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容辞的逆行者

陶子

<h3>  疫情袭来,就是这样一群人,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他们也怕病毒,但职责让他们义无反顾;他们是家人的软肋,但却是防控的盔甲。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觉感人至深,让人泪目。大大的口罩虽遮挡着他们奋战的脸庞,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的目光。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披荆斩棘,为生命保驾护航。<br></h3> <h3>  为守好六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确保六院航天大厦、民用产业综合楼、大学生公寓职工健康安全,作为物业分公司副经理,刘晓红春节假期几乎未曾休息一天,与党员群众一同夜以继日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排查等工作,奔走在辖区各卡点之间,全力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实业公司物业分公司作为六院后勤服务保障主体单位,处于六院战“疫”打响的第一线,辖区分散、人口密集、流动人员多,奋战疫情、分秒必争,为扎实做好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刘晓红凭借多年前抗击非典的经验,迅速组织物业分公司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辖区防疫工作中,通过24小时值守航天大厦等区域门岗卡哨,做好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和公共区域消杀等工作,把控源头,牢牢守住服务阵地。他不畏严寒和困难,坚守辖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br></h3> <h3>  张远洲是大厦物业党员防疫突击队的队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体魄强健,不易被感染,疫情当前,我不能缺席!” 简短的几句话语诠释了一名后勤保障战线党员直面疫情的勇气和担当。由于疫情突发,很多员工都在休假,还有一部分员工处在异地返呼隔离期不能及时复工,张远洲从大年初一连续二十几日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无论是体温测量、环境消杀、餐盒及口罩回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哪里人手不足他就冲到哪里顶上去。<br></h3> <h3>  航苑辖区党员防疫突击队队长胡军,已经十几天没有见到妻子和女儿了。他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岗位,每天24小时在单位值守,一刻也不敢离开。六院大学生公寓有外地返呼的28名职工,按属地政府要求实行单人单间隔离观察,他协助杨宇帆、云芳、刘卫群三名值班人员一起进行管理,为单身职工测体温做登记、输送生活物资,严守纪律、严格程序、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他的爱人是新城区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每天在社区执勤,更是坚守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他们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代表,像他们这样的“双一线防疫家庭”物业分公司还有8对。<br></h3> <h3>  大厦物业部的谢华、刘宁就是“双一线防疫家庭”的一对夫妻。因回集宁过年,返回呼市后夫妻二人需要在家自行隔离14天。被通知解除隔离后,谢华和刘宁一大早便从金川打车至航天大厦复岗上班,同事们得知后主动替二人顶班,劝二人待公交恢复通行后再复岗,谢华却说:“我们已经晚了14天了,疫情当前,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我们也害怕危险,但是我们的职责还是要自己承担”。相互理解,共克时艰。疫情虽然让我们在空间上产生距离,却让大家的心靠的更近。<br></h3> <h3>  面对春节和疫情的交织,减少外出、安心居家就是普通人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但是为了有效保障民生,让航苑小区居民像往常一样取用直饮水,谢萌不得不一次次的“逆行”,走出居住区、走进办公区,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水卡充值。复产复工后,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最大限度阻隔疫情输入风险,她将办公现场前移到一楼大厅,战疫情斗寒风,青年党员勇于“站出来”,敢于“豁出去”。党员示范岗,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和服务。<br></h3> <h3>  像他们这样默默坚守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昼夜坚守,不畏艰险,才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护好脚下这一方土地,保卫好身后这一座城池,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是他们扛在肩上的使命,也是众人的美好期盼。 作为他们的同事,我很荣幸与他们并肩战斗。在基辛格的《论中国》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句话暗含外国人的羡慕,也饱含中国人的自豪。我想说:“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无论何种岗位、何种职业、何种身份,用生命守护着身边的人,都是’中国人中勇敢的人’,是十四亿中国人心中的大英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我微信中和不满三岁女儿说的话。 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心手相牵,没有翻不过的山;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相信我们一定能相聚在春天。 我是陶子,我在呼和浩特航天六院。<br></h3>

疫情

防控

防疫

六院

他们

隔离

党员

辖区

物业

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