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帮助我校学生及时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防护,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我校特制定此心理防护指导手册。<br></h3> <h3> 本手册将从科学认知、心理调节、亲子关系三个篇章,为学生和家长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建议。</h3> <h3> 对于新冠肺炎,大家不要害怕,要保持客观理智的判断认真学习健康防病知识,科学做好防范和保护措施,提倡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不外出、不聚会,注意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离开居住地区,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大型聚集性活动,主动向亲人科普宣传科学知识和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被网络上的不实传言所影响,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h3><h3> 对于新冠肺炎,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呢?</h3> <h3> 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h3><h3> 新冠肺炎和流感、普通感冒三者的病原体不同,新冠肺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存在一定的差别。普通感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噻等上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般上呼吸道症状较重,但全身表现较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急,会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诊断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h3> <h3> 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洗手的时候,要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搓手不少于20秒进行清洗。</h3><h3> 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找到清水和肥皂,那么可以使用含有7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h3> <h3><font color="#ed2308"> 建议非必要不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应合理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font></h3> <h3>1.注意个人卫生</h3><h3> 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直接用手括住口鼻,正确法昰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洗双手。</h3><h3> 2.保持室内通风</h3><h3> 在室内,务必确保空气保持通状态。</h3><h3>3.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h3><h3> 保证睡眠充足,作息规律。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心态要平和,不着急、害怕。</h3><h3> 4.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诊</h3> <h3> 新冠肺炎爆发后,小学生由于亲身的经历或各种的信息干扰后,会出现情绪上波动以及心理行为反应。现提供心理防护知识,帮助同学们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h3> <h3> 疫情开始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社会调查发现,79.1%的民众表示非常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疫情的蔓延,大部分人感受到强烈的担忧和恐惧,害怕自己或家人可能会感染上病毒,长期困守家中的学生渐渐会表现为内心紧张、烦躁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偷快情绪,出现回避、厌烦、躁动等心理及生理本能反应,个人精神状态呈现高度警觉状态等等。随着抗“疫”战线时间的拉长,我们的焦虑状态有可能不断加剧。</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font color="#39b54a">1.接纳焦虑,保持适度水平</font></h3><h3> 焦虑是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疫情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反应,也是正常的。适度焦虑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健康水平,能够冷静地面对新冠病毒,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外出时,按照正确步骤戴好口罩,回到家勤洗手,做好个人的卫生防护工作。</h3><h3><font color="#39b54a">2.改变认知,跳出固有思维</font></h3><h3> 当人陷入固有思维时,容易从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倾向于聚焦到负面结果上。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认知,想一想:现在的我可以做些什么防护措施?如果真发生了让我担心的事情,我可以做什么来应对它学会从积极角度思考问题并立即行动起来,就会从焦虑、担心的泥潭中走出来。</h3><h3><font color="#39b54a">3.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font></h3><h3>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可以试着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放松自己,比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就会有益身心。</h3> <h3> 随着疫情的发展,许多人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疫情,每天接收到更多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有部分人在疫情开始后出现了抑郁情绪。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让人更容易产生共情,带着同理心(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目睹太多苦难的场景,许多人也出现了替代性创伤(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似乎自己也部分地经历了那些苦难。</h3><h3> 而且,经过多日困守家中的封闭生活,倘若又无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有些学生会出现不愿说话、害怕与人交流、独自哭泣等抑郁症状。</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font color="#39b54a">1.学会面对,及时调整情绪</font></h3><h3> 每个人都有情绪,无论是高兴、愉悦还是悲伤、难过。不同的情绪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这是人类干百年来进化的结果。诸如在这样的疫情中,我们身上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的反应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面对它、接受它,相反保持适度的压力和情绪反应还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应对困难。同时,无论现在你的感受是什么,都很正常。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各种情绪变化。</h3><h3><font color="#39b54a">2.积极乐观,记录美好一刻</font></h3><h3> 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免疫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虽然只是“宅”在家,但每天的生活中还是会有温暖、美好的时刻。因此,每天花三分钟记录下美好一刻,可以是:一顿美餐、一米阳光、一句鼓励、一次家务劳动等,都可以写在本子上,或记录在电脑上,这些文字会帮助我们去关注生活中积极、正面的部分,将来也会成为一份难得的记忆。</h3><h3><font color="#39b54a">3.如需必要,寻求专业帮助</font></h3><h3> 当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或拨打心理求助热线。