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卡点值守已经整整12天了,今天小区的居民经过时问我什么时候能结束,无法回答,只能说快了。</h3><h3> </h3><h3> 虽然每天值守只短短的四个小时,但总是莫名的乏和累。不知道是不是服用立普妥的缘故,到家后总是饿得心慌,有点怀疑是不是吃药导致血糖出了问题,等疫情结束后再去化验吧。</h3><h3> </h3><h3> 在家门口碰上了楼下的邻居大海,他说:“你怎么汗脖流水的?”今天下午在值守点车上就是这样,脚底下觉得凉,却满头都是虚汗。做饭时手哆嗦着削土豆皮,一不留神把小手指头削去了一块皮。这几天不知道是咽炎犯了还是食管有毛病,吃馒头往下咽时觉得特别费劲,只能以小米粥为主。没有胃口,吃啥都没滋没味的,小宋说我饮食太单一了,闺女也经常叮嘱我多吃点肉,说是网上说吃肉能增强免疫力。</h3> <h3> 胃不舒服已经一个多月了,一月上旬因为喝凉水吃药引起嗝逆持续了二十多天,尹哥曾开玩笑说听我的嗝逆声像老太太“倒气儿”。二嫂说她前段时间也是这样,去铁岭胃肠医院做了手术才解决,让我有时间也去看看。<br></h3> <h3> 抗疫的日子还在继续,但微信群传过来的防疫工作照片却一天比一天少,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就像尹哥最开始在班子群中说的:“和赴武汉一线抗疫的医护工作者相比,我们做得太微不足道啦。” 每天在朋友圈里刷看着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那一幕幕都在挑战着我们的泪点。</h3> <h3><font color="#010101"> “<b>疫情是最真实的放大镜,越是特殊时期,越能检验一个人的本性。在这次疫情里,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比如国士钟南山、比如普通人李文亮,比如这两位不知名的好人,还有我们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计生死,不计名利、默默无闻。每每让人泪流满面”</b></font></h3> <h3> 这是今天在邱剑利书记朋友圈转发文章中看到的一段文字,深有同感。</h3><h3> 譬如我熟悉的小叔子王永忠,印象中他是一个活得特别讲究的人,每天都要洗头,筷子一个月就要换一把。疫情来了,身为大明镇沙后所村第一书记的他也不讲究了,不分白天黑夜的摸爬滚打在防控一线;</h3><h3> 他的爱人我的妯娌董立勇能获得晓南镇望山村群众的一致赞誉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她不仅在工作上敢打敢拼,生活中也是个温暖细心的人; </h3><h3> 我的小姑子王伟在调兵山街道工作,和我单位的退伍兵温例鑫一起都在大隆社区进行防控工作,温例鑫的工作照片都是她给我发过来的,却从来没和我念叨过她自己做了什么;</h3><h3> 我的同事宋艳颖儿子马上开学了,学校让孩子们准备一周的口罩,整天担忧口罩不够的她却送给了环卫工人两个“珍贵”的口罩;</h3><h3> 一直觉得洪宇过日子挺仔细的,在排查社区外来人员时,每天用自己手机打150多个电话却没有考虑过费用的问题;</h3><h3> 张春俭一直都是为别人着想的性格,平时不多言多语,可她的眼睛里都是“活”,只要谁需要,马上就到。尽管从去年开始查出心脏早搏,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还时时想着要替我值守。为了统计弃管楼住户的信息,交班了回家吃口饭就匆匆赶过来,让我坐在车里,她和小宋爬楼去统计;</h3><h3> 身为发改局副局长兼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的刘莉莉,二胎宝宝才六个多月,孩子在正月初二还有些发烧,可为了保障应急防控物资及时送达到防控最前线,整个春节假期没有休息一天,把嗷嗷待哺和发烧的孩子扔给了60多岁的婆婆照料。平时在卡点值守时还不忘用手机处理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h3><h3> 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李洪颖和洪宇的文字也相当不错,洪颖一直说她做财务工作了,没写过材料,这段时间在电厂社区让刘静指点的像模像样了。洪宇的上篇文字点击率很高,好评不断,没骗他吧,有情感的文字就是好文章。看来我有接班人啦。</h3> <h3> 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14连降!疑似病例在6500以内,越来越少;治愈病例突破12000,越来越多。</h3><h3> </h3><h3> 春来疫散,山河更艳;你我心安,逝者心愿。</h3> <h3><b> 忽报“新冠”疫情去,泪飞顿作倾盆雨</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