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中,龙泉街各村社区涌现出近200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由普通居民、民兵、小组长、退役军人、老党员等组成,他们以“我的家我来守护”为信念,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奔走在防控一线。 <div> <b>最英勇的志愿者——退役军人突击队</b><br></div><div> 退役不褪色,防疫当先锋。2月3日,在龙泉街一声“集结令”下,20名身强力壮的精兵强将同时到街道报道,共同组成“退役军人突击队”,全力以赴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军人风采。他们负责疫情防控检查点、村社区居民体温排查,捐赠物资的运送。覃庙村退役军人徐正喜和徐攀就是一对上阵父子兵,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行动在战“疫”一线。</div> <b>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73岁老党员涂明龙</b><br> 在腾龙社区,每天都能看见一位带着红袖章的老人驻守在小区楼栋门口,对于宅不住要外出散步的居民,要外出摘菜的居民,他全力劝返,有时候运送物资的体力活他也积极的参与,他是73岁的涂明龙,也是一位具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党员在危难时刻应该挺身而出,这就是他参与到腾龙社区红色“跑楼团”志愿者队伍的初衷。 <b> 邻里守望的社区暖心守护者 ——夫妻志愿者</b><br> 胡文金、范姣姣是龙泉社区食品区的一对夫妻,自腊月二十七日开始,夫妻俩就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龙泉社区志愿者的岗位上。他们为食品区的72名居民守护生命健康线,在院门口值守,为熟悉的邻居送蔬菜、买药品,严格“限制”邻居们出门。他们很多时候志愿服务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为什么这么卖力的做志愿服务,他们说,“我们的家我们来守护。” <b> 最暖心的志愿者——慷慨捐赠蔬菜</b><br> 高峰村支王咀湾小组长王建平自正月初三开始参加村湾封路、村湾检查点值守、测体温等,每天坚持不断,风雨无阻。自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将自家菜地的近600斤的菜薹、小白菜捐赠出来,一袋一袋分装好分发到每户居民的门口。 疫情防控期间,魏集村西边董湾队长董想乐自发从自家菜园釆摘了新鲜蔬菜多次送往街道食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b> 最多才多艺的志愿者——民兵连长当起“理发师”</b><br> 高峰村村干部王昌左同志是一名村干部,也是民兵连长,在疫情袭来之际,他除了每天照常参加卡口值班、入户为居民量体温,还在志愿服务之余为村里有需求的男同志理发,拿出了曾经的理发手艺。高峰村的基层干部、民兵连长当起“理发师”,村民们都笑得乐呵呵。 <b> 服务最周到的志愿团队——腾龙社区“红色跑楼团”</b><br> 由腾龙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组成的“红色跑楼团”早在1月26日就拉起了腾龙社区整体封闭隔离的战线,务实的工作、周到的服务,“红色跑楼团”跑上了《人民日报》。<br> 社区居委会、物业团队工作人员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就没有回过家,他们家里大多都有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晚上与家人的一段报平安的视频通话,就能缓解一整天的辛劳。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小区居民的一声感谢就能瞬间消融了他们工作中受到的诸多委屈和不理解。越来越多年轻志愿者的积极主动投身到“红色跑楼团”,共同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船团委委员、船舶公司团委书记吴慧就近参加志愿服务</h3> <div align="center">25岁社区年轻小伙一天消毒不下10次的手</div> <div align="center">为居民送菜送药后消毒过的手“合影”<br></div> 志愿服务,舍小家为大家。全街居民的平安健康由街道、村社区干部、志愿者、退伍军人、民兵、网格员来守护,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配合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不出门、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科学防护,从每一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