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国

子子

<h3>清代文人李汝珍写的玄幻小说《镜花缘》,描写了唐敖跟几个哥们儿结伴游历海外的故事。</h3><h3><br></h3><h3>有一天,哥儿几个游到了“君子国”,不禁大开眼界:那里的人,“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h3><h3><br></h3><h3>更重要的是,“君子国”,人人堪称活雷锋,举个例子(下列的举例,我是根据《镜花缘》里关于“君子国”的文言文,稍微加工了一下,没改变原文本意):</h3><h3><br></h3><h3>唐敖跟哥几个逛街,看到有卖家与买家在一起拉拉扯扯,遂走近前看热闹。</h3><h3><br></h3><h3>买家:老兄这么好的东西,至少值二两银子!</h3><h3><br></h3><h3>卖家:哪里哪里,我这东西没那么好,最多只值一两银子。</h3><h3><br></h3><h3>买家:我这银子纯度不高,一定得给你二两银子才可以。</h3><h3><br></h3><h3>卖家:哪里哪里!你这银子都是好银子,一两银子绝对够了!</h3><h3><br></h3><h3>买家卖家推推搡搡,一来二去,买家怒了:</h3><h3>“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h3><h3><br></h3><h3>遂丢给卖家二两银子,就大步流星走掉了。</h3><h3><br></h3><h3>卖家无奈,拿着二两银子,唉声叹气,好像自己收了不义之财一般,心里极不舒服。</h3><h3><br></h3><h3>卖家也没心思做生意了,在市场上东张西望起来,忽然看见一个叫花子,遂赶紧跑过去,把其中的一两银子给了叫花子,方才长舒一口气,笑逐颜开地离开了。</h3><h3>………</h3><h3><br></h3><h3>君子国,人人都争先恐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真是一个无以伦比的美好世界啊!</h3><h3><br></h3><h3>只可惜,“君子国”,在我们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哪怕偶尔存在,也注定不可能长久。</h3><h3><br></h3><h3>市场经济,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比如人的利己性,就是市场经济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就有关于“经济人”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的作用。</h3><h3><br></h3><h3>所以,“君子国”,在市场经济中,注定是稀缺的,甚至就是一个乌托邦,你如果不信,不妨试想下去,如果真的有君子国,看它能够撑几天?</h3><h3><br></h3><h3>以唐敖哥儿一群在“君子国”逛街时看热闹的那桩买卖继续推理下去:</h3><h3><br></h3><h3>买家不是把他认为多收的一两银子给了叫花子了吗?那么,在君子国里,谁会是最大的富豪呢?</h3><h3><br></h3><h3>唐敖跟他那哥几个看到此情此景,面对唾手可得的富豪梦,谁不会动心呢?不如大家都去当乞丐吧!</h3><h3><br></h3><h3>越来越多的乞丐闻声而来,“君子国”,真的还会是以前的“礼乐之邦”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