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特殊的时刻,教育者们传递知识的接力棒没有停下,今天九台区开展了线上备课学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们放下粉笔当起“主播”,都是为了当那个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人。</font></h3> <h3> 备课伊始,张静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她此次备课的主题。</h3><h3><br></h3> <h3> 整个备课中,她针对1.2.3单元进行教材解析,她严扣主题,每一单元选取一课为例。从理解课文脉络结构到文本详解到教学设计。一一对我们进行指导。使听课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能更好的去备课,去教学。</h3> <h3> 在解析《邓稼先》时,她说,邓稼先不仅是表面含义,而是要从文题看出他的高尚品格;而《老山界》一文可对比迁移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学生懂得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h3><h3> 因此,<font color="#b04fbb">解析文题含义</font>以及<font color="#167efb">运用知识迁移教学</font>这两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3> <h3>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感悟!学生往往忽视对文题的解读,尽管我们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解题。但在平时教学中,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课文内容,认为文题无关紧要,更甚者在老师解题时,他已经读课文去了。产生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师生双方都有责任,<font color="#b04fbb"><b>①</b></font>学生要进一步规范其听课习惯,提高思想认识。<font color="#167efb"><b>②</b></font>教师要充实我们的课堂内容,在“解题”上下功夫,丰富解题方法,合理设计教法,哪篇文题学生自己理解有困难,我们要用讲授法,哪篇文题我们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哪篇文章适合知识迁移等。</h3> <h3> 例如《望岳》,一共有几岳?本诗中提到的是东岳泰山,而在解题中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以及其他描写泰山的古诗,都要提到,这样既做到知识迁移又能学有所得。</h3> <h3> 再如,有一篇现代文叫“花瓶”,那么花瓶有什么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呢?这篇文章就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深入解题。这样教师会成为真正的引路人,课堂气氛也会活跃。当然任何感悟以及想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不断总结、探索。但我相信只要有“心”有“爱”,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h3><h3> </h3><h3><br></h3> <h3> 三尺讲台洒汗水,桃李天下始如一。教师,这份良心职业需要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糊弄,不瞎弄,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上好每一节课。</h3><h3> 总之,通过比次备课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感,并为今后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启示。</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