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读书经历 </h3><h3> 周桂芹</h3><h3> 自小我就好读书。记得在读二年级的时候,在家里翻出一本《西游记》。那是一本纸张发黄,书皮脱掉,前后书页残缺的旧书。而且是繁体字。我捧着这本书磕磕巴巴地读着,不认得字就问母亲。一回又一回地读着。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红孩儿、黑风怪……这些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一个个故事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出来。于是迫不及待地讲给伙伴们听。还一起装扮成书中人物演。“孙行者—者行孙—”玩得不亦乐乎。《西游记》成了我的宝书。它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让我和伙伴们除了疯闹傻玩外,也有在神话世界里激发想象力的雅事。从此,我便疯狂的爱上读书。小说、小画书、姐姐的课本……借的,换的,买的。想尽一切办法去弄来读。读书让我拥有一群小粉丝,包括我的弟弟妹妹。他们天天缠着我:“你读啥书了,再给我们讲讲。”“咱们今天演啥?”那时,我也是小有得意的吆!同时我也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求。课本里,老师的嘴里有无穷无尽神奇的东西。我学而不厌。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们村里和我一起上小学一年级的四十人,到中考的时候只剩我一人。</h3><h3> 上师范后,才知道有一个叫图书馆的地方,可以随便借书。我如鱼得水,读了大量的名著。小说、散文、诗歌、人物传记、杂志报刊……一本本读书笔记,一本本日记,一本本随笔、练笔。毕业的时候,攒了十多本,至今保存在书橱里。鲁滨逊的生存智慧,简.爱的独立个性,苏轼的达观,李白的浪漫……这些都渗透到心里,成了我的精神力量。在彷徨中做抉择,在迷茫中见希望,在平淡中寻趣味。纷繁的人世间,有一片净土安放心灵。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h3><h3> 在2003年,我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我校有几位老师报了自学考试。我想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时候,我如果也在学习,是不比坐在一边监督更有引领力量?于是,2003年4月份,我报名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当拿着那本500多页,被我们自考人戏称作“砖头”的《古汉语文学史(二)》的时候,我心里直打鼓:都说自考很难,我行吗?考不过去咋办?嗨,再难也有人做到,学吧!于是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一行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着学着,那块“砖头”似乎也不那么重了。那些文学思想理论似醍醐灌顶,我头脑清亮。记得一天晚上,学到汤显祖的《牡丹亭》人物的思想意义,及“临川四梦”解析汤显祖的心态历程时,一个个文字敲击心灵。剧本故事外的作者心路,更解剧本其中味。震惊,感慨,振奋。不知不觉,窗外已蒙蒙亮,一看时间已是四点多。到2007年10月,我顺利拿到山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历时四年零六个月,所读科目十三,考试十五。</h3><h3> 2008年1月三中的招聘顺利通过。考试试题都是大学的知识。其中一个大题“论辛弃疾词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太容易了。答题时思路清晰,内容详尽,搞定。在工作中,无论是知识面,思想深度,还是思维条理上,可以说游刃有余了。这都得益于读书。</h3><h3> 如今,读书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坐在桌案前,一本书,一杯茶,书香和茶香酝酿的宁静,是最美的享受。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读书让生活有诗和远方。</h3><h3> 2月20日家中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