</h3> <h3> 咨询方式</h3><h3> 线上心理咨询:</h3><h3> 服务时间为每日09:00-21:00</h3><h3>1.登录宁夏教育云平台(ww.nxeduyun.com)“空中课堂”</h3><h3> 2.宁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热线QQ号码1812462707,邮箱:18124627070q.com</h3><h3>3.宁夏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委员会心理热线QQ号码:2110340796,邮箱:21103407960.com</h3><h3>4.关注宁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ymygnxmu)或宁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nxuxIZx)</h3><h3><font color="#ed2308"> 还可以拨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电话咨询哦!</font></h3> <h3> 长时间“宅”在家,严重改变了学生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律。很多学生反应每天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想学习,但提不起劲来,也找不到有趣的事情打发时间。疫情所致的长期“宅居”,减少了人们的社会性交往,也让期待已久的“假期”变得无趣,这会让人们感到孤独,情绪低落;“宅”居在家后,也会由于减少了可行的娱乐活动,而日渐感到无聊,觉得无事可做。</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font color="#39b54a">1.调整心态,过好每天</font></h3><h3> 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把重心放在这一周、这一天,多想想“我可以如何有意思、有意义地度过”。列出平时一直来不及做的兴趣爱好,在家里逐一实现。如果项目较少,可以尝试性的发展一些新项目。你也可以与同学互相交流,激励更多同学打卡参与。把每一天过好,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到和掌控的。</h3><h3><font color="#39b54a">2.合理规划,安排作息时间</font></h3><h3> 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适当在家进行体育锻炼,不熬夜。</h3><h3> 和父母一起进行一些活动,做家务、整理房间、看电影、聊天、学习防控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等。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ww.nxeduyun.com)“空中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在老师指导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同学间也可以利用云校家打卡的方式互相监督等。</h3> <h3> 面对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教育部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多渠道开通线上学习平台,对学生假期的学习进行指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开展有效学习。</h3><h3><font color="#ff8a00">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font color="#167efb">1.执行计划,坚持同步学习</font></h3><h3> 疫情防控在线学习期间,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和要求,提前自主预习、登陆线上学习、课后巩固复习的顺序,完成线上学习流程,确保线上学习扎实有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没有理解或需要拓展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平台点播或其它适合自己的资源学习。一旦确定要学习的课程后,要坚持系统学习,不要轻易改变。否则只会浪费时间,导致学习的碎片化和重复化。</h3><h3><font color="#167efb">2.限定时长,注意用眼卫生</font></h3><h3> 线上学习是借助于终端设备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自身条件注意合理用眼。保持眼的健康。首先,要注意用眼卫生,学习持续时不要过长,一般以一小时为宜,中间要间隔休息10~15分钟。其次,要注意用眼环境的改善。房间安静、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尽量使用固定的电视、电脑等终端设备。再次,要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坚持“两要两不要”用眼卫生习惯,避免在让眼位不适的状态下用眼等。</h3><h3><font color="#167efb">3.寻求支持,减轻学习压力</font></h3><h3> 与课堂学习相比,线上学习因面向全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可能会略显枯燥,师生时空分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统一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可能会感到过难或过易,从而产生学习压力。因此,可进行线上同伴互助和知识共享,也可以线上同伴间相互督促、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遇到学习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寻求老师、同伴的帮助,或记录下来等开学后面询老师。</h3><h3> “宅”在家中,试着和父母做做这些事:</h3> <h3>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在经历应激事件后都会产生不安等消极情绪,只是反应的程度、反应的时间不一定样。面对此次疫情,对孩子的心理防护应当引起重视。家长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者,更应为孩子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现提供心理防护知识,帮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h3> <h3> 现在,网络上关于疫情的各种各样的消息铺天盖地,中小学生“宅”在家,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多,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其影响。而且,有些学生的性格偏敏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特别在意,容易“对号入座”,面对这些担心“被感染”的孩子,家长需要耐心疏导。</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理解孩子,接纳TA的焦虑</font></h3><h3> 疫情期间,孩子害怕“被感染”的情绪虽然有些过度,但也情有可原。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他们的不安和焦虑。然后,尽量引导孩子意识到有些焦虑是想象出来的,只要我们做好防疫步骤,增强自身抵抗力,居家少外出,就不必过度担心“被感染”。</h3><h3>2.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h3><h3>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面对疫情,孩子会出现对疫情的紧张、对他人的同情、对生活计划被打破的不满、对困境的愤怒等情绪。对于儿童来说,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无论在什么时候,倾听孩子的表达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h3><h3>3.学会控制,积极看待问题</h3><h3> 孩子缺乏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首先,家长要控制好孩子在家“刷屏”的时间和次数,减少负性事件对孩子的情绪冲击,以免产生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焦虑。其次,学会正向思维,要注意筛选积极健康的信息,从中汲取有益于调整我们心态、从容面对真相的正面能量;引导孩子辩证分析问题,认识到国家应对疫情或突发事件的优势所在,有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h3> <h3> 这个特殊的假期,孩子注定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只能“宅”在家,作息时间不规律之后,孩子会越来越懒散。作为家长,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1.以身作则,减少手机影响</h3><h3> 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试金石。