络世界成为了世界各国网友嘲笑的对象,当然现在已不复存在。</p><p>豪拉火车站,是印度最古老和最大的铁路枢纽, 英国人建造,维多利亚时期风格,被选为世界遗产。</p><p>已经有115年历史的豪拉火车站位于胡格利河西岸的豪拉市,通过附近的豪拉大桥与加尔各答相通。它也是加尔各答最具标志性的象征,巨大的罗曼式砖红色建筑坐落在胡格利河畔,更表现出它的唯美。</p> <p>我们到达火车站时,已近黄昏,从远处看,这座豪拉火车站很大,虽然看上去有些破旧,但很有设计感,维多利亚时期风格,一看就是英国人留下的。</p><p>汽车在车站附近的广场停下,刚下车就感受到了火车站的气息。熙熙攘攘的嘈杂人群,空气里都弥漫着躁动的情绪。火车站外围的马路上,汽车、突突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堵成一片,由此可见,这座火车站的客运一定非常繁忙。事实上,因为印度的很多地方只有火车能够抵达,并且火车票价格非常低廉,所以印度的大部分火车站都非常繁忙,并且大部分的车次也都非常拥挤。</p> <p>候车厅巨大,乘客人满为患且大多席地而坐或席地而睡。</p> <p>运送行李等候火车的搬运工。</p> <p>我们乘坐的这趟火车与我国的绿皮车差不多,列车比较陈旧,卧铺车厢比我们的绿皮车厢要宽松些,床铺上下两层,床头有电源插座,方便充电。只是印度早晚温差大,夜里冻醒了两次...</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站:圣城~瓦拉纳西</b></p><p>瓦拉纳西是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60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来到这里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p> <p>瓦拉纳西对于印度教徒来说相当于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和伊斯兰教的麦加,是这块神秘大陆上无可比拟的至圣之城。</p><p>瓦拉纳西对于中国游客来说不仅是唐僧取经的“西天”所在地,而且是最能读懂印度的古城,是“最印度”的地方!有“不到瓦拉纳西,就不能说你到过印度”之说。</p> <p>1月27日清晨,我们乘坐的火车准时抵达瓦拉纳西,运气真好!事先“会晚点”的担心成为多余。赶到酒店后办理入住,洗漱一番并用早餐,之后乘车前往瓦拉纳西的佛教圣地。</p> <p>一、五比丘纪念塔</p><p>五比丘纪念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楼塔,矗立在一个小土丘上,这就是传说中五比丘迎接佛陀的地方。根据玄奘的描述,这个塔是用来纪念当初因误会而背弃佛陀的五位伙伴,与佛陀重修旧好后,拜在佛陀脚下,成为最早的比丘(佛教弟子)。</p> <p>二、鹿野苑遗址公园内的达美克塔</p><p>鹿野苑,就是大唐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鹿野伽蓝”,这里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次传教之地,佛教典籍中称为“初转法轮”,是古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p><p>达美克塔最早修建于公元前273年至236年,那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统治时期。而留存现今的这座达美克塔则是公元5世纪的笈多王朝所修建,建造这座巨大的砖石塔,就是为了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初转法轮”。</p> <p>三、鹿野苑遗址公园</p><p>鹿野苑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相当大,但除了那座高耸的达美克塔之外,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地面上紧凑排列着大量建筑的砖石基座,完全可以想象这个佛教圣地当年雄伟壮观的恢宏气势。</p><p>公元7世纪,大唐玄奘历尽磨难,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时,仍然十分兴盛,佛教已经开始传播到整个世界,渗透到无数人的心中,鹿野苑也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p> <p>每天这里都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来顶礼膜拜。</p> <p>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现在印度的佛教徒极少,本次印度西游行,仅在这个佛教中心见到僧人,其它地方完全没有见到佛教寺庙也没有见到菩萨和僧人。</p><p>据说,佛教在印度的湮灭,一方面由于伊斯兰教不断的入侵毁灭;另一方面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遭到曾长期把控社会的婆罗门教高种性阶层既得利益者的抵制。</p> <p>四、瓦拉纳西街景</p><p>观看恒河夜祭仪式。在导游的催促下,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餐。按照行程特意的安排,我们乘坐当地的人力三轮车,行驶近40分钟,进一步体验印度人的生活,并赶往恒河边。</p> <p>坐人力车观景且排成长队,感到很新鲜!✌️</p> <p>人力车在瓦拉纳西最热闹的老城区行走了约半个小时,马路上,行人、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摩托车、突突车、小汽车、大客车混行,所经过的路口几乎都没有红绿灯,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有本事谁往前钻。一路上尘土飞扬,各种鸣笛之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说来也怪,虽然行驶缓慢但却不会被堵死,也鲜有剐蹭和口角甚至动粗。感叹印度人性情平和、处事淡然。</p> <p>临近恒河,人山人海,都是前来参加恒河夜祭仪式的,有游客也有本国信徒。走下人力车后我们小心翼翼的紧随导游来到一条通往恒河边的小路,小路曲折、狭窄,很容易迷路。</p><p>小路上的乱象出乎意料。小贩小店漫布其间。随处可见牛、羊、狗及其它动物。空气中混杂着一种特殊的气味,是动物的排泄物和油炸食品以及淡淡咖喱的混合,多种物质混杂出一种无以言喻的气味,隔着口罩都感觉呛人。这就是瓦拉纳希给我嗅觉的第一感受。</p> <p>五、恒河夜祭仪式</p><p>恒河达萨瓦梅朵码头。夜幕初降,河岸上灯火通明,聚集了很多的人和船只,场面非常浩大,视感冲击十足。印度教恒河夜祭仪式即将开始。</p> <p>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是印度民族的灵魂所在,因而被印度人视为圣河,看作是湿婆神的化身。这里同时也是佛教徒向往的圣地,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达的极乐西天就是瓦拉纳西。</p><p>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及本国的信徒,有的坐船在恒河上观看,有的直接坐在祭坛旁边近距离一睹盛大的祭河仪式,这是印度教徒献给圣河的最高敬畏。</p> <p>印度时间大约晚7点左右,神圣的夜祭仪式,在古老而神圣的印度教音乐声中开始。</p><p>主祭坛上的婆罗门祭司左手法铃右手法香,口中吟诵经文,分别向四个方向做祭祀动作,沟通着上天的神灵与世间的信徒,也感恩着母亲河的养育与恩赐。