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一一印度洋上一抹别样的异域风情

房建华

&nbsp; &nbsp; &nbsp; &nbsp;斯里兰卡的加勒古城,也叫加勒城堡,或是加勒市,它位于斯里兰卡西南,坐落在距离首都科伦坡以南大约100公里的印度洋海滨。 &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一家人今年1月决定去斯里兰卡过春节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和意义,只因为那里既可以躲避北京寒冬的凛冽,还可以享受和领略一下南亚次大陆最南端的海水阳光和风土人情。 &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是1月19日踏上的斯里兰卡领土。然后包车从尼甘布(距机场不到10公里的一个港口城市)到康提,经努瓦拉一路边走边游,其乐融融。 &nbsp; &nbsp; &nbsp; &nbsp;一路上我们仰望了锡吉里耶城的狮子岩,穿越了南部山区连绵的茶园,参观了“新西兰奶牛农场”,欣赏了皇家植物园的参天大树、情人峡瀑布的烟波,又行经霍顿平原改乘山区小火车南下,最后沿海而行于25日到了加勒。&nbsp;&nbsp; &nbsp; &nbsp; &nbsp; 虽然一路都是别致的异域风情和自然美景,也不时地感到激动和震撼,但回味整个整个行程,最难以忘怀的首数加勒。 &nbsp; &nbsp; &nbsp; &nbsp;直到我写此文的此刻,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刻,记忆最精确,仿佛还在身旁晃动的依然是加勒的一幅幅画面,仿佛都在昨天。 &nbsp; &nbsp; &nbsp; 但当我静下心来决定要写一写加勒之美,加勒之感受时,我却迟迟找不到一句简洁、准确而又名副其实的话来概括加勒之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一言以蔽之,既充满历史沧桑,又活灵活现的地方。 &nbsp; &nbsp; &nbsp; &nbsp;加勒之美并非是这里有类似好望角一样的位置、海滩和风光,而是岛上的城堡,至今留存的400多座古建筑、教堂、清真寺、寺庙、商业街和政府大楼,以及其他殖民时代的遗迹,几乎都是标准的欧洲风格,处处流露出历史的沧桑。 &nbsp; &nbsp; &nbsp; 在加勒,除了城堡和古建筑外,一段堤坝,一条街巷,或一座小门脸房,甚至可能只是一道门或一面墙,都能看到它们有着中世纪和近代殖民史的烙印,是一块东方土地却到处流着欧洲的血的地方。从斯里兰卡的角度看,这里有着完全有异于南亚风格的一抹别样的异域风情。<br> &nbsp; &nbsp; &nbsp; &nbsp;当然,这一抹异域风情之所以能够飘落在这座不到2平方公里的加勒半岛上,我以为,关键是它的地理位置。<div>&nbsp; &nbsp; &nbsp; &nbsp;众所周知,斯里兰卡本身是一个有着两个台湾面积的岛国,坐落在南亚次大陆的最南端。其西侧是阿拉伯海,东侧是孟加拉湾,北边隔海和印度毗邻,南边面对着浩瀚无际的印度洋,素来有着东方十字路口之称。</div> &nbsp; &nbsp; &nbsp; &nbsp;而加勒虽说面积不大,却又在兰卡国的最南端,有着被印度洋轻揽入怀,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因而,从14世纪时起,加勒就成为了斯里兰卡最为活跃的南部港口之一。 &nbsp; &nbsp; &nbsp; &nbsp;但不幸的是,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从16世纪始,远在西欧的葡萄牙人却凭借着他们的海洋实力,很轻易地就踏上了这块东方土地,不仅派人定居于此,而且开始建造小型城堡,就像建设自己的家园。 &nbsp; &nbsp; &nbsp; 令葡萄牙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约100多年后,有着“海上马车夫”美誉的荷兰人也看上了这里,尽管早到这里的葡萄牙人很不情愿也倍加警惕,不断地加固城堡,增修壁垒,想保住在这里的控制权一一但最终还是被荷兰人夺走了。 &nbsp; &nbsp; &nbsp; &nbsp;随后,荷兰人又成为新的主人,环绕着岛屿,继续修筑城墙,并用一段双层城墙封锁半岛靠近陆地的一侧,企图把加勒建成更加固如金汤的城池。应该说,荷兰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它使得加勒又享受了100多年宁静祥和的时光。 &nbsp; &nbsp; &nbsp; &nbsp;在荷兰人统治的100多年中,虽然加勒相对安宁,但对于这座在印度洋边缘,出入印度洋非常方便的难得宝地,同样有着海洋战略眼光的英国、法国、丹麦以及西班牙等海上帝国一直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nbsp; &nbsp; &nbsp; &nbsp;终于,在19世纪初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形成后,英国人的胃口更大,不仅是加勒,连同整个斯里兰卡都沦落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纳入了“日不落帝国”的版图。<div>&nbsp; &nbsp; &nbsp; &nbsp;好在斯里兰卡英属殖民地的地位只有50年左右便宣告结束了。1948年,斯里兰卡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定国名为锡兰。类似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一大批有着同样英属殖民地历史和经历的国家。