有的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是受到了家长的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在家里手机不离身,或者成天看电视无所事事,孩子也会习惯于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其他的活动,比如阅读、听书等方式,取代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h3><h3>2.事先沟通,协商“屏幕时间”</h3><h3> 事先“约法三章”,沟通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非常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假期的生活做好一个规划和安排,比如,每天先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学习任务,然后在家进行适当地运动,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再玩会电子产品玩的时间长度也需事先明确。</h3><h3>3.调整作息,规划居家时间</h3><h3> 孩子成天在家,作息时间容易日夜颠倒,晚上熬夜、早上起不来。有研究表明,在夜间熟睡时期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因此,要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白天也可以分配分家务劳动给孩子,或者带着孩子做做亲子游戏等,丰富居家生活。</h3> <h3> 今年的寒假时间过得有些特别,除了少数人因抗击疫情所需,仍需工作、战斗在第一线,多数家庭的成员有了难得的共同“宅”于家中的机会。但是,当孩子和父母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是不是开始发生冲突啦?特别是延期入学且需长期呆在家中,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受到父母的管制后,矛盾的发生与日俱增。比如,懒散度日、不愿意学习,过度沉迷游戏等等。</h3><h3> </h3> <h3> 心理防护小贴士</h3><h3>1.稳定情绪,沟通心平气和</h3><h3> 特殊时期,孩子和家长长时间在一起,难免会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作为家长,在家中和孩子沟通保持心平气和一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督促,少要求;多协商、少争吵”。这样,才能有一个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h3><h3>2.丰富生活,雏持规律作息</h3><h3> 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会打乱原本的假期计划,是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计划,维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对孩子而言,稳定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建议家长将“无处释放”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费在亲子活动中,通过游戏、家务劳动、亲子阅读、家中可进行的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将会给孩子带来别样的美好体验。</h3><h3>3.学习任务,学会自己负责</h3><h3> 自孩子上学之后,家长习惯于“掌控”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学习不是我的事情,是我爸妈的事情”这一想法。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当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时,着急、焦虑的反而是家长,而不是学生本人。因此,将学习的事情交还给学生本人,不要担心他完不成任务,而要逐渐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h3> <h3> 突如其来的疫情,延长了假期的时间,有一些孩子把假期的作业早早就做完了,心想就可以正大光明啥也不做了,但是发现家长又准备了额外的作业给自己,这下他们就不干了。那么对于多出来的假期时间应该怎样度过呢?</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1.调整期待,培养自主能力</h3><h3> 在假期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起制定假期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是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充分体验、探究各种事物。也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引导孩子多阅读,开阔视野、提高认知。当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好,感到沮丧时,帮助孩子调节好情绪,做好正确的归因。善于鼓励和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h3><h3>2.动手体验,发展兴趣爱好</h3><h3>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在家中可以开展的,比如魔方、绘画、乐高、手工、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孩子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从中训练专注力,逐步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h3><h3>3.合理规划,学会时间管理</h3><h3> 在“悠长假期”中,孩子很容易放飞自我,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地规划假期。增强时间管理的能力。比如先定好当天的目标,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做哪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然后对毎一个目标做细分,明确时间节点。也可以做一个属于孩子的时间饼图,将日程视觉化。</h3> <h3>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入,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学习模式将越来越多地走进校园,走进家庭,家长也要主动适应线上学习方式的变革。</h3><h3> </h3> <h3><font color="#ed2308"> 心理防护小贴士</font></h3><h3>1.尊重相信,正确理解学习</h3><h3> 面对数字时代的孩子,家长应具备理性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把孩子放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中来认知,把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有效融合,用混合式、融合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引领数字时代的孩子健康成长,而不能用禁止、限制、没收手机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h3><h3>2.及时沟通,跟进学习情况</h3><h3> 要密切保持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帮助在家做好学习安排,特別要详细了解学校老师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案、学习方式和计划,科学指导孩子开展学习。学习时,让孩子待在家长看得见的地方,如客厅,或者跟你一个房间,尽可能陪伴孩子进行线上学习。</h3><h3>3.制定契约,创新益智活动</h3><h3> 在线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孩子自我约束能力。首先,制定手机使用契约,根据孩子在线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根据完成情况对孩子进行有效激励,达不到要求者,剥夺游戏时间。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互动活动,如“共读一本书、共玩一个游戏、共做一项运动,共做一件家务”等活动,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再次,家长要尊重理解。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传染给孩子。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h3> <h3>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的积极应对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我们的冷静处置就是对全社会抗冠状病毒工作最好的支持。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家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群防群控,一定能够打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和同学们重逢于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校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