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

程10

<h3><font color="#010101">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上,长约二公里,面积0.74平方公里。因形似元宝故名为珍宝岛。此岛位于主航道中心左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原是从中国方面伸入乌苏里江的半岛,后来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击,才成为一个小岛。当今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宝岛还与乌苏里江的中国陆地连在一起,恢复原来的半岛面目。在乌苏里江上作业的老一辈中国渔民,称珍宝岛为“翁岛”距离中国300。距离俄罗斯方向400米。河堤陡峭,车辆无法通行上岛。洪水大的时候,整个小岛被淹没。岛上只生长一些灌木,无人居住。苏联命名达曼斯基岛。</font></h3> <h3>七里沁岛在上珍宝岛在下。</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抢中国卅六屯,签不平等条约为此必须先说说这段屈辱历史,当您看看下面这张两张图及所列《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伯力协定》,您的心情一定也会非常不爽。<br>  《中俄瑷珲条约》,签于1858年,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br>  《中俄北京条约》,签于1860年,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br>  《伯力协定》,1927年“中东路事件”少帅张学良因中东铁路的归属权问题与前苏联在黑瞎子岛爆发武装冲突,东北军惨败,被迫签订《伯力协定》,前苏联占领我国领土黑瞎子岛及江中600多个小岛。日本投降后。苏军不定期的上岛巡逻,视为自己的领土。<br> &nbsp; &nbsp; &nbsp;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和苏联亲如兄弟。斯大林领导苏联时,对中国还是挺讲义气的,对中国给与大量的物资、技术、人才、弹药、经济帮助,大有“有困难你说话”“先富带动后富”的大哥气派,自然不会为了这样一个弹丸小岛,伤了两国的和气,所以一直对珍宝岛的归属问题避而不谈。<div>&nbsp; &nbsp; &nbsp; &nbsp; 甚至有一段时间,苏联都想主动把珍宝岛归还给中国了。<br>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猛烈批判斯大林,公开支持印度和中国作对。引起毛泽东的不满。</div> 苏联划归的珍宝岛。<div>&nbsp; &nbsp; &nbsp;中国和苏联都声称交界处的珍宝岛属于自己。50年前中苏曾经在这里发生过 激烈的战斗。 差点引发核战争。<br></div> <h3>60年代,苏联挑起边境冲突达4000多起。抢夺我边民的牛羊,冲撞捕鱼船。登上珍宝岛的苏军,手持大棒,乘座装甲车,虎视眈眈,目中无人,根本不把中国军人放在眼里。</h3> <h3><font color="#010101">黑龙江盛产大马哈鱼,每年大马哈鱼要逆流而上的游到乌苏里江上游去产卵,它的洄游路线全在珍宝岛的南侧,也就是我方一边,我们这边一撒网,苏联那边基本只能收获点小鱼小虾。苏军士兵们可能受到某些上层的暗示,在珍宝岛挑起事端,把这个重要的渔产河道控制在手。</font>江面捕鱼的小船也据说是为了鱼子酱。苏军用水炮攻击中国的捕鱼小船。</h3> <h3>身高马大的苏军,上岛强行驱敢边民,苏联最开始在珍宝岛并不是明火执仗,最先是搞点小动作,骚扰我国渔民,不许我国渔民在江上捕鱼,不许我国边民登上珍宝岛。于是我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就与他们辩理,互相争吵,因为语言不通,大家喊什么都听不懂也不知道说什么,外界称为“哑巴战争”。这样吵了一阵子,最后就动手了:苏联人不让上岛,中国人一定要上。动手也只是徒手扭打推推搡搡,中国人虽然并不怕与苏联人打架,但实际上中国还是落后一点,中国军人的伙食标准是4毛5。每天只能是高粱米,白菜,土豆。基本温饱。毕竟苏联人欧洲人仲。人高马大,身上长毛。他们比中国人个头高,又很壮,像北极熊似的,俗话说个大力不亏,虽然中国人不怵谁,结果是吃亏的时候多。后来苏联人就很不地道了,他们拿起了大木棒子,拿着大棒子打中国人,很多中国边防军人的枪都被他们抢了人也被打伤。</h3> &nbsp; &nbsp; &nbsp; 在边界上扭打在一起的中苏军人<br>  这种情况向上反映后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指示,既然苏联不开枪,那我们也不开枪,但不能让他们白打我们的战士,他们拿棒子我们也可以拿棒子打回去嘛!<br>  毛主席诗人气质挥斥方遒指挥惆怅。这个命令下去后,我军战士并没有拿着木棒子回击,而是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沈阳军区召集了一群从全国各地挑选来的人在秀水集训,说是特招入伍当兵,伙食特别好,伙食标准翻翻8毛8。。这些人看起来都是身材高大魁梧,四肢粗壮,一看就不是普通士兵。原来这是从全国各地体工队、武术队选来到,有内蒙摔跤队来的,还有柔道队的,有一个特别粗壮的人是举重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当兵入伍。特种兵,上前线。伙食又好。并且有机会和毛子比一比高低。又能上电影广播。是何等的美事儿。优秀的健儿从荣入伍。接下来进行军事化训练和部队生活常识、纪律教育。训练中,有时会安排侦察兵与他们实战演练。这些侦察兵开始很厉害,对他们进行偷袭,猛地冲进来就开打,很多队员被打趴下了。时间一长他们有了经验,最后居然是侦察兵被他们打败了。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to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士兵二对三扭打<br>  训练结束后,这批人被送到珍宝岛参加巡逻。