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 朝夕相约,美丽绽放在风雪中</font></b></h1> <h3> ——乾安县第二小学疫情防控期间</h3><h3> 真实故事报道(四)</h3> <h3> 东北的春天总是比南方来的更晚一些。“立春”已经过去十天了,寒风似乎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助力,更加放肆地刮着人们的脸和手,更加卖力地考验着绽放于寒冬的“红梅”,挺立于风雪的“青松”。</h3> <h3> 寒风再冷,病毒再狂,各小区大门口的“红梅”依然美丽绽放,各路口的“青松”依然坚毅挺拔。他们朝夕相约,从不畏缩!</h3> <h3> “用我们的宁静去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用我们的勇气去接受我们能够改变的现状。”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袭击已经持续二十多天,被感染的人数一直在增多,面对这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们人类正齐心协力进行阻击。我们是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休假中的我们也启动一级响应,变身守土,勇于担当。</h3> <h3> 我们乾安县第二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体教师守阵地、做宣传、报数据、看教参、观疫情、勇参战。在此次阻击战中共“出兵”26名,18女+8男,相约早晚七点,勾勒出难以忘怀的画面:</h3> <h3><font color="#ed2308"> 变身“迎宾”和“门卫”</font></h3> <h3> “您好!请问您从哪里来?来登记一下。”</h3><h3> “您好!上班去吗?来,登一下记。”</h3><h3> “您好!下班了?麻烦登一下记。”</h3><h3> “您好!您好!您好!……”</h3><h3> 这是审计小区、吉盛小区、福地居小区门口近几天听到最多的声音。二小的18名女教师相约早七点分别到达这几个小区值岗。负责小区的人员、车辆的进出排查与监管。</h3><h3> 每天的车流量、人流量必须统计在册。</h3> <h3> “姓名、楼牌号、身份证号、手机号、车牌号、出入原因?”每出入一人一车我们都要询问和填写的项目。虽然我们已经把自己最厚的棉衣穿了一层又一层,热帖贴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刚站在门口一会儿,就被风打透了。通红的手指也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翻页时更是半天翻不过来。有时进出的居民看到这种情况,主动请求自己填写。</h3> <h3><b> 我们“迎宾”,但是不让“宾客入”。</b></h3> <h3> “你好,小朋友!你是这个小区的吗?”</h3><h3> “不是,我奶家在这。我来吃饭。”</h3><h3> “孩子,不行。不是这个小区的不能进去。”站岗的郭老师爽快地拒绝了。</h3><h3> “我家离这挺远的,让我进去吧!”小女孩央求道。</h3> <h3> 几位老师互相瞅了瞅,“不行,孩子。这是特殊时期,真的不能让你进去。还是回去吧!”其中的张老师答复了孩子。</h3> <h3> 小女孩无奈地走了。“路上小心,好好在家呆着……”在孩子临走时金老师急忙嘱咐。</h3> <h3><b> 我们是“门卫”,但是不让居民出。</b></h3> <h3> “您好!请问您要出去吗?”</h3><h3> “哦”一位老大爷很不情愿地回应。旁边站着一位老大娘。</h3><h3> “几栋几单元几楼?”</h3><h3> “2号楼4单元401”</h3><h3> “出去干什么?”</h3><h3> “买点菜。”旁边的老大娘抢着说。</h3><h3> 站岗的郭老师翻看着记录单,在相应的记录单上做好了标记。</h3> <h3> “大娘,您是?”</h3><h3> “我们是一家的。”</h3><h3> “哦,那不行。你俩只能有一个人出去。”</h3><h3> “他买不好。”老大娘再次抢着说。</h3><h3> “大爷大娘,这是特殊时期,尽量少走动。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控制多人员的流动,阻断病毒的感染。”我们的老师耐心地劝服。</h3><h3> “你俩商量一下,只能一个人出去。”</h3><h3> “我们这些天头一次下楼。那你去吧,买瓜子选那个长的,酱买豆瓣酱,一袋……”老大娘只好让步,嘱咐老伴儿。</h3><h3> 看着两位老人的身影,一股说不出的难受劲涌上心头。</h3> <h3><br></h3><h3> 岁月沧桑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孩童,不时地挑战我们的同情心。可是疫情当前,我们只有“狠心”,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愿理解和支持。</h3> <h3><b> 我们是“迎宾”“门卫”,更是师者。</b></h3> <h3> “时老师在吗?”一个妇女来到审计小区门口问。</h3><h3> “她不在,现在不是她的岗。”</h3><h3> “你找她什么事?”李老师问。</h3><h3> “哦,也没啥事?听说她在这站岗,孩子有两道题不会,想问问她。”原来是六年二班的家长知道孩子老师在这里站岗来请教数学题。</h3> <h3> “我看看吧!”李老师接过作业本趁着无人车经过时研究起来。</h3><h3> 寒冷的风并没有因为人们的热情而退缩,依旧无情地刮着人们没有包裹的每一个地方。</h3><h3> 几分钟过去了。手冻红了,不听使唤了。脸上却带着微笑。</h3> <h3> “你看,这道题可以用比例解,孩子学过了吧?……”李老师一边画图一边讲解,时而把手放到嘴边哈哈气。</h3><h3> “谢谢,谢谢!”家长满意地走了。</h3> <h3> 早七点到晚七点,疫情当前,站岗执勤,答疑解惑。做我们该做的,做我们能做的。</h3> <h1><font color="#ed2308"> 变身“守夜”和“交警”</font></h1><h3></h3> <h3> 晚上7点前,几位男老师的交接班照片准时发到二小疫情防控群。拉开了他们守夜的序幕。</h3> <h3> 他们站在二水源路口,负责过往车辆和行人的排查、登记。寒风随着夜晚的来临也变得更冷了。</h3> <h3> “前半夜还好,后半夜真难过呀!车打着,时间长了缺氧,闭火一会儿就冷的不行…”“守夜”的男老师向我们讲述。</h3> <h3> 谁不经历谁体会不到。</h3><h3> 前半夜,人车来了要询问、登记、劝返、拦截。到了后半夜,人车少了,但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也到了。困意来袭,下车走一走,蹦一蹦;实在冷的不行,把车再打开烘一烘……我校的八位男老师就是在这种责任、紧张、寒冷、困意交织在一起的状态下,晚七点到早七点,坚守了二十几天。</h3> <h3>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风雪再大,我们不怕;疫情再猛,有我们这些“青松”的坚守,终究会被阻断。</h3><h3> 东北的春天虽然来得更晚一些,但那冰化雪融、“疫”去春来、草长莺飞的时刻已经向我们走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