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瘟疫,逼近的传染病系列之一。 作者:钱松泉 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罗杰兔🐰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某一种意义来说,人类的生存是不断摆脱传染病和毒物的过程。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40种(包括新增的2019-nCoV)。即使是如雷贯耳的非典、埃博拉病毒以及现在的2019-nCoV其实也只是乙类传染病,只不过按甲类管理。今天先介绍目前国家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作为开场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鼠疫,简称01,也就是NO1,由于大部分感染患者的皮肤会出现黑斑,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又称黑死病。据史书记载,鼠疫的第一次爆发,是公元542年,当时东罗马帝国每天有5000-10000人死亡,几乎摧毁了整个君士坦丁堡,并波及整个欧洲,估计死亡人数达到1亿。之后又几次爆发,欧洲总人口减少了1/4,平均寿命从30岁缩减为20岁。当时大部分病人出现淋巴结肿大,推测流行的可能是腺鼠疫,带鼠疫杆菌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体身上,通过血液把细菌传播到宿主的体内。</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在中国明末时也爆发了鼠疫,由于持续的旱灾,老鼠四处流串,加上闹饥荒,老百姓缺乏粮食,身体虚弱,对鼠疫杆菌毫无抵抗力。闯王李自成进京,当时京城正在遭受鼠疫的肆虐,闯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北京。某一种意义上说,崇祯皇帝吊死景山、明朝灭亡,除了明末腐朽的社会制度,鼠疫也是重要原因。</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1910年,中国东北大地上引来了一场大灾难,罪魁祸首的仍然是鼠疫。这次疫情,东北1400万人口仅仅死亡了6万,只持续了4个月,这里必须要记住伍连德这位伟大的名字,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31岁医学博士临危受命,承担东北防控鼠疫的重任。他调查了疫情,发现奉天城虽已人人参与灭鼠,老鼠已几乎消失,而且零下几十度的东北,跳蚤几乎绝迹,但疫情仍然在不断扩散,于是他对西方专家的“腺鼠疫只需灭鼠就能掐断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提出质疑,他发现很多已经在隔离的一家人,只要一人感染,全家遭殃。如果是腺鼠疫,应该是接触传播,只要不被蚤叮咬就不会有事,于是伍连德提出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可以人传人”,称为“肺鼠疫”,他发明了“伍氏口罩”来保护易感人群,并实施了分区隔离,焚烧大量尸体,并积极寻找传染源,最后在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成功找到来自俄罗斯人制造皮毛的工厂,由于貂太少,很多用土拨鼠的皮毛替代,就是这批土拨鼠皮毛上检出了大量的鼠疫杆菌。</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曾经肆虐欧洲几个世纪的一号传染病在中国,只用了短短几个月,就完全控制住了,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这奇迹的诞生者就是伍连德博士,193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他的防控做法即使拿到今天也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他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基础。也就是防控三板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下面讲讲NO2,也就是霍乱,俗称02,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它是一种分泌性腹泻,可导致病人短期内迅速脱水,如不及时补液会迅速干涸而死。霍乱主要通过饮用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以前,我们这也有霍乱,每隔几年就会散发一次,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五水共治,最近几年已几乎绝迹。但由于该病为二号传染病,每家二级以上医院都会设置肠道门诊,特别是在夏秋季节腹泻都必须常规筛查粪便中是否存在霍乱弧菌。</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曾经有一年的寒冬,我接诊了一位频繁腹泻米泔水样大便患者,没有腹痛发热,伴有反复呕吐,眼眶凹陷,乏力明显,尿量减少,一切症状似乎与霍乱吻合,可流行季节不对,而且霍乱已多年未出现,不过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以及敏锐的嗅觉提醒着我这必须要筛查霍乱弧菌悬滴试验,结果证实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市解放以来第一例冬天发病的霍乱病人,病人得到及时隔离,没有造成大传染。这几年随着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急诊科医生必须进行自我修炼,磨练出一双火眼金睛,能及时识别出这些千变万化的妖魔鬼怪。</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提起霍乱,很多人应该记忆犹新,常常发生在农村,流行时需要就地隔离,并可能要封村。小说《白鹿原》有描写白鹿村这段大瘟疫,“像洪水漫过青葱葱的河川的田亩,像乌云弥漫湛蓝如洗的天空”,在所有村庄蔓延,令人颤抖。得了病的人先是“两头放花”,即下泻上吐,之后会眼窝凹陷,脸上呈现一种绿莹莹的颜色。几天后,人就不行了。瘟疫持续数月,白鹿村里隔三差五抬埋死人,哭声甚至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同情。实际上,全世界共发生了七次大流行,死亡人数达上百万。近几日埃塞俄比亚也爆发了霍乱,已导致数十人死亡,原因估计也是不洁用水所致。</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霍乱潜伏期短,一般1-3天,短的3-6小时即可发病。主要是通过水传播,还有接触传播等。治疗简单到只需要脱多少水补多少水。虽然霍乱贵为二号“人物”,臭名昭著,但只要及时治疗,病人的预后是非常好的。但是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他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旦漏诊,后果也是不堪设想,所以夏秋季的“逢泻必采”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临床医生头上,才会让医生们更加重视霍乱这曾经让人们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