第一次巡逻还是徒手,因为以前好多次带枪巡逻都被苏联人把枪抢走了,后来巡逻都不带枪了。如果这次突然拿着枪巡逻,可能苏联人会有所警惕。第一次巡逻派出20人,其中有10名侦察兵,另外10人是这次新派去的。这次巡逻一到边境就与苏联棒子队遭遇了,一伙身材高大的苏军士兵个个拿着一根大棒子。他们一见到中国军人过来了,嘴里哇哇叫着冲上来。我们的程序依然是先声明主权权利,表示这是中国领土。虽然他们听不懂,无异于对牛弹琴,该做的还是要做。我军在这次巡逻前,已经对全体队员宣布了纪律,第一是听指挥,说打才能打,说停就要停。第二是不能打死人,打的重一点,出现外伤也没关系。第三是打完就跑,但要记住方向,不要跑到苏联那边去了,跑到那边就算叛国了。苏军一动手,我军带队的参谋示意大家往回跑,为什么?诱敌深入。最好是带到隐蔽的树林边、山坡下,然后痛快的把苏联兵打一顿,苏联人还拍不了照片。带队的边跑边说:不要冲动,等到了地方再动手。结果还没到地方有的队员就动手开打了。肾上腺素的作用要把这几年,中国边民受到的耻辱血洗回来。这些新入伍的特种兵。就像饿了多时的狼狗。扑了上去 这是一帮有功夫的人,和苏军比个小神灵大。五花八门的功夫都用上了,两军相逢勇者胜。擒拿、背摔、大背跨、错骨,苏联兵一下子被打蒙了,惨叫连连,有的关节被卸了,有的胳膊被打折了,有的下巴脱了臼,这一下苏联人崩溃了,人人挂彩。拖着伤兵败将往回跑。苏军的领队瘸子上尉伊万诺夫。一直躲在后面,我军战士特别想揍他,可他跑的太快一直没有追上。躲过一劫。</div></div>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扭打成一团<br>  这一架打下来中国大获全胜,苏联士兵服了。他们说,中国士兵厉害,可能以前是有纪律不让动手,真打起来我们大个子也没用。经过几次交手,苏联军人占不到便宜还总吃亏,后来这种徒手拿大棒子的情况就少了,苏联也不敢拿着大棒子来欺负人了。通过这样的交手,我军缴获了一些苏军的枪支,得到一个信息——发现枪里面没有子弹。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人也不想在边境把事情搞得太大。<div>。</div> 中央决定找机会,把苏军控制的珍宝岛收回来 <h3>面对苏大哥挑衅,中国也在应对,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做好战争准备。</h3> <h3><font color="#010101">前线总指挥右2.3沈阳军区参谋长萧全夫副政委李绍元。</font></h3> <h3>战斗研判,</h3><h3>苏军武器装备现代摩步协同。人员体质强壮,素质高,完胜。</h3><h3>忠军,没有重型武器,单兵素质,单兵装备,落后苏军十年,没有岛屿作战经验,指挥不畅,没有通信联络器材。伤亡惨重,必败</h3><h3>&nbsp; &nbsp; &nbsp; &nbsp;珍宝岛3月2日的战斗纪实 作战部队,有两个边防站,从两个方向登岛,埋伏隐蔽的为军直侦察连,一个排前夜在冰雪中埋伏了了一昼夜。江边予备队两个连,指挥营长冷鹏飞。&nbsp;</h3><h3>&nbsp; &nbsp; &nbsp; 3月1日半夜时分,侦察分队在夜幕掩护下,无声无息的向珍宝岛开进,空旷的原始森林里寂寞无声,月光透过挺拔的树梢泻到林间,在雪地上留下了一团团晃动的身影,远处传来一阵阵低沉的狗叫声·····,走在前面的是副连长陈绍光,作为侦察员,他们对这里的地形已经很熟悉了,一路走到很快,没有人讲话,只听到卡卡的踏雪声和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进入潜伏地点后,挖了雪坑,上面挡上白褥单,每人又做了几个雪球,发现有人睡觉就用雪球砸。大约到了3月2日早晨6点,从苏联下米洛夫卡方向驶来一辆军用吉普车,下来两名苏军,侦察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列行公事。就上车开走了。</h3>&nbsp; &nbsp; &nbsp; &nbsp;上午8点40分左右,我军边防站长孙玉国带领巡逻队上岛巡逻。孙玉国带领第一小组走在前面,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带第二小组走在后面。准备分别从珍宝岛东西两侧上岛巡逻。此时,江面传来一阵轰鸣声,从苏联境内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边防站,开过来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车速很快,向珍宝岛急驶而来。卡车上苏军士兵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他们抢先赶到了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我军第一巡逻队的去路。苏军士兵从车上跳下来70多人,手里全都平端着枪,一下车就摆开了战斗队形。孙玉国一看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他提醒大家:“要注意,敌人今天有准备,来势汹汹,很可能要挑起事端,要做好自卫还击的准备!”这时一股苏联军人绕到了我军巡逻队左侧,另一股苏军士兵也在快速向右侧运动,他们的意图很明显,想从三面包围我巡逻队。“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孙玉国一边想一边向苏联边防军人发出警告,又命令巡逻队向岛西撤去。我军边防巡逻队一再忍让后退,苏联军人却紧追不舍,约有20多人持枪紧逼过来。这时第一组已经退到了岛边,再也无路可退了。孙玉国看到苏军士兵一起端起了冲锋枪,他知道敌人可能要开枪了。孙玉国挥手高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是发出的准备还击的暗号。我军边防战士刚刚散开,苏联军队首先开枪了,“哒·····哒····。”一排子弹飞过来,6名战士倒下了······。孙玉国临危不惧再次向苏军提出严重警告,苏军再一次开枪射击。潜伏在岛上的侦察分队一看,再不还击我巡逻队就吃大亏了。岛上潜伏的侦察分队和孙玉国带领的巡逻队几乎同时开火,枪声响成一团。