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样存工作坊06】行走,在字里行间

一路而歌

<h3>  历时半个多月,2020年2月16日19:30分,我合上了刘仁增老师的第二本著作《语用课,开讲啦》,这本书列举大量教学案例,从片断教学、课时教学、篇章教学不同角度,理论联系实际,阐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语用教学,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慢慢揭开了语用教学的面纱,看清了它的模样。</h3> <h3>  刚读完刘老师第一本著作《我的语用教学观》时,导师李小峰老师阅读过我的读书心得后,针对我认识上的误区,把课标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定义,掰开揉碎细致解读。</h3> <h3>  在后来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时想起李老师的话:“语言文字”的组成单位是什么?字词句段篇,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此中有深意,课堂上教什么,应该在这块多思考。“语言文字运用”呢?增加了“运用”一词,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就是听说读写,但只有听说读写是不全面的,恐怕还需要思。而仅仅一个听的运用,几乎贯穿了学生一生的语言学习。因为听是输入,有了听作为基础,说读写这几个的输出才有确保,学生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思考,形成思考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学习就要走几个来回,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李老师的这番话不仅让我对语文课程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李老师对我的关心与鼓励。同时,她对语文课程性质理解的准确与深度更是令我惊叹!<br></h3> <h3>  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阅读教学当然要指向写作,因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通过阅读课,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习得写作的方法。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阅读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语言的任务,尤其要强调有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与牵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倘若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视为以写作为本位,势必窄化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百害而无一利,更不要说落实统编教材立德树人的编排宗旨。</h3> <h3>  阅读了书中24个教学案例及其后的设计意图说明,想想以前自己上过的一些课例,我觉得当我们对语文课程性质有了准确认识,明确了语文课的独当之任后,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语言文字应用,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解读教材的角度,不但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为什么这样写?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感情色彩,透过语言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体会表达的妙用从而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统编教材强调了文体意识,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点,其教学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定位就不应该一样,着眼于文体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研判课文的语用教学价值,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2月19日,“名师之路在线课堂”公益讲座第一讲,李祖文老师在《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讲座中举了两个课例《大自然的声音》和《在柏林》,两个课例都是从文体入手展开教学。李老师尤其详细讲述了《大自然的声音》备课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李老师教材处理过程中思想和方式的转变,即一开始的常规设计到立足散文文体特征设计的转变,令人豁然开朗。</h3> <h3>  此时,窗外是“不觉春风换柳条”的阳光明艳,在这全民不得不宅家抗疫的春光里,让我们一起读书,惬意行走,在字里行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