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i>战疫情 学摄影 之一</i></h5><h5><i><br></i></h5><h5><i> </i>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仍然任重道远,不能掉以轻心。这个时期,自觉隔离,是十分有效的防控手段。为此,我拍摄、编辑了这个【战疫情 学摄影】系列课件,供大家在疫情期间交流、参考。</h5><h3><br></h3> 一、静物摄影<br> 是使用摄影语言去拍摄、表现自然界存在的无生命(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的瓜果等)、人为可移动或组合的物体。比如:工业产品、手工制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div> 其特点是,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语言进行拍摄创作,把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故事性或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图】</font></h3> 二、静物摄影的分类<br> 静物摄影的分类有许多种,在我的创作拍摄、教学实践中感觉,按照光线对被摄物体的作用性质来分类,是比较容易教与学的。<div> 按照这个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br> 1、吸光物体(另文介绍)<br> 2、反光物体(另文介绍)<br> 3、透明物体:主要指各种玻璃制品和透明塑料器皿等。<div><br></div><div> 透明物体的特点:光线能够穿透其内部。<br></div><div><br></div><div> 冰凌,即是透明物体的一种。<br></div><div><br></div><div> 因为光线可以穿透物体本身,被摄物体在底片上几乎留不下任何信息,就给拍摄这一类物体带来了难度。特别是透明物体质感的表现,必须使用一定的布光技巧和后期调整。</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2图】</font></h3> 三、透明物体的拍摄<div> 对于透明物体的拍摄,使用人工布光主要有两种方法:<br> 1、暗背景亮线条(反射效果) </div><div> 这个布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侧逆光位,利用光线照射在透明物体上经过反射形成的轮廓光的效果,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和表现一定的质感。</div><div><br></div><div> 人工布光具体方法:把被摄体放在距深色背景较远的位置上(这个距离能够放置光源灯就可以了),在被摄体的两侧后方放置两只散射光源,由两侧的侧逆光来照明物体,使物体的边缘产生连续的反光。</div><div> 使用自然光拍摄也是参考这样的布光方法。只不过,太阳只有一个,且不能移动(不能移动不是不会移动,随着地球的自转,会发生光位的偏转,从而影响拍摄效果),只能根据被摄体与背景的情况,移动机位去寻找合适的“布光”效果。</div><div> 拍摄效果见下边【案例3图】 </div> <h3>【案例3图】</h3> <div> 2、亮背景黑线条(折射效果)</div><div> 这个布光的方法,是利用背景散射光线的折射效果,勾勒出物体的形状。</div><div><br></div><div> 人工布光具体方法:把被摄体放在浅色背景(常用的背景布即可)前方足够长的距离上(这个距离以不少于1米为宜),背景用一只聚光灯来照明,光束不能照射到被摄物上,让背景的散射光线穿过透明物体,在物体的边缘通过折射形成黑色的轮廓线条。拍摄玻璃器皿,可以添加一些有颜色的液体,使画面和被摄体增加立体感。</div><div> 拍摄效果见下边【案例4图】</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4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使用自然光拍摄也是参考不能让太阳光直射的布光方法。我的建议是:以天空为背景,选择被摄体处在阴影之中,最好在被摄体的周围有较暗的物体,容易形成“黑线条”。</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font>拍摄效果见下边【案例5图】</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5图】</font></h3> 四、冰凌的拍摄技巧<h3> 冰凌,是一种特殊的透明物体,不同于玻璃、塑料等。它的形状、薄厚、内部反射等都是不规则的。为了拍好冰凌,我总结了以下六大要点:</h3><div><br></div><h3> 【银线千里顺口溜】:</h3><h3> 1、曝光不“撞墙”</h3><h3> 2、观察“三仔细”</h3><h3> 3、操作要“熟、快”</h3><h3> 4、综合“背、光、机”</h3><h3> 5、背景藏故事</h3><h3> 6、构图点题意</h3><h3><br></h3><h3> 下边,详细讲解六大要点。</h3><h3><br></h3><h3> 1、曝光不“撞墙”</h3><div> 这是拍摄冰凌很重要的一点。</div><h3> 根据直方图来确定曝光,一定不能“撞墙”。否则,冰凌的高光部分就会严重缺失质感。</h3><h3> 下边的【案例6图】,是【案例5图】RAW格式拍摄原图的直方图。这张片子的曝光刚刚好,高光和暗部都没有问题。这是拍摄冰凌作品比较理想的直方图。</h3> <h3>【案例6图】<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案例7图】,是原图在后期调时整加了1.5档的曝光,但是,不代表前期拍摄的时候可以增加1.5档的曝光。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个做法的结果大相径庭,一定不要弄混了。