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美篇,谨献给生我养我的故乡武宣</h3><h3>武宣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h3><h3>其境内所属黔江是中国第三大水系——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这里有连绵的山川,秀美的江河</h3><h3>“五马拦江口,文笔对沙洲”</h3><h3>五座连亘山峦,活似五匹骏马</h3><h3>它们将气势磅礴如龙直奔的黔江截住,强令黔江水绕东奔流</h3><h3>不远处,璞玉山崖上镌刻着明朝“敕赐永通峡”五个大字</h3><h3>浓厚的历史气息背后流淌着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h3><h3> “约对双狮来望阵,摆出一片古碛滩”</h3><h3>“三台叠翠映红霞,秀水仙山此一家”</h3><h3>县城郊区的双狮山,古碛滩,三台叠翠,大龙滩,长寿洲如诗如画</h3><h3>还有宛如山水画卷的三里勒马古渡头</h3><h3>旧时承担着交通枢纽的西门码头</h3><h3>以及那三十年默默见证了武宣发展的大桥……</h3><h3>正这一处处美景把武宣装点成一座当之无愧的“仙城”</h3><h3>现如今,伴随着大藤峡水利工程的建设</h3><h3>处于库区的武宣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h3><h3>但同时,许多曾经的美景</h3><h3>在完成蓄水之后将被淹没</h3><h3>浮生若梦,沧海桑田</h3><h3>我们不能阻止它们的消逝</h3><h3>我们能做的只有抓紧时间的尾巴</h3><h3>用手中的相机</h3><h3>去记录那绝美,永恒的瞬间</h3><h3>闲暇之余,到河边走走</h3><h3>静静地呆在黔江边</h3><h3>听着涛涛的黔江水拍击两岸</h3><h3>望着两旁秀丽峻美的青山</h3><h3>吹着醉人的风,看动人的景</h3><h3>让人不禁感叹</h3><h3>这是我秀美的家乡</h3><h3>是我魂牵梦萦的仙城</h3><h3>是我最温暖的避风港</h3><h3>武宣,我爱你</h3><h3>武宣,我祝福你</h3><h3>武宣,你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h3> <h3>第三篇</h3><h3><br></h3><h3>在距武宣县城28公里的河马下莲塘村,有一处两百多年的老宅,它的名字叫“将军第”, 自清代至民国就生息了五代八位将军。将军第始建于清嘉庆6年(公元1742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原有房屋245间。房屋系青砖、青瓦、三合土、石、木混合结构。为这座古建筑的完好无损立下汗马功劳的是房屋四周用卵石砌成的高4米、底宽2.5米的跑马围墙,这道石墙虽然历经沧桑,但它年复一年守护着古宅。</h3><h3>可惜的是,府邸内大门紧锁,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深入的,只能走马观花地游览。但近些年,随着武宣旅游文化的发展,下莲塘的千亩葵花也逐渐成为了它的一个特色,一年一度的“葵花节”可谓武宣的一大盛会。明丽的金葵花海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现如今,随着葵花节盛名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下莲塘,将军第也从中获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h3> <h3>武宣文庙,又称红庙,是广西境内最大的孔庙建筑群。同时,它也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h3><h3>武宣文庙于1431年从三里旧县搬迁而来,庙体座北朝南,俯视黔江,面对文笔峰,地势高敞,朱红色的墙漆及宫殿式歇山穿斗式砖木结构让它看起来甚是壮观。哪怕只是远远眺望,你也会被它那恢宏的气势和悠远的历史气息震撼到。</h3><h3>听老一辈人讲,文庙是明朝一位知县下令修建的,目的是纪念和祭祀孔子先贤,保佑大武宣培养人才多出状元。虽然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文庙惨遭打砸烧几乎全毁,后面勉强修建回一点点模样,但它仍是武宣文化的一处圣地。每到周末,常常能看到很多年轻人身着古装来到文庙游玩。而大年初一及高考前夕,便是文庙最热闹的时候——来参拜先贤求功名的人把文庙堵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驱车赶来,只为给孔夫子上一炷香,保佑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h3><h3>现如今,文庙作为“武宣县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然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把老一辈武宣人的书香气质和文化给传承下去。</h3> <h3>武宣处于大藤峡库区,借大藤峡水库的建设的东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致力于世界级滨湖城市的打造。拥有秀美山水的武宣,必将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绿水仙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