这时,只听岛的另一侧,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带领的第二巡逻小组的方向也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br>&nbsp; &nbsp;原来当孙玉国带领第一小巡逻组遇到苏军纠缠时,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带领的第二巡逻小组,也被迂回过来的苏军阻拦住,苏军的瘸子上尉伊万堵住了巡逻的去路。排长武永高迎上去大声抗议:“这是中国领土,你们已经越境了,必须立刻退回去!”伊万上尉一瘸一拐的走过来盯着武永高看了半天,二话没说抬手打了武排长一拳。而后摆出一副要掏枪的架势。武排长注意到,苏军这次没拿棒子,而是头戴钢盔荷枪实弹,武永高寻思他们要干什么?是不是要把侵略升级?看样子今天不逊往常。为避免冲突扩大,我军保持了克制态度,主动避开伊万一伙。伊万看我军走开了,便指挥他带来的苏军追了过来,我们走的快,伊万一伙紧追,我们慢走他们追上又推又打;这时已进入中国江面200多米,我军不再退让,双方在冰面发生激烈争论。突然,从珍宝岛方向传来枪声,“哒哒····哒···”,枪声清脆震耳,接着是一阵短暂的平静,谁也搞不清是哪一方先开的枪。这时空中传来我军第一边防巡逻小组的喊声,声音断断续续听不大清楚,但声调激扬严厉。周登国明白了,这是我边防巡逻队在抗议苏军首先开枪,打死、打伤了我们的战士。他悄悄打开了冲锋枪的保险。伊万上尉歪着头,两只眼睛滴溜溜转了几圈,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狞笑,眼睛在我军战士身上扫来扫去,手却偷偷地去掏枪·····。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周登国的眼睛,他立刻端起了冲锋枪。伊万的手枪掏出来了,还没等扣扳机,只听哒哒哒·····的一阵枪响,周登国抢在伊万前面开了火,当场把瘸子上尉伊万打倒了,可怜的伊万躲过了初一的一场挨揍!没看到十五的月亮。。其他苏军士兵全愣住了,有的往回跑,有的原地卧倒。我军其他战士一起开火,一举歼灭了伊万带领的七人小组。<br>&nbsp; &nbsp; 枪声过后,冰面传来了隆隆的响声,一辆苏军装甲车发疯般从珍宝岛的东面驶过来。“哒·哒哒哒····,”装甲车上的机枪吐着火舌几分钟就到了中国一侧的江叉上。装甲车边开边打着枪,一直驶到了我边防部队背后。步兵配属给侦察分队的40火箭筒手一连打了两发也没击中,不是打到装甲车前面就是打到装甲车后面。尽管没有打中,装甲车看到火箭筒手冲了上来,而且越来越近,掉头就往回跑。装甲车一跑,我边防部队抓住战机马上反击。陈绍光很快带领侦察分队的尖刀班冲到敌人后面,趴在岛上的一道土坎下做好射击准备。一股被打散的苏军士兵退下来,只顾低头往回跑,正好撞在他们的枪口上,一排子弹打过去倒下好几个,活着的趴在那里再也不敢动了。这时从陈绍光的身后传来一阵机枪声,一排子弹从他们头顶飞过,他回头一看,在几百米远的树林后面,有几只苏军的钢盔在动。一团团火舌就是从那里喷出来的,看来敌人是想把我们包在中间。陈绍光一挥手,带着几个战士向敌人冲去。“副连长,你身上冒烟了!”一个战士叫起来,陈绍光摘下帽子一看,帽子打了两个洞,烧的黑乎乎的,他用雪一搓朝头上一戴,又向前冲去。离敌人100多米远,敌人的两挺机枪交叉射击进行封锁,陈绍光冲到一颗大树后刚要射击,突然身子一歪跌倒了,低头一看胸部和左臂都负了伤,鲜血直流。战友过来包扎,他一手推开一手端起冲锋枪向敌人机枪打出了一梭子子弹,敌人的机枪哑巴了。陈绍光躺在了雪地上,他的腰部又受了重伤。一战士把他扶到一颗小树下,让他半躺在树干旁为他包扎。一些战士围过来,陈绍光吃力地解下身上的子弹袋,对战士说,“拿去,打···打敌人····”在他说话时,血顺着伤口渗出来,染红了他身下的雪地。<div>&nbsp; &nbsp; &nbsp;这次战斗毙伤苏军下米海洛夫卡边防站站长伊万上尉等60余人(其中击毙38人),击毁指挥车、装甲车和卡车各一辆。我方牺牲17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失踪1人 班长石荣庭缴获了一架照相机,孙宝山和班长周锡金各缴获了苏军五只冲锋枪。</div> &nbsp;3月2日战斗之后,苏军先后于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13日六次侵入珍宝岛及西侧的中国河道,苏军在几天之内增援了大批军力,坦克达到了70辆,火炮达到380门,装甲车及自行火炮150辆;地面部队增至一万人,寻机进行大规模报复的迹象十分明显。我军也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形势逼迫我军,既要准备小打,也要准备大打,既要准备边界冲突,也要准备大举入侵。沈阳军区动员了46军133师、23军77师等部队做好应对准备。并调集沈阳军区炮兵,派出85加农炮413团2营、122加农炮20团2营和37高炮620团2营于3月7日和12日从驻地出发,经四昼夜铁路输送和360,1公里摩托化行军,于11日和14日分别到达珍宝岛地区,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 <h3>中苏珍宝争夺战</h3><h3>&nbsp; &nbsp; &nbsp; 3月15日凌晨,潜伏分队发现苏军6辆装甲运兵车开到江边,运载30多名士兵进入珍宝岛东北部树林隐蔽。我军和苏军的计划居然不谋而合,都是由潜伏部队掩护第二天的行动。苏军根据人体耐寒试验认为,人最多只能在这样的气温下潜伏4个小时,因此选在了凌晨3、4点钟上岛,而此时我军小分队已经潜伏了4个小时了。这个差距决定了苏军在这次战斗中的命运。前指临时改变计划,派 解放军六十七师二一七团一营营长冷鹏飞阵地指挥员。带领一个加强排上岛,加强潜伏分队的实力,炮兵将首轮目标改为潜伏的苏军,两个师属炮群则负责封锁江面,</h3> 3月15日上午8点,我军巡逻队比平时推后一小时开始巡逻,巡逻路线也由原来的由北往南,改为由南往北,路过我军的潜伏阵地。当巡逻队走到岛的中部,刚刚到达苏军轻武器射界时就停下来休息了。(苏军步兵使用的是AKM步枪)直到对岸的苏军开始行动时,才回头折向西南。眼看中国巡逻队离开射程,苏军潜伏部队只好开枪,我军巡逻队迅速隐蔽起来,引诱苏军进攻。8点零5分,苏军3辆装甲车引导20余人,沿江面朝我军巡逻队的位置冲击,在前进中恰恰把侧翼暴露给我军潜伏分队。当苏军距离我潜伏分队阵地不到50米时,我军突然开火。迅即,后方炮群也对苏军潜伏部队阵地和江面进行炮击。苏军部队完全暴露在没有依托的江面上,原本负责支援的苏军潜伏部队阵地则被我军炮火覆盖,根本无法起作用。