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齐上阵 不同的战场 共同的担当

阳一一

<h3>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多少归家的脚步,打乱了多少日常的生活,2020年2月7日,许多人为了阻击疫情依然“禁足”在家,而在这一天,有一对父女,一同离开了家,去了不同的战场。</h3> <h3><b>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不管多难都要落实到位</b></h3> <h3>  他叫刘新民,是农发行冷水江市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57岁的他作为驻村扶贫队员,已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五年。2月7日,他正在家照顾动完手术不久的妻子,突然接到通知——驻村帮扶队员要到村到岗开展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同一天,他接到了另一个通知——女儿出征武汉抗疫。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刘新民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现在疫情当前,他明白,他应该扛起这份责任。他看了一眼还未完全康复的妻子,心念着出征的女儿,不免有些担忧:“现在父女俩都要上一线了,你这身体又不好……。”“放心去吧,”妻子反倒安慰他说:“我这基本衣食起居还是可以,你不在家唠叨,我还乐得耳根子清静。反倒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h3> <h3>  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年,正好又碰到疫情,本就贫穷的贫困户更是雪上加霜。农村又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村民防控意识不够,防控物资不足,生活保障物资紧缺,受疫情影响,扶贫工作队员还要尽可能减少与扶贫对象的直接接触,摆在队员们面前困难重重。为加强村民的防控意识,刘新民和村干部一起做好疫情防控普及宣传,不能见面就不停的在村里巡逻,边巡逻边喊宣传语;不能接触就挨家挨户把防控知识贴门上,同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村口出入管理。为解决防控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不足的问题,他们四处联系,组织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为了了解贫困户的现状,能打电话的尽量通过电话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和需求,部分年纪较大的贫困户,就上门了解情况,经常会出现,贫困户在门里面,扶贫队员在门外面互相“喊话”。</h3> <h3> </h3> <h3>  “疫情当前,但是脱贫攻坚的工作也同样不能落下,”老刘说:“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不管多困难都要落实到位。”</h3> <h3><b>  在平凡的一生,也应该留下一些值得骄傲的往事。</b></h3> <h3>  她叫刘雅骞,是一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护士,2月7日,本是一个对于她来说很特别的日子——结婚两周年纪念日,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130名队员出征奔赴武汉,任务是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而她正是医疗队中的一员,结婚纪念日就是她的出征日。</h3> <h3>  作为一个一岁小孩的妈妈,孩子刚刚断奶,母亲刚刚亲历一场大手术,父亲又坚守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她明白,此刻武汉更需要她。医院的护士长问她:“你怕不怕”,她笑着说:“怕,怎么可能不怕,但是非典时是你们保护我们90后,现在也该让我们90后来保护大家了,在平凡的一生,也应该留下一些值得骄傲的往事。”</h3> <h3>  在重症病房,感染的风险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每天要吃两粒阿比多尔、用干扰素a2喷眼部及鼻腔三次、用酒精擦耳朵、用生理盐水洗鼻,可是,每天还是会经历暴露的风险——有护目镜碰撞后移位裸露皮肤的,有口罩从耳朵上滑脱暴露呼吸道的,有手套破裂的……每一次暴露,都增加了一次感染的风险。同时,防疫物资紧缺是他们最大的困难,护目镜要通过消毒多次重复使用,防护服也是尺码不全,进污染区也只能套着垃圾袋。而刘雅骞无暇抱怨,默默在心底念着“加油”。</h3> <h3>  父女二人,一个是农发行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一个是医院的普通护士,一个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一个在抗疫阻击战的最前线。以前父女俩还总会因为家中小事吵吵嘴、闹闹别扭,现在两人只能在时间有限的通话中叮嘱对方做好防护。老刘说:“虽然雅骞已经是一岁小孩的母亲了,但是在我眼中,她始终是个孩子。但是当她决定驰援武汉的那一刻,让我觉得这孩子长大了。之前她还总是会抱怨我在扶贫的这五年里顾家少了,但是这一次,她说她是真的理解我了,真正明白了当一个人使命在肩时的义无反顾。”</h3> <h3>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抗疫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中,有千千万万平凡的人远离家乡在一线奋战,身处不同岗位、不同战场的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担当,我们坚信,有这么一群最可爱的人,最后一定会取得抗疫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胜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