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hé)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rǔ)所治兮。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
絺(chī)兮绤(xì)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读后感】
《诗经•邶风•绿衣》写一男子对故人(亡妻?反正不在他身边了)的深情,表达上既平常又很奇崛,特别有意味!
(一)平常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这与我此前所读《诗经》诗篇无异,平常。
前二章前两句(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黄裳)点出感叹之物绿衣,后两句(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其亡)点明感叹之情忧思。这种由眼前物生发心里情的写法,可谓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也平常。“曷维其已(止)”“曷维其亡(忘)”,睹物思情(人),先说什么时候才能停,可见欲停难停;再说什么时候才能忘,可见想忘难忘。停不了忘不了,程度由浅而深,情感动作由外显干涉而内隐自发,可见情深:欲停难停,欲忘更忆起!这种感受,大概类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敏锐深情的人对它并不陌生,平常。
第三章前两句“绿兮丝兮,女所治(纺织)兮”,除重复前两章点明绿丝咏叹物外,增添了女主人公日常亲自纺织丝物的内容,点明女子的勤劳与深情。中国妇女的勤劳能干在诗文中不少见,平常。
后两句“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先说,“我想念故人你啊”,好直白,平常;后说,“我都不犯错了”,有一点点撒娇感,但既说思古人,又说忧不能已不能忘,那么,女子十之八九已离开(或作古)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也许离开,你才会想起我”,想起对方的好,想起自己的不足,甚至特意去改善什么,这也算人之常情,平常。
(二)奇崛
第四章,前两句“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意为(穿着)粗细葛布制成的夏衣,凄凉得像秋风(也说,因为秋风而凉意凄凄)。这两句很奇崛!
不到这两句,你还只以为男子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但夏衣在秋风里当然太凉了,得换秋衣,迟迟不换,为什么?怕就是想停忧思——秋衣为故人制!秋风里觉得凄凉,大概是外界风冷内心情凉——古人不在身边、形影相吊了,这样忧思自然欲停难停,还非得拿出秋衣来换上,这便更在欲停难停上加了一个不可停!再回读第一章第一句“绿兮衣兮”(秋衣啊秋衣),有没有感觉此句中的“兮”字读来长长缓缓,恰如霸王《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伤情深难舍无奈?以尾来推首,奇崛!
后两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前一句重复第三章,后一句可谓全诗最强总括!正是因为得我心,所以你不在,我自难停想念,难以忘记,甚至常常不做错事(忏悔?弥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得人心,最是难。若有一人得我心,一旦离去,不管是自愿还是不愿,这是真真要叫人难舍难忘了。
这令我想到被痛拆眷属的陆游与痛失爱侣的苏轼。
于是陆游在《钗头凤》里泪吟错错错、莫莫莫。“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但是诗文从忆往昔甜美叙今日凄苦,是妥妥按时间顺序顺叙,情相似,但不奇崛。
比如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泪目回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由现在而忆过往,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话动人心弦。时空远隔再也不见,从不思量却自有生命力般忘不了——仿佛还在眼前。这种悖论式的不在长在,道出了人的情感的诡谲强悍,是大实话,不奇崛。
秋风起,着秋衣,相思绵绵谁人知?不由想起《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可是,那个已得我心的那位,不在了啊!
《绿衣》看似简朴,但细读细推,还真有平常又奇崛的意味哪!
附录:“古诗文网”《绿衣》注释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hé)维其已?
里:衣服的衬里。曷:何,怎么。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已:止息,停止。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裳: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亡:用作“忘”,忘记。
绿兮丝兮,女(rǔ)所治兮。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
女:同“汝”,你。治:纺织。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
俾:使。訧:古同“尤”,过失,罪过。
絺(chī)兮绤(xì)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絺:细葛布。绤:粗葛布。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
以:因。一说通“似”,像。获:得。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