双方激战1小时左右,冰面上遗留下十几具苏军士兵的尸体和1辆被击毁冒着浓烟的装甲车,剩余的苏军潜伏分队士兵和江面余部撤回了对岸 9点46分,苏军重新调整部署,在炮火准备后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正面由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冲击。抵近后,由坦克在江面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岛岸太高,坦克无法登岛。)吸引我军注意,侧面则以3辆坦克和2辆装甲车,从岛南端侧后的江叉上迂回过去,试图切断我军江岸与岛上的联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叉,阻拦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妄图合围我岛上的部队。由于我军没有有效的反坦克火力,只能在苏军接近后,压制对方步兵和装甲车。坚守在2号阵地的无后坐力炮班班长杨林,占据有利地形,阻击苏军。由于岛岸比较高,苏军坦克无法上岛,整个苏军队形被迟滞在岛西江面上。待苏军坦克抵近岛岸只有10米远时,他又接连投出5枚手榴弹,打乱了苏军队形,使其中一辆坦克驶向入雷区,随后集中炮火向坦克射击。杨林带领两个炮班机动射击,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随后杨林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牺牲。这就是苏联t62的黑科技在逃跑时调转炮塔运动中开炮射击。炮塔带双向稳定器。不受路面颠簸的影响。行进之中,瞄准射击。这时,苏军的迂回分队绕过了岛南端,从我国内河的岛西江叉上包抄过来。为了将苏军坦克引入雷区,我军战士华玉杰,主动以火箭筒发射火箭弹,打击苏军装甲车,一枚火箭弹击中了坦克侧面,上当的苏军坦克调转车头刚进入雷区,轰隆一声巨响,首辆坦克履带被反坦克地雷炸断了。我军战士抓住时机,又用火箭筒将对方最后的装甲车击毁,把这3辆坦克堵在了中间。随后集中炮火向坦克射击,T-62坦克防护确实先进,虽然车灯、天线、履带护板全被炸坏,但后面的2辆坦克还是撞开被炸毁的装甲车从原路逃回去了,首车活着的乘员在弃车逃跑时被击毙。苏军第二次进攻持续2个多小时,阵地指挥员冷鹏飞受伤,孙玉国接替代理指挥。 战斗英雄冷鹏飞<br> 解放军六十七师二一七团一营营长冷鹏飞奉命率部上岛作战。当时,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配备了大口径火炮,而我方威力最大的是火箭筒。冷鹏飞沉着冷静,指挥部队近距离作战,待苏军坦克、装甲车靠近我方阵地只有五十米时,才下令火箭筒发射,苏军坦克、装甲车起火燃烧,苏军士兵只得钻出"铁乌龟",这时,我军机枪、冲锋枪一齐开火,苏军死的死、逃的逃,第一次冲击被打垮。<br><br>随后,苏军又组织第二次冲击。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苏军出动更多的坦克、装甲车向我阵地扑来。火箭筒不够用,冷鹏飞只得向上级请求支援。上级迅速增派两门"七五无座力炮"上岛。冷鹏飞他指挥炮手近距离开炮,一发一中,当打翻了苏军三辆装甲车、两辆坦克后,苏军就失去了优势,不得不逃回对岸。保卫了我国的神圣领土。<br><br>从此,珍宝岛和冷鹏飞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载入我国史册。后来,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br><br>在这次战斗中,冷鹏飞被苏军装甲车上的14.5高射机枪击中。冷鹏飞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直到上级严令他将指挥任务交给别人,才被别人抬进了医院。<br><br>战后,冷鹏飞被荣记一等功,1969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br>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我军的制式装备。<br><br> <br>孙玉国<br>为沈阳冶金机械厂工人。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9月至1963年1月为辽宁省公安总队1支队、某部炮连战士。1963年1月至1965年6月为黑龙江省虎饶边境工作站勤务连战士、文书、司务长。1965年6月至1969年6月任黑龙江省饶河边防站、黑龙江省公司亮子边防站管理员、副政治指导员、站长。在1969年3月,击退苏联边防军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表现优秀,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69年6月至1972年9月任陆军团副团长。1972年9月至1973年12月任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团团长。1973年12 月至1974年2月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74年2月至1977年10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969年3月2日清晨,孙玉国和战友们顶风冒雪又出去巡逻去了。孙玉国的巡逻队刚向珍宝岛进发,苏军就马上集结兵力,分兵两路,包抄过来。苏军手持冲锋枪的40多人,在珍宝岛中央与我军遭遇了。苏军首先开枪,我军的几名战士倒下。在这种形势下,孙玉国被迫挥动手枪喊:"开火!"顿时,珍宝岛枪声大作,不到5分钟,苏军几十人无一生还,全部被击毙在中国的珍宝岛上。 操作反坦克火箭筒的中国军人<br>当时中国反坦克武器性能极差,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这刺激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我军开始进行重点进行打坦克的训练,军工部门则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73式100毫米滑瞠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一系列应急装备首先投产,其后一直到80年代。