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六师中小学美术学科工作室邀您一起走进博物馆

紫@恬

<h3>  【走进博物馆】六师中小学美术学科工作室邀您一起走进的博物馆</h3> <h3>&nbsp; &nbsp; &nbsp;&nbsp;&nbsp;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人前赴后继,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用爱国主义浇灌心灵,用爱国主义传输养分,众志成城,凝聚全民族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着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六师中小美术工作室的成员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助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欣赏绝美艺术品,感受艺术魅力。</h3> <h3>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 ,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h3> <h3>  通高101.9厘米 口径77.8厘米 重153.5千克。1951年潘达于女士捐赠。</h3><h3>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荫等所有,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形制略小,习称“小盂鼎”,器上铭文涉及西周与鬼方之间的战事,但此器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已不见踪迹,仅于著录中保存铭文拓本。</h3><h3> 大盂鼎器壁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h3> <h3>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h3><h3>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h3> <h3>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h3><h3>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h3><h3>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h3> <h3>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h3> <h3>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代。带有明显唐代金银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仅见的银质鸡冠壶。</h3> <h3>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期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全画宽约24厘米,长约528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h3><h3> 这幅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有知识分子、农民、商人、 算命先生医生、僧人、缆夫等人物以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关于画中到底画了多少个人物,众说纷纭,有的说五六百人,也有说七百多人,更有说超过一千人的.画中穿插各种活动与情节,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娶亲等等,活灵活现;整幅画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都栩栩如生.</h3><h3>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了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h3> <h3>  欣赏完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后,让我们走进第六师,这里有很多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书画家,让我们欣赏六师的美术教师用自己方式,创作的书画作品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助力。</h3> 111社区学校甄新泉 五家渠一中王怀银 <h3>诸葛亮《诫子书》</h3> 五家渠三中任瑞刚 五家渠三中任瑞刚 五家渠三中郝姣姣 <h3>《平安吉祥》</h3> <h3>《富贵平安》</h3> 奇台总场中学王亚梅 <h3>水彩画《平凡生活中的英雄》</h3> 六运湖农场学校      赵红杰 <h3>《疫情过后,共赏花开》</h3> 芳草湖农场中学       李廷辅 芳草湖农场中学张琳 芳草湖农场中学张琳 102团学校杨珂 <h3>《武汉加油》</h3> 五家渠三中李小红 五家渠三中李小红 <h3>微课《穿插避让的要领讲解》</h3> 军户农场学校潘翔 <h3>微课手工制作《立体防疫贺卡》</h3> 军户农场学校惠金萍 <h3>微课《战役必胜! “罩”好自己》</h3> <h3>  最后,向所有奋战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工作人员致敬! 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够平安健康! 让我们齐心协力,早日赢得这场战役!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