</div> &nbsp; &nbsp; &nbsp; &nbsp;正因为加勒有着三易其主的殖民史,如今当你沐浴着印度洋的海风,随意徜徉在加勒古城的任何一条街道上,都很容易看到这500多年殖民史留下的清晰脚印,很容易看到这里一个个用石头和砖瓦构建的鲜活遗迹。 &nbsp; &nbsp; &nbsp; &nbsp;比如,上面这张照片是加勒古城一个著名的景点一一旗岩,它原本是古堡最南端的一块天然大岩石,但后来葡萄牙人在岩石上修建了碉堡,以防外侵。但事实上在荷兰人统治时期,这块岩石的功能主要是有人在上面挥舞着旗子,提醒过往船只小心周边的暗礁一一旗岩因此而得名。因其视野开阔,现在这里成为观看印度洋日落的最佳观景台之一。 &nbsp; &nbsp; &nbsp; 顺着这段海堤往前看,那座高耸的灯塔名叫乌德勒支灯塔,位于加勒古城的东南角,与城墙相连,可以一路顺着城墙走过去。我推测,因灯塔的周围都是荷兰人建造的乌德勒支碉堡,灯塔就建在碉堡的旁边,因此而得名为乌德勒支灯塔。 &nbsp; &nbsp; &nbsp; &nbsp;灯塔始建于1938年,高18米,通体白色,静静地面向大海而立。可能很多没有去过加勒的人也熟悉这座灯塔,因为它是加勒的标志,很多纪念品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姿。最有意义的是它至今在每天晚上还在发出耀眼的光芒,为海上船只提供服务。 &nbsp; &nbsp; &nbsp; &nbsp;再比如这座荷兰归正会教堂,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据说是由一名荷兰指挥官和他的妻子捐赠修建的,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如今,除城堡外,它可能是加勒古城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nbsp; &nbsp; &nbsp; 教堂内部轮廓线条优美,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大厅两侧摆放着整齐连排的椅子,整洁而肃穆一一显然至今依然是古城重要的宗教集会场所。 &nbsp; &nbsp; &nbsp; 教堂的四壁也很简朴,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成的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后方的巨大天蓬。 &nbsp; &nbsp; &nbsp; &nbsp; 与众不同的是在教堂的外墙下矗立着一排墓碑,据说是昔日荷兰籍驻加勒居民的墓碑,最古老的一块是1662年遗存一一这些墓碑的荷兰主人们仿佛还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在加勒岛上悲欢离合或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已很难得知了。 &nbsp; &nbsp; &nbsp; 上图这座白楼叫米拉清真寺,是古城唯一的伊斯兰宗教遗迹,在乌德勒支灯塔旁不远的海堤内,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的1796年。其整体纯白色,遥望圣洁而壮观。其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司空见惯的伊斯兰圆顶风格,更像一座教堂。据说在夜晚灯亮起时非常漂亮。 &nbsp; &nbsp; &nbsp; 上图左侧的这栋白色建筑是荷兰统治时期建造的医院,也是加勒城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当初主要为岛上的荷兰官员和海员服务,后改为兵营。1948年斯里兰卡的独立后的几十年间曾是加勒的市政厅。现在是一个购物中心。 &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巍然屹立的钟楼是加勒另一处标志性的建筑,高高耸立在城墙之上。顶端的钟表至今仍精准的运行,并没有因为岁月轮回,政权更迭而失其职守。 &nbsp; &nbsp; &nbsp; &nbsp;钟楼建于1883年,有四层楼高。据说是加勒市民为了表示对一位外科医生的感激由众人募捐建筑而成。因为这位名叫丹尼尔•安托尼斯的医生,曾拯救了岛上许多人的生命。 &nbsp; &nbsp; &nbsp; 这栋位于古城中心广场东侧的白色建筑是什么?门前的黑色石碑上用几种文字写着:加勒堡加勒南部省高级法院。 &nbsp; &nbsp; &nbsp; 这两个不起眼的房子在其屋檐下是分别写着:建设于1917年和1936年的两个车库。 &nbsp; &nbsp; &nbsp; 说到这里,我想说因为篇幅所限,我肯定不能把岛上的遗迹都逐个加以介绍,那样也一定会让大家厌烦,就到此为一段落吧。<div>&nbsp; &nbsp; &nbsp; &nbsp;但我还想说的是:大家到此可能已经能够理解我为什么在前面说整个加勒都流淌着欧洲的血;为什么我定名题目为”印度洋上一抹别样的异域风情了”。就是因为斯里兰卡的这块土地,浓缩沉淀了几百年欧洲殖民文化的精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们并没有泯灭和消失,至今依然大声地向后人和历史讲解着古城的前世今生。</div> &nbsp; &nbsp; &nbsp; &nbsp;在结束本文时我最后还想说,如果能在加勒多住几日,静下心来,每天在街边咖啡馆中喝着斯里兰卡地道的红茶,每天多在在这风情万种的大街小巷走几遭,细细地欣赏和品味这里的每一栋房屋,每一个门窗,每一个装饰,一定更能深刻而真切地发现这里会有更多更美的古韵,一定能了解并获知更多更美的加勒故事……。<div>&nbsp;(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