红箭-73反坦克导弹、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够有效对付苏军T-72坦克,基本解决了当时的战备需要,并使我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至今仍居于世界前列。这种结果,恐怕也是当年拿坦克恐吓我们的国家所没有想到的。 <h3>四零单兵反坦克火箭弹,两人操作备弹六发 华玉杰1944年出生,1965年入伍,1969年入党,火箭筒班战士。3月15日战斗中,他勇敢沉着地把敌装甲车放到几十米的距离内,连续击中两辆装甲车。当车上的敌人跳车逃窜时,他又用冲锋枪扫射。在耳朵被震聋的情况下,仍冒着敌密集炮火顽强射击,又击中了距我十多米的一辆装甲车。他用四O火箭筒先后共击中敌装甲车四辆。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采取几个战斗小组同时围打1辆坦克或装甲车的战法,予以各个击破。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战越勇。棉衣皮帽子。,影响战斗动作。他就甩掉棉衣和绒衣帽子。,扛着火箭筒,打一发换一个地方,先后击毁击伤苏军装甲车4辆,其中一辆是被华玉杰在8米左右击毁的,战斗中华玉杰的耳朵被震聋面部被气浪烧伤。副射手就靠拍他的肩膀指挥射击。</h3> 不要说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和平需要生命和鲜血维护;祖国安宁,是因为有人在边境线爬冰卧雪站岗放哨.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珍宝岛战斗英雄杨林烈士<br>&nbsp; &nbsp; &nbsp; 杨林1944年出生于山东一户贫农家庭,1960年跟随父亲迁居到吉林德惠县,1962年从德惠四中参军入伍。杨林有一位同期入伍的战友,是家喻户晓的英雄,就是拦下惊马救儿童而牺牲的刘英俊。他们一同入伍,在同一个部队。刘英俊的事迹给杨林带来震撼,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杨林在部队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手。<br>1969年初,中苏边境磨擦日趋升温,随时会擦枪走火。杨林觉得为国立功的机会来了,再三请命申请到第一线。1969年3月2日珍宝岛第一次流血冲突后,11日杨林被任命为三排排长,率领26名战士进入珍宝岛阵地,准备迎战苏军。1969年3月15日,3辆苏军坦克伴随装甲车秘密登上了珍宝岛,企图围歼我岛上的部队。开在最前头的坦克已经驶到距杨林的阵地仅100米,东北的三月仍是冰天雪地,三排的75炮无法对坦克造成有效的杀伤。杨林还是决定果断出击,拿出随身配备的4颗反坦克手雷,待坦克靠近就一顿招呼。苏军坦克被炸的狼狈逃窜,其中一辆进入雷区被反坦克地雷炸毁,其余的坦克开足马力往回逃。“绝不能放走敌人的坦克!”此时杨林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死拖住敌人坦克和装甲车,将其消灭。<br>&nbsp; &nbsp; &nbsp;苏军坦克在前面跑,杨林带领2名战士抬着炮在后面追,时而停下装上炮弹向坦克开炮,时而抬着炮奋力追赶,又一辆坦克被击中冒烟,被击中的坦克带着烟拼命的往回逃窜。苏军坦克一边逃跑一边调转炮塔向杨林还击,企图甩掉杨林。杨林的左手掌被弹片击中,三根手指被炸断,右手也被子弹贯穿,但杨林仍旧死死地咬着苏军坦克、装甲车不放,再次击中了一辆苏军装甲车。正当他准备向第三辆装甲车炮击时,苏军坦克的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距杨林不远处,杨林和他的75炮被强大的火力掀翻,狠狠地撞击到地上,弹片穿透了他的身体鲜血直流,杨林牺牲了,年仅25岁。他没有看到珍宝岛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带着光荣永远闭上了眼睛。战后,杨林被中央军委授予珍宝岛反击战“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荣誉称号,成为珍宝岛反击战十大英雄之一 <h3>五六式七五无后坐力炮,</h3> <h3>八五加农炮,也叫轻型反坦克炮</h3> <h3>反坦克地雷</h3><h3>&nbsp; &nbsp; &nbsp;3月14日晚9点,按照预定,布置了珍宝岛岛西江叉、江岸两个通道三个雷场。师军务科副科长孙征民带领工兵分队在江叉冰面布雷,江叉雷场既是与坦克作战的第一道防线,又可以卡住主要通道,使岛上的部队免遭苏军分割。他们将反坦克地雷分别装入事先缝好的白毛巾兜中,扳开压簧,利用江叉自然地貌,拉开间隔混在江面的冰雪凹凸中。(江面冰层坚硬只能采取这个办法)雷场布置完后,前指留下一个班在岛西高地上潜伏,以掩护第二天的巡逻。雷场和潜伏分队,成了3月15日战斗决定性的因素。</h3> <h3>反坦克手雷&nbsp;</h3><h3>&nbsp; &nbsp; &nbsp;</h3> <h3><br></h3> <h3>五三式重机枪,仿苏联</h3> <h3>夜视仪,AK47,火箭弹</h3> <h3>武装装甲运兵车</h3> 冰雹卡秋莎。 &nbsp; &nbsp;&nbsp; 苏联人崇尚大炮,斯大林称大炮为战争之神,在珍宝岛战役中,中国的火力远没有苏联强大,只能巧妙运用火炮,造成了局部的火力优势。苏联解体后,一些资料曝光。参加珍宝岛战斗的前苏联军人对战斗中的中国炮兵印象深刻。波奇塔廖夫上校曾经作为苏军情报局的官员以军方教员身份参与了对华军事侦察工作波奇塔廖夫说:我们的炮兵团是远东的精锐之旅,在进入珍宝岛的预设阵地后,我们还没有吃饭,部队十分疲惫,我们的士兵很多都倒在地上休息。此时,中国军队远程炮兵开始对我们的0、1、4号三个前沿主阵地发起炮击。他们的火炮命中率非常的高,我的团队一个兵营被直接击中,我们有7名士兵在里面。其中中国一枚152毫米口径的內爆加榴弹直接命中,整个房顶被炸飞,我们7个兄弟一个也没有逃出来。在炮击7分钟后,我们开始向中国猛烈炮击,本来应该是我们对他们攻击,但是此时我们根本不能探身还击,因为他们的远程火炮开始延伸射击,弹着点相当精确。在这些武器打击下,我们的阵地不到3小时就被打垮了。我被一枚弹片击中左眼,我晕厥了。