</font></h3> <h3>【案例7图】<br></h3> 大部分的情况是:高光“不撞墙”,暗部“警示亮”。<div> 这种情况参考下边的【案例8图】,右边的高光刚刚好,左边暗部的三角警示已经亮起。<div> 这样的曝光是可以的。虽然RAW格式底片在曝光+2级时仍然可以调回来,但是不适用拍摄冰凌。暗部的曝光不足,是可以进行无损调整的。</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8图】</font></h3> <h3>2、观察“三仔细”</h3><div> 三仔细的内容是:仔细观察前景、仔细观察背景、仔细观察主体上的反光。</div><div> 前后景是构成摄影作品的重要因素,而“主体上的反光”,则是拍摄冰凌的重要细节。</div><div> 下边的【案例9图】,冰凌上的蓝色调,是反射蓝天形成的。在拍摄时,我前后左右移动了十几次机位,才找到了这个拍摄角度,使一张普通的冰凌片,具有了梦幻般的意境</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9图】</font></h3> <h3>3、操作要“熟、快”</h3><div> 冰凌的形成和拍摄,大都在室外,其光线只能依靠太阳光。太阳光具有两个特点:移动和发热,这两个特点给冰凌的拍摄增加了不少的难度。所以,平常要多多练习“熟和快”。</div><div><br></div><div> “熟”:①三脚架操作要熟练(这是很多影友不够重视的基本功)。从发现主体到按下快门,要对三脚架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的操作,如果不是十分熟练,会让拍摄变得“手忙脚乱”。②相机操作要熟练。这是老生常谈,不做赘言。③镜头切换要熟练。以上“三熟”是基本功,没事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练习。</div><div><br></div><div> 【银线千里顺口溜】:平时练习少,拍时忙乱多。</div><div><br></div><h3> “快”:①反应要快。发现拍摄的主体以后,要快速反应,根据主体的形状、质感、周围环境、可以利用的前后景等,快速思考需要拍摄的内容。②动作要快。当选定了一个拍摄机位时,就要进行快速构图拍摄。太阳的光位大约15分钟,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另外,济南地区的冬天,不是很冷,冰凌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融化,动作慢了,会错过一些精彩的瞬间。</h3><div><br></div><div> 下边的【案例10图】就是一个实例。我在卧室里发现外边的防盗网上有一块冰凌,上边已经融化离开了钢筋,下边有一根小草连着,把冰凌V型挂在半空中,居然像一把利剑,指向天空。但是,在卧室里没有最佳机位。我一手端起三脚架和相机,一手拎起长焦镜头,6秒跑到阳台,2秒定下机位,5秒支好架子,6秒换好镜头,快速构图、对焦、拍摄,整个过程大约30秒钟。当反光板落下再想拍摄第二张时,冰凌已经不见了踪影。 </div><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0图】</font></h3> <h3>4、综合“背、光、机”</h3><div> 合适的光位可以很好的表现主体,合适的机位可以很好的构图,在这两个合适的基础上,再找到合适的背景,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拍摄的时候,可能有了其一,却找不到其二。所以,大部分的情况是,要综合三者。</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1图】</font></h3> <h3>5、背景藏故事</h3><div>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仅有精美的画面是不够的。我认为,佳作的灵魂是故事性。而合适的背景,是讲述故事、烘托意境的必要信息。</div><div> 冰凌作品亦是如此。</div><div> 下边的【案例12图】,拍摄时使用较小的光圈f8,在背景中适当的体现了斑驳的防盗钢窗和若隐若现的楼房,使冰冷的画面有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如果拍摄时选择的是大光圈,虚化并全黑的背景,则仅仅只是表现冰凌与雪。</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2图】</font></h3> <h3>6、构图点题意</h3><div> 摄影作品如何构图,采用什么景别、画幅,是需要根据作品的题意来斟酌确定的。</div><div><br></div><div> 【银线千里顺口溜】:大景取其势,小景取其质。</div><div><br></div><div> 下边的【案例13图】和【案例14图】,是针对同一个主体拍摄的两张作品。这个场景是拍摄了【案例2图】半个小时以后,相机后屏回放时发现的。发现时,冰凌已经融化了一半。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场景!一直主张平静的拍摄的我,居然激动了。由于掌握了第三个要点:操作要“熟、快”,马上思考、准备、构图、拍摄。</div><div> 【案例13图】首先使用腾龙600毫米长焦,强调大环境。然后【案例14图】换用老蛙60毫米微距,强调小质感。由于使用微距镜头,距离主体很近,拍摄第三张时,不小心碰了防盗网一下,冰凌断了,蜗牛没了。</div><div> 这两张作品的构图、景别、画幅都不同,所表达的题意、故事、韵味也就各有所重了。</div>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3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案例14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