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20这个开年如此艰难,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春节过得非同寻常,每天的疫情动态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抗战在疫情前线,用生命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警察、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奋斗在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担当践行自己的使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初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有,只要你需要,没有犹豫,倾囊相助。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社区,从大家到小家,我们每天都被这种大爱和奉献感动着,这就是我们的国家,也就只有在中国才能10天建起一所医院,才能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虽不能冲到前线去抗疫,但是我们可以在后方做好我们本分的事,第二周的网络云课堂从昨天讲的是苏轼的传奇故事,穿插着介绍了苏轼的著名诗词,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我把课程中讲到的古诗词进行了整理,附上译文,加上赏析环节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孩子们进行经典背诵积累。再配上图片来制成美篇便于孩子欣赏和收藏,以便永久的保存。这样的学习就不会走马观花,对于诗词的学习避免囫囵吞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是张鹏翮为三苏祠所撰。“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这句话既交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肯定了他们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苏洵为父,是为老苏,轼、辙为子,轼为大苏,辙为小苏,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与“三曹”齐名。美名历代传扬。而其中,又以苏轼苏东坡最令人称道,人们对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艺,更是因为他穿越岁月而依旧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和高洁情操。</font></h3> 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br><br> 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新春正月,朝廷招考进士的春试开场了。试院门前红灯高悬,一对铜狮雄踞两旁,御林军紧守大门,戒备森严。巳时,钟鼓齐鸣,应试的举子们一个个既兴奋又紧张,各自奔入考座。只见高高的试台上,挂着一块大红牌,上书七个斗方黑字———“刑赏忠厚之至论”,这就是试题。<br> 苏东坡入得考场,一见试题,便深知天子的用心和主考官的心意。思想的骏马顿时奔腾千里,从古到今,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到社会的现实……苏东坡很快构思成“仁政治国”的主题。握毫下笔,如行云流水,不一刻工夫便做完了试题。文章观点鲜明,学识渊博,文采高雅清新,当取第一,可放榜时却屈居第二,这是何故呢?<br> <h3><font color="#010101"> 原来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副主考官是梅挚、范镇和编排评定官梅尧臣等。当梅尧臣看完苏东坡这篇仅用六百余字,便阐明了“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主题,立论宏远,论据有力的文章后,顿觉有“孟柯之风”,以为奇文,急忙呈送欧阳修。欧公接过一口气读完,不禁拍案叫绝:“言简意赅,雄辩滔滔,颇有真知灼见,当列第一。”说罢,提起朱笔就要点批。忽然,他心中一闪,这文章莫非是我的门生曾巩所为?如选为第一,恐怕会招来议论和闲话。罢罢罢!于是,笔锋一转,批了两个朱红大字“第二”。</font></h3> 阅卷结束,启封一看,并非曾巩之文,乃苏轼之文。欧阳修后悔莫及,深感歉然。接着礼部进行复试,苏东坡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br> 当时的元老重臣欧阳修、韩琦、富弼等都以国士之礼对待年轻的苏东坡。欧阳修在接到苏东坡的谢书后,曾对人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可喜,可喜!”并预言说:“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我也!”<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p>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p><p>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p> 这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br> 苏轼的亡妻王氏在年少时便嫁给了他,自此以后,左右相随十一年余,后因重病不幸逝去,独留年幼的长子苏迈与苏轼孤苦在世。王弗天性善良。虽是大家闺秀,却十分贤良淑德,深的苏轼父母的喜爱,在苏轼考取功名的那段时光,相伴其左右。对于苏轼来说,王弗不仅仅是他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知己。两人相濡以沫十一年余,生活的点滴又岂能忘怀。<br> 时过境迁,时事更迭,与妻子王弗的那十一年感情,慢慢被掩埋,不去掀开无伤,一旦拂开,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泪流满面。唉,有些话或许只能对着一个孤坟去说了。生死两相离大概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吧。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iv>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城子·密州出猎》</div>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br>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r>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br>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iv>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br>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br>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r>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br>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br>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首词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乌台诗案</div> 这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到黄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div> 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念奴娇·赤壁怀古</div>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r>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br> <h3><font color="#010101">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font></h3>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br> <h3><font color="#010101"> 全词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惠崇春江晚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div>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h3><font color="#010101">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食荔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div>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br>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br>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减字木兰花·立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div> 译文: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br> 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他用自己的勤勉造福一方,深受儋州老百姓的爱戴,让苏轼成为人生赢家。</font></h3> 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题金山画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div> 译文: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br>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br><br> <h3><font color="#010101">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读之使人击节可叹。</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iv>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br>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r>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r>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br>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br>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br>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蝶恋花·春景》</div>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br>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br><br>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br>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br> <h3><font color="#010101">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被成为千古第一大文豪。他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在诗歌领域他被称为“诗神”;在大宋词坛开豪放派之风,是“豪放派”词人的开派祖师,后人称为“词圣”;在散文领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之列;在宋代书法界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在绘画上同样有极深的造诣。</div> <h3><font color="#010101">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坚守性情,他在面对困境时总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乐观旷达精神是苏轼的精神核心,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是苏轼的人生标签。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词采壮丽,并无衰败颓废之病,充满人生的积极意义。</font></h3> 人生坎坷,经历丰富——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摘自作者:飞岩文轩的简书)<br> <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之道漫长困难,而东坡先生却能以自己恬静清明的内心和乐观阔达的心态不悔于此生。苏轼达观的精神,依稀而明了地能从遥远的亘古的洗礼中延续至今,成为今人或受染或为之奋进的目标境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们再来读苏轼,我们读懂了苏轼的境遇,读懂了苏轼的豁达,更读懂了苏轼的从容。其实从容是一种举止状态、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心境。</font></h3> <div>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气风发,壮还激烈的苏东坡,站在滚滚东逝的长江边,似一位歌者在抒怀。</div> “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如东坡,豪迈如东坡。再大的风雨也摧毁不了苏轼的人生,因为他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h3><font color="#010101"> 世人辱我,笑我,那又如何。即便眼前尽是苟且,我也要活出自己的诗和远方!“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畅游于山水之间,何必执着于仕途上的不满,一切阴霾都将过去。在这场政治大雨后,苏轼大胆的道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独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再来轻吟这句词,必然也会淡淡一笑。这人生再大的风浪也都会慢慢化成一缕清风,一阵烟雨飘洒而过。</font></h3> 东坡的一生,有达官显贵的辉煌,也有贬谪他乡的苦痛。然而他留下的,他告诉我们的是:当你看似人生归零的时候,别怕,别认输,只要你还活着,就应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心。那便是纵使岁月给你苦难,你也应该温柔以待。<br><div> 一蓑烟雨任平生。</div>