等我醒来,我愤怒的问来探视的克格勃情报官:他妈的谁说中国人的火炮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我的同志呢?该死的伊万只是默默对视。他说:苏军在1969年3月13日左右的三周内,有58名苏联军人丢命。我们的炮火几乎覆盖了整座岛屿,但是中国人总能在炮火覆盖之后继续向我们射击。他们好像打不死,作为我军团一级指挥人员,我感到惭愧。 <h3>T62,37吨重,炮塔双向稳定,夜视仪,激光测距,集群电台指挥。世界最先进的坦克前装甲防护三四百毫米,正面无法击毁。</h3> <h3>指挥边防总队上校,师级单位根据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资料显示,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边境地区制造磨擦,克格勃领导的边防军频繁对正常作业的中国边民施暴,尤其在乌苏里江中方一侧的珍宝岛等地区。1969年3月,苏联太平洋边防军区第57、69边防总队企图武力“清除”中国边防军和渔民。3月2日中国被迫反击完全控制了珍宝岛,苏联方面不甘心,经过零星交火后在15日又组织了最猛烈的进攻,还将二线正规军加强给边防军。3月15日,曾在2日吃了亏的第57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亲自跳上一台编号为545的T—62坦克,率队从珍宝岛南侧包抄中国军人。他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坦克能沿着结冰的河汊插入守岛解放军的后方,而他本人曾在几个月前与中方武装对峙时上过岛,自认为熟悉那里的地形,以坦克实施“穿透”,无疑能迅速动摇中国人的斗志,列昂诺夫想的很美。克格勃所属的边防军最重量级的武器是装甲车,并没有装备坦克,列昂诺夫所乘坐的坦克属于远东军区第135摩步师,属于正规野战军的装备,珍宝岛战事升级后的3月13日,远东克格勃机关获得莫斯科授权,临时调用135师一个连的T—62坦克(9辆),135师独立第152坦克营的第2连在15日奉命开抵第57边防总队的下米海洛夫卡营地,列昂诺夫登上545号坦克,冲向珍宝岛。</h3>&nbsp; &nbsp; &nbsp; 列昂诺夫自以为得计,却犯下致命错误,他不清楚岛上有多少中国守军,也不清楚解放军在什么地方埋伏了反坦克武器,新来的坦克兵都是义务兵,技术并不娴熟,临时配备过来还没有彼此熟悉,列昂诺夫也没有步坦协同指挥的经验。因而坦克电台和掩护的边防军步兵分队的电台也忘记调到一个频率上。据俄罗斯国防部解密的档案显示,列昂诺夫坐在最前面的545号坦克,率另两辆坦克从西面狭窄的河汊逼近珍宝岛。我军预见苏军会使用坦克,已经布好了反坦克地雷。当苏军坦克出现后,我军立即用无后坐力炮和40火箭筒进行攻击。这本是袭扰性射击,由战斗英雄杨林指挥的炮班打出的一发炮弹,这发炮弹应该是华玉杰火箭弹击中的。。。击中了545号坦克,神奇地把炮塔左侧下方打出缺口,导致一坦克乘员受伤。被吓了一跳的545号坦克慌忙向珍宝岛西南方转移,结果在离岛约400米处触雷,坦克左侧履带被炸断,多个负重轮受损。545号坦克乘员弃车出逃,车组并非全部从炮塔上的顶门弃车,可能有人也经车底安全门逃离。列昂诺夫与545号车驾驶员A·库兹明逃出坦克,先后被解放军的56式班用轻机枪击毙。其余两辆坦克慌忙南撤,竟撞进己方第57边防总队的第2哨所里,把那里的苏军着实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攻过来的是中国的坦克。<br>&nbsp; &nbsp; &nbsp; &nbsp; 珍宝岛上硝烟弥漫下午13点35分,苏军在侦察机的指引下使用纵深炮火、坦克炮,对珍宝岛和我江岸地区进行炮击。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15点25分左右,苏军24台坦克、装甲车引导100多名步兵,再次向珍宝岛冲击。登岛后,在岛东部丛林中散开,试图凭借兵力优势将我军从岛上挤走。我军各战斗小组分配了目标,逐一消灭对方的装甲车和步兵,炮兵前出的2门85毫米反坦克炮推出掩体,在不到100米的距离直瞄射击,压制其火力。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了苏军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少其火力。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经过50多分钟激战,胜利粉碎苏军的第三次进攻。2月15日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辆(次)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士兵,运用直升机和纵深火炮掩护向珍宝岛进攻;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3月15日,中国边防军人与入侵苏军断断续续激战9个多小时,胜利的保卫了珍宝岛。3月15日一整天的战斗,我军在炮火支援下,顶住了苏军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苏军上校以下60余人,击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我军牺牲12人,伤27人。夜幕降临了,江面那辆被击毁的T-62坦克成了一团巨大的黑影。3月15日战斗后,为争夺坦克又展开一场激战。<br>&nbsp; &nbsp; &nbsp; &nbsp; 3月17日,苏军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军队炸坏、滞留在江叉的那一辆T—62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后来被中国边防部队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自1960年在珍宝岛对面地区,苏军布置了以远东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三个摩托化步兵团。苏军的挑衅使中国忍无可忍,中央军委决定找机会反击,毛主席说:打,打就把他打疼!1969年3月珍宝岛的反击战的结果是,苏联人丢下了约一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苏共召开紧急会议,为此先后撤职了远东集团军的一批军官。