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战疫情,怀远实验中学心语室和你在一起——面对疫情,我很焦虑,这正常吗?(三)

飞我莫属

<h3>  疫情不期而遇,病毒来势汹汹。随着疫情地图色调的加重,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增加,假期的不断延长,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心理上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从今天起,我们就逐一了解一下我们出现的心理状态。首先,我们来聊一聊“焦虑”。<br></h3><h3>问:面对疫情,我很焦虑,这正常吗?</h3><h3>答: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是正常的平方。</h3><h3><br></h3> <h3>  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呢?<br></h3><h3>1,焦虑着眼于未来,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与事实相对应。比如,明天就要考试了,焦不焦虑?再比如,在当下的疫情期间,你是否会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你焦不焦虑?</h3><h3>2,不确定性会带来焦虑。</h3><h3>焦虑指向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比如,这次肺炎疫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我们自身是绝对安全的吗?所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都在消耗我们的安全感。</h3><h3>3,信息过量会带给我们焦虑。</h3><h3>隔离防疫,全民蜗居,手机成了消磨时间的神器。据报道,《王者荣耀》大年三十当天流水约20亿元,打破单日流水记录。频繁地使用手机,导致信息泛滥,特别是家族群、同学群等等,真相与谣言齐飞、“专家”共骗子一色,真伪难辨,加之人类本能地对负面信息更敏感,徒增许多心理负担。很多人的焦虑不是来自身边的人被感染了而是看了网上铺天盖地的夸大信息。很多人恐慌不是来自自己的身体,而是看到别人恐慌。同样的道理,现实中我们看到别人笑我们就会跟着笑,看到别人哭也会跟着哭,这个是一样的道理。</h3> <h3>  了解到这些原理,面对疫情带来的焦虑,我们怎么办呢?<br></h3><h3>我们说,心无全局会产生焦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h3><h3>当发现焦虑来临,试着置身事外,把自己抽离出来,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和心态处理问题,会发现我们的焦虑立刻会得到缓解,我们的行动会更加冷静、客观、高效。比如,03年的非典,全民恐慌,甚至出现盲目的哄抢物品的现象。离开那个当下,我们会觉得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幼稚可笑。那么,今天呢?处在当下,你能不能用抽离现实,离开当下,来看待目前自己的状态和目前社会万象呢?当你这样一步步的问自己的时候,我想,你的焦虑和恐慌也许会减少许多。</h3><h3> </h3> <h3>  下面我介绍几个具体的缓解焦虑的技巧。<br></h3><h3>1,理解一个原理:有形的东西才能解决。</h3><h3>试着坐下来,找到一个舒服一点的状态,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接下来,把焦虑的问题具体化,尝试把它写下来,或者试着说一说,你会发现,状态好多了。正如查尔斯·吉德林所说: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比如,有人怕黑,如果你问ta,你怕的是黑暗里的什么?当你这样问的时候,ta可能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这个时候停下来,让ta思考,找出黑暗里的那个莫名因素,把它描述出来,说出来,可能他的害怕就减少了一半。</h3><h3>2,降低一个预期:把我们的标靶树得再低些。</h3><h3>当我们体会到焦虑的时候,可以尝试降低一下让我们产生这种情绪的目标,我们也可以利用焦虑出现的机会体会不同的情绪强度,进行脱敏的“刻意练习”,增强我们对抗焦虑的能力。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有充足的食物,我们待在是安全的,我们的国家是有力量的,这些可以保证我们吃的饱睡的香,我们可以好好的活着,这是目前最好的状态。</h3><h3>3,开始一个行动。</h3><h3>为什么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而不行,便非真知。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应该以行动为目的,再去求知,以输出定输入,才能避免“计划千万遍,行动来打脸”。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明白了以上道理之后,我们配合政府,不聚会,不出门,出门必须带口罩,回家必须先消毒。居家隔离,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相信疫情终将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h3><h3><br></h3> <h3>  当负面情绪降临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接受。对自己说,是的,我看到,我接受。<br></h3><h3> 这是我生而为人的权利。</h3> <h3>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们自己加油!</h3> <h3>“做积极父母,培优秀孩子”,欢迎扫码进群一起学习一起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