</p> <p>这种神圣庄严的夜祭仪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从无间断,持续了千年。无数人聚集这里,聆听夜祭中神的教谕。</p><p>在恒河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身临其境体验这恒河的古老祭祀,不信神的我让这虔诚的场景所感染,感觉神真的存在。</p> <p>面向恒河 一字排开7座祭坛(1主6副)</p><p>分别代表一个星期的7天</p> <p>虔诚的印度教徒</p> <p>六、种姓制度</p><p>印度教的种姓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地位、权利、职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神职人员,担任宗教和精神领袖,对经典有解释权和传授权;第二等级刹帝利,主要是行政贵族和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军人等;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平民,在政治上没有特权;第四等级首陀罗,则是被征服的原住民,只能当仆役、奴隶或从事下贱的职业。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被称为“不可接触的人”,也叫“贱民”,这些人只能从事清扫厕所、收拾尸体、宰杀牲口等最卑贱的工作,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这些种姓是世袭的,且不同种姓之间交往严格受限,禁止通婚,不能同桌吃饭等。</p> <p>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源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征服了这里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之后,是为了稳固对其统治而设计出的一种社会制度,后几经演变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今的种姓制度。按理说,这种制度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人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这是对人性的残酷压抑!怎么能够长久呢?!然而,它不仅能够长久,而且还延续了3000年,“业报轮回”竟然能够成为如此众多教徒固化的意识形态,并在巨大的社会地位和贫富差异之下,心安理得的安于现状,这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这与宗教“向善”之真谛大相径庭!真是令人不可思议!</p> <p>七、观恒河日出</p><p>次日清晨(1月28日),我们再次来到恒河岸边,包船泛舟恒河,观赏“恒河日出”。</p> <p>清晨的恒河边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等待泛舟恒河的游客,迎着朝阳冥想的修行者,装扮怪异、行为无常的苦行僧,卖各种祭品的小贩,在河边沐浴的男女老少,伴着清晨的日出,上演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秘、混乱而又震撼的场景。</p> <p>恒河晨浴</p><p>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四大愿望:敬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p><p>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既有本地人,也有远道而来者,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在晨曦里沐浴,用恒河圣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与罪孽,并饮用恒河圣水,以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升入天堂的愿望。</p><p>在恒河新月形河湾两岸,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个台阶码头,供人们作沐浴礼拜之用。</p> <p>清晨的恒河,凉风习习,静谧之中传来声声梵唱,让人觉得自己仿佛不在人间,此时此刻圣城的气息飘然而至...</p> <p>金盏花烛台,在恒河祈祷家人健康平安,祈祷祖国度过疫情难关!</p> <p>恒河边的火化场</p><p>这是我们看到的紧邻恒河边的火化场。火化的方式很原始。按照印度教的风俗,由家属给逝者洗浴并穿上新衣服,之后将尸体放上柴堆,用干柴覆盖,浇上酥油,在祭司的引导下,逝者直系男亲属高举火把,绕柴堆三圈,点火将尸体焚化。火化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p><p>印度教徒认为,能够在瓦拉纳西死去,在恒河边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恒河,就可以超脱生死轮回,直接升入天堂。这是非常神圣的事情。</p> <p>因天气原因,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观赏到“恒河日出”。</p> <p>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蜿蜒2510公里,最终注入孟加拉湾。千百年来,日出日落,两岸人民在这里生产、生活、祭祀、沐浴、火化,周而复始地演绎着生命的生死轮回,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恒河是圣河,也是母亲河。恒河文明即使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生生不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长河而流向远方。</p> <p>瓦拉纳西市区迄今保留着2000多座建于不同朝代的庙宇,有的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有的小巧别致、精雕细刻,建筑风格各异,形状多姿多彩,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p> <p>恒河晨游回来,大家又在老街穿街走巷,依然是“脏乱差”。四周的垃圾腥臭扑鼻,街道两旁的建筑破旧不堪,乞丐成群,神牛和狗儿悠闲自在的到处闲逛,地上处处是牛粪,一个不小心就会中招。</p> <p>这里的乞丐讨的不是钱,讨的是他的往生。因焚烧一具尸体需要木材300~500公斤左右,在恒河边火化合人民币一万元左右,这样大的一笔数目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但免受轮回之苦直达涅槃这件事何等重要,重要到这一世的生命都可以奉献给它,凑够木材他便能负担起天堂的门票。</p> <p>恒河终究是印度教徒的归属,能在恒河生老病死,人生就是一场圆满的修行……</p> <p>行程很紧,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怀着无以言状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城市 ,乘飞机前往新德里,从新德里再乘大巴车前往阿格拉。开始下一段旅程。</p><p>(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