<br>&nbsp; &nbsp; &nbsp;我军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使一向不为任何势力屈服的毛泽东极为兴奋。在紧接下来的4月中共第九次党代会上,当战斗英雄孙玉国代表边防部队在大会上,汇报我军为捍卫国家主权与苏修作斗争的经过时,毛泽东主席激动的几次站起来带头鼓掌,全场代表无比振奋,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天。“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不仅成为毛主席对边防战士的褒奖,也成为当时全国人民战天斗地的座右铭。 博物馆中的中苏之战。苏联。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主权。任人宰割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珍宝岛冲突是二战结束后,朝鲜停战以来最具危险性的一次全面战争,甚至是一次核战争的导火索。在外交关系上,对中美、中苏关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解除中国威胁”。企图使用核武器对中国的重点目标进行打击。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上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核弹头,对中国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nbsp; &nbsp; &nbsp;珍宝岛反击战后,中国开始深挖洞广积粮进入全国战备。<br> 此后,中国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其实在此之前,很多军工企业已经向三线转移了。为了防止突然袭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第二炮兵所有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所有的兵工厂加紧研制、生产反坦克武器装备;全军部队加强了以“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伞兵,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北京等大城市开始挖掘、建设地下防空洞等设施。1969年国庆节前夕,我国在西北部地区成功的进行了一次地爆核试验和一次空投氢弹(300万吨级)试验。试验表明中国军事能力完全具有对抗核打击的能力。对这次核试验,中国一反常态的没有进行公开报道,引起世界关注。美国评论说中国的秘密试验,解决了运送和发射的问题,证明中国具备了核反击的能力。这次核试验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企图起到了巨大威慑和遏制作用,也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军事、政治影响。除此外,《华盛顿明星报》的报道也使全世界都知道了苏联要动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企图,在世界引起了恐慌,各种舆论压力全部抛向了苏联。苏联确认了美国的态度,也就放弃了核打击的想法。 &nbsp; &nbsp; &nbsp; 几十年过去了,北疆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精忠报国、捍卫主权的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承发扬。<div>&nbsp; 左电话兵陈长林,100炮班长赵宝玉,架线兵张继中。我。</div> 前指驻地五林洞。 珍宝岛的民房。 &nbsp; &nbsp; &nbsp; &nbsp; 同时我们应该记住那些曾经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而斗争过的边境上的军民和知青 0743电话机。 牺牲的烈士陈景立。苏军拍摄。 <h3>打响第1枪的人?可能。登岛的苏军,不慎踩到了隐蔽的电话兵,当时可能冻昏迷,也可能是睡着了,苏军踩到它之后吓了一跳,举枪便刺,本能使他反应。举枪反击打响了珍宝岛的第一枪,30发子弹全部打向敌人。后他被苏军做战利品抢尸而去,被我军列入失踪人员。名叫陈景立,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66年8月入伍,在合江军分区饶河站勤务连担任架线兵。在这次珍宝岛战斗前,陈景立被编入陆军第46军133师侦察连,随队上珍宝岛预先潜伏负责岛上的电话联系。战后经交涉,归还我方安葬在宝清县的珍宝岛烈士陵园,安息吧英雄。我们永远怀念你。</h3> <h3>贴近装甲目标十米射击,击毁装甲车辆,很多中军被灼伤或弹片击伤。严重违反教令,纯是自杀行为</h3> &nbsp; 当苏军突然向我巡逻队开枪时,于庆阳身边的几名战友倒下了,被激怒的他端起冲锋枪朝敌人冲过去,边冲边打,苏军士兵乱作一团。几名士兵跟在一名军官后面向回跑,于庆阳紧追两步跳到一道土坎后面,猛扣扳机射击,打了一串点射,4个苏军在枪声中倒地。于庆阳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又向前爬了几步,看到小树林后的一挺苏军机枪正在射击,战士们被机枪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机枪停了一下,于庆阳看到敌人正在换弹夹,他抓住这个时机纵身一跃,哒哒哒····,一梭子打过去,敌人机枪手一歪,栽倒在雪地上。于庆阳两眼紧盯着那挺机枪,他朝机枪冲过去想把它缴获过来。就在这时,从他侧面飞来一串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于庆阳一头栽倒在雪地上。“于庆阳,于庆阳······”,卫生员边喊边跑过来,他把于庆阳拉到一边,查看他的伤口,发现子弹从右边太阳穴进去从后脑穿出来,脑浆和血水不断往外淌。卫生员立刻把他抱在怀里拿出绷带为他包扎,于庆阳的嘴唇颤动了一下,卫生员知道他想说什么,急忙将耳朵贴在他的嘴边,卫生员听到于庆阳微弱而刚强的声音:“我····还····要····”卫生员用手摸了一下他的脉搏,几乎没有跳动的感觉了。卫生员伸手拿过于庆阳的冲锋枪,只见上面沾满了英雄的鲜血。“哒哒····哒哒·····”前面不远的树林中传来急促的枪声,于庆阳被这枪声惊醒了。他用力睁开眼睛,推开卫生员的手,一把抓起冲锋枪,“腾”地站了起来······,如一尊巍然屹立的铁塔,周围的战士都被惊呆了。只见他用右手“刷”地一下撕掉头上的绷带,端起冲锋枪向敌人冲去:一步,两步,三步·····,他向前一连冲了六步,手中的冲锋枪吼叫着,子弹朝敌人飞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h3>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在全国全军掀起了高潮</h3> 现在的边防战士 <h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也拿起了武器,做好防御的准备</h3> 岛上仍有几千颗地雷,尚未排除警示行人木木。 <br>珍宝岛冲突后不久,1969年8月,我军在岛上建立了营房,开始常年驻守该岛。如今,岛上的营房已经换了五代,4名解放军官兵在这里行使着国家的主权,只有岛上林中依旧埋藏的几千多枚地雷和偶尔可见的雷场标志,还能让人追溯回当年炮火隆隆的年代 第2代堡垒 英雄杨林防御战阵地。 防御堑壕。 战斗后期建筑的碉堡和哨所。 中苏登岛之处。五星红旗在飘扬珍宝岛字体闪金光。游人可以登岛游览硝烟散去的战场凭吊先烈。 现在的边防战士哨所。是爬冰卧雪。浴血奋战的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来到此处,缅怀前辈。回忆过去的战场战斗场景。。回忆那个年代。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是不可战胜的。个个是英雄儿女 是王成。<div><br></div><div>强大的苏联以15分裂了。现在的俄罗斯。经济实力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大哥变二2b。</div> 浮雕群重现激烈厮杀的战场。 英雄战友永远不会忘记你。 反修防修。 t62终于被我方缴获,研究,其先进性应用 我军的69主战坦克上 &nbsp;&nbsp;<br> 3月17日,苏军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军队炸坏、滞留在江叉的那一辆T—62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后来被中国边防部队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h3>被近距离击伤的乌龟壳,全防弹的特六二,也有他的薄弱之处,两侧和尾部的发动机,都是他的薄弱环节,近战使他的重武器失去了作用</h3> &nbsp; 苏军使用的T-62坦克是当时其远东部队的主战装备,虽然当时已并非苏联最优秀的坦克(当时苏军欧洲地区部队已经部分装备T-64坦克),但T-62坦克的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和双向稳定火控系统是我军所没有的,车体布局与以往的T-55\T-54有了代差,外形上采用了较大的弧面设计,具有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好的防弹外形,一般炮弹击中后都会滑走,同时它的装甲也很厚,是采用了一种特制的钢材,一般的穿甲弹难以穿透。军委领导研究后认为:这辆坦克是具有先进技术特点的先进坦克,缴获它不仅可以了解苏军先进的坦克技术,对我军发展反坦克武器、改善我军较落后的国产坦克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它也是苏军侵略我国领土的铁证,在政治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被击毁的苏军装甲车。卧在雪中的我军火箭手。。 <h3>T62夜视系统和测距机,可全天候作战,世界上最先装备中国侦察兵曾进入坦克,取出了坦克中关键的TShB-41型瞄准具、车载电台和几发次口径穿甲弹,这些装备是当时苏联严格保密的军事物资,严禁外泄。</h3> <h3>坦克电台,抗干扰,有中继台的情况下,通讯距离达50公里,比老式车载电台,延长了十倍距离</h3> 从现在大门口,登岛冲锋的装甲部队摩步协同苏军拍摄。 <h3>空中观测米5直升机,和全景观测战场情况随时指挥</h3> 准备冲击珍宝岛的装甲队列。苏军拍摄。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71位战士(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位安眠于宝清县的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 如果当时装备了头盔。于庆阳烈士,也不会头部中弹牺牲。新中国成立20年了。打了朝鲜战争,中印之战。到中苏之战。中国还没生产出来军用头盔。可见当时的国内经济。到了79年的中越之战。还是没有装备头盔。500万军队怎么装备呀? 北京等大城市开始挖掘、建设地下防空洞等设施。1969年国庆节前夕,我国在西北部地区成功的进行了一次地爆核试验和一次空投氢弹(300万吨级)试验。试验表明中国军事能力完全具有对抗核打击的能力。对这次核试验,中国一反常态的没有进行公开报道,引起世界关注。美国评论说中国的秘密试验,解决了运送和发射的问题,证明中国具备了核反击的能力。这次核试验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企图起到了巨大威慑和遏制作用,也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军事、政治影响。除此外,《华盛顿明星报》的报道也使全世界都知道了苏联要动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企图,在世界引起了恐慌,各种舆论压力全部抛向了苏联。苏联确认了美国的态度,也就放弃了核打击的想法。 鸟瞰图。<div><br></div> 还想。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