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之时,红二方面军还在艰苦的北进途中。</h3></br><h3> <h3>国民党军发现红二方面军向北转移后,胡宗南、毛炳文、王钧等部立即倾其全力向红二方面军进逼。前有胡宗南、毛炳文部堵截,后有王均部追击,红二方面军处境极为不利。部队向渭水前进时,在甘谷以南的盐关镇遭敌伏击,红6军损失很大,红16师师长阵亡,政治委员晏福生负伤,红17团与指挥部失去联系。<br></h3><br><h3></h3> <h3>10日,部队在抢渡渭水时,适逢上游暴雨,河水猛涨,又有不少战士牺牲。渡过渭水后,仍不断遭到敌人地面部队的堵截和飞机的袭扰,给转移造成很大困难。</h3></br><h3>为掩护主力北进,贺龙亲自找红4师师长卢冬生谈话,要他带领红4师断后,坚决阻击敌人追击,保证主力转移。16日,红二方面军进至六盘山南脚下,骄狂的敌人派人送来恐吓信,声称在几小时之内,要把红军消灭在六盘山下。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红4师血战两昼夜,在胜利地完成阻击任务后,趁着夜色,撤出阵地,兼程北上与主力会合。</h3></br><h3> <h3>这次北上,是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最危险和损失最大的一次行动。</h3></br><h3>党中央时刻关注着红二方面军的北上行动。根据中央的指示,红1军团主力在会宁、隆德、固原间的广大地区活动,监视敌人,进行迎接红二方面军的准备。10月11日,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在窃听国民党军电话的记录中得知,国民党军两个师正向单家集、硝河城推进,企图切断公路,堵击红二方面军。左权立即向毛泽东、彭德怀报告了这一情况,命令红2师严密监视,寻机歼敌,保证红二方面军行动。此外,左权、聂荣臻还派出部队前往通渭地区与红二方面军取得联系。</h3></br><h3> <h3>经过艰苦战斗,红二方面军终于冲破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0月中旬到达通渭和兴隆镇附近地区,与红1师侦察部队取得了联系。红1师师长陈赓立即向军团报告了这一消息。左权、聂荣臻接到报告后,命令部队赶制冬装、军鞋,准备慰问品,切实做好迎接红二方面军的准备。</h3></br><h3> <h3>10月18日,红2师政治委员萧华与到达青江驿的红6军军长陈伯钧通电话,代表红1军团首长和广大指战员热烈欢迎和慰问红6军。当天下午,红2师第5团政治委员陈雄率领红1军团参观慰问团携带大批慰问品到达老君坡,慰问红6军。</h3></br><h3> <h3>21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率领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在隆德西北的平峰镇与左权、聂荣臻等红1军团领导人会合。久别重逢,特别是经历长征的艰难险阻,每个人都非常激动,欢聚会一直持续到了深夜。左权对贺龙、任弼时说:"有你们这一来,红军兵多将广,大西北可就热闹了。"任弼时笑答:"大家早就想和中央红军的老大哥会师。这下好了,三个兄弟会到一起了,打开新局面不成问题了!"</h3></br><h3> <h3>22日,红1军团部队在将台堡与红二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红1军团第1师第3团政治委员萧锋代表红一方面军把数万斤粮食,两千多只羊,二十多头牛,三十多头猪,一千多套棉衣,数万张羊皮,五百四十匹布和三万块现洋送给红二方面军,以示欢迎和慰问。红1军团官兵并分别在驻地与红二方面军官兵进行了聚餐。虽然条件艰苦,红1军团还是千方百计地为每个餐桌都摆上一盆红烧肉,为历经磨难的战友洗尘。两个方面军的部队还举行了联欢会,欢快的笑声和歌声荡漾在各个会场。红二方面军部队稍事休整,即继续北上,到达陕甘边境时,中共中央特派邓小平等人进行慰问,并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h3></br><h3> <h3>11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达河连湾,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h3></br>
周恩来和贺龙两位南昌起义的老战友在阔别了八年后重逢,则显得非常热烈。后来,贺龙回忆说:"三个方面军会合后,周恩来由保安到洪德城,他和我见面后,曾问我三个方面军会合后怎么办。我说,统一归彭指挥吧!那是我们二方面军再次表示态度拥护中央。"
<h3> <h3>贺龙所说的第一次表态,是在南昌起义前,他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军长。周恩来咨询他个人对于起义意见之时,贺龙当即表态:"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h3></br><h3>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将台堡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长征,正式宣告胜利结束。在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中,各路红军历尽千山万水,冲破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在世界军事史上矗立起一座英勇无畏的丰碑。</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3g.k.sohu.com/t/n427459288?showType=&sf_a=weixin&from=groupmessage"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3g.k.soh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