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丹巴县疾控中心驾驶员黄东如 <div> 夜幕降临,丹巴县疾控中心救护车前一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躬在救护车前仔细检查着车辆状态,车顶的蓝色警示灯闪闪发光。<br> 自疫情开始,除了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各类工作人员,还有一种人,他们也在抗疫的第一线,承担120生命转运线任务,那就是救护车司机。过去的二十天里, 这辆救护车灯夜夜闪烁在“送样”的途中,连接着病患和医院,驾驶车辆的工作人员是丹巴县疾控中心驾驶员黄东如,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当前,他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他没有豪言壮语,他的事迹也不惊天动地,他只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个缩影。但是,他不忘初心抗疫情,牢记使命勇担当,与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守好防疫“第一道岗”。 <br></div><div><br></div> <b> 危难时刻,彰显军人本色</b><br> “疫情就是集结号,守护丹巴“零发病”就是命令!”接到疫情通知后,黄东如同志迅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因疫情重大,专业人员紧缺,他主动请缨,白天,除了开车,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背上“喷雾器”帮助消毒、协助专业人员“采样”,下午基本工作结束后, 他还要搞好善后,清理用过的医用品,按程序销毁,准备好第二天大家要用的医用品,做好这些事情后,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从丹巴县驱车到130公里外的康定市“送样”,车里准备着毛毯被子、方便面、开水壶等生活物品,每天从康定送样回来后,已是凌晨3点左右,饿了,泡桶面,困了,车里搭上毛毯就睡了。<br> 黄东如同志是丹巴县城关村人,家住在县城边,母亲年前才做了两次大的心脏手术,至今还在恢复,爱人是公安民警,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战斗在一线,父亲要帮着照顾母亲,还要帮他照顾年幼的孩子,以前,每天晚上他都会回家陪陪孩子。而这次,他仅仅回了一次家,都是取换洗衣服。<br> “原本是该我照顾父母孩子,现在反倒是他们在安抚我专心工作。”他说,尽管心有愧疚,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曾经参加过“98年抗洪救灾”,获得“抗洪嘉奖”的退伍军人,他有责任、有义务,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为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出一份力。 <b> 物资“告急”,奔赴高危一线<br></b>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越加严峻,全县医技人员全员投入到了阻击疫情的战斗中,加强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摸排病情和流行病学史。所需消毒液、手套、帽子、隔离衣等防控物资在州内采购困难,严重缺乏。经疾控中心和成都市相关单位对接后,购买到一批物资,但当前,物流、货运全部停运,各地方设立层层关卡,物资要顺利到我县必须要专人去成都衔接转运。<br>“ 成都市目前已发现多例确诊病人,属于“高危”地区,但是物资直接关系到我县今后一段时间的疫情防疫工作,没有物资,其他都是空谈。所以这次到成都任务重大,本来准备让救护车驾驶员前往,但考虑到近段时间黄师傅昼夜兼程,非常辛苦。。。。。”,疾控中心主任拥中泽郎在“防疫推进会”上语重心长的讲道。没等主任讲完,“主任,我去,时间紧,我长期开救护车,路线熟,保证完成任务”!黄东如同志临场主动请缨,经领导同意后,黄东如会后立即动身前往成都,到成都后,没有休息一分钟就和相关单位衔接,顺利取到物资,因路途远,本想休息几个小时再动身的他发现没有一家宾馆和饭馆开门,吃了一桶泡面,车里咪了一会的他又昼夜不停的赶回丹巴县,物资的抵达大大缓解了供应难题,保障了我县一线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b> 坚守使命,临危不乱解难题</b><br> 每天“送样”出发前,黄东如同志都要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告知父母妻子不要担心,但在他心里:“样品”准时到达,准确测量结果,关系到我县疫情工作部署,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所以“样品”必须顺利送达,这是一件使命光荣的任务,必须高质量完成。虽然每天工作强度大,但是“送样”途中,他比平时开车还要小心,生怕出现意外,但救护车机械故障还是在“送样”途中发生了一次,而且车辆抛锚在长期发生垮石的路段,夜深人静,又面临垮石危险,找修车厂,疫情期间,修理厂全部关闭;离开,“样品”就不能准时送达,怎么办?凭借着多年开车的经验,他联系到一名汽修师傅,通过师傅电话指导,用有限的工具将车辆维修完成,顺利送达“样品”,截止目前,黄东如同志已送达70人次、211份“样品”。 对自己的付出,黄东如并不觉得自己很伟大,“我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帮一点,尽一点义务。”他在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